•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现代养生理念 > 正文
  • 神归于心,睡养乎生

  • 来源:保健时报 作者: 时间:2010-03-23 15:24:00
  • 核心提示:  睡眠占到人一生中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可算得上是个举足轻重的生命过程。清代李渔在《笠翁文集》中就写道:“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而且在他看来,.睡乃“
      睡眠占到人一生中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可算得上是个举足轻重的生命过程。清代李渔在《笠翁文集》中就写道:“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而且在他看来,.睡乃“治百病,救万民,无试不验之良药”。    自《内经》始,历代医家学者对于睡眠的认识不断深入,同时也是作为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一个有力印证和有益启发,所以古人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再具体到人体,把人自身看作是天的时候,睡眠现象便由化生人体的阴和阳的不断的、有规律的运行来解释。正如《灵枢·大惑论》中提到的:“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更高一层地说,是神的主动外现和内潜而产生了清醒和睡眠的外部表现。
      通过睡眠,气血得以灌注五脏,机体能够恢复精气消除疲劳,提高抗病防衰的能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养生效果。依据前人有关睡眠的认知,睡眠养生首先要做到的便是顺应自然、起居有常。除了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经验,《内经》中也有提到有关起居规律的内容:春要“夜卧早起”,以适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生机勃勃;夏要“晚卧早起”,以顺应夏天阳长气盛,自然生长茂盛;秋要“早卧早起”,因为秋天阳气渐收,阴气开始渐盛;冬要“早卧晚起”,来适应冬天阴气极盛、万物闭藏以避寒就暖。民间又据此总结出“春夏宜早起,秋冬任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鸣前”的起居规律。由于睡眠是人协调阴阳的必需,在人体阴阳相交接的子时和午时,极盛极衰,为了使气血免因阴阳之不平衡而受损,所以子时和午时都最好是睡眠休息的时候。
      睡眠过程中的阴阳运行除了依时还要依量,嗜睡和少睡都是睡眠养生中应极力克服的方面。有些人平时拼命工作,很少睡眠,一到了节假日就整天整天地睡,其实这是打破了人正常的睡眠需要,阴阳的依天时运行就被扰乱,对于健康的危害就可想而知了。另一方面,由于生活压力的增大,失眠正越来越多地侵害人们的睡眠。中医认为睡眠先要具备良好的外界环境,以及“睡侧而屈,觉正而伸”的姿势要求。睡眠的内部环境则是“先睡心,后睡眼”,即在睡前放松心态、宁心安神以助睡眠。睡前半小时用热水泡脚并按摩肾经井穴涌泉、原穴太溪和经验效穴“失眠穴”(足内踝和外踝连线与足中心线的交点处)可以交通心肾、静心宁神;对于思虑不安的失眠,可以按压心经原穴神门和心包经络穴内关以把住心门,使神归于心而安然入睡。同时当机体自然醒来的时侯,则应“先醒心,后醒身”,就是先使得思维逐渐清醒然后再起身,这都是两种状态之间的逐渐转换过程,应该给身体以缓冲。
      睡眠是机体精气内守五脏,精、气、神得以补充和修复的生命活动,合理健康的睡眠可以使人体脏腑得以休养生息、阴阳得以协调平衡,心神归于其舍而生之如天。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