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外治保健 > 正文
  • 耳 治 法(3)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2:53:55
  • 核心提示:(二十七)外耳道炎 1.吹耳疗法①珠黄散吹耳。②硼酸9克,冰片O.9克,胆矾O.9克,研末吹耳。③黄连15克,黄柏15克,当归20克,生地黄20克,冰片3克,研末吹耳。④黄柏12克,白芷6克,生龙骨12克,冰片0.3克。先将黄柏、白芷晒干研细末,将龙骨研

    (二十七)外耳道炎

        1.吹耳疗法①珠黄散吹耳。②硼酸9克,冰片O.9克,胆矾O.9克,研末吹耳。③黄连15克,黄柏15克,当归20克,生地黄20克,冰片3克,研末吹耳。④黄柏12克,白芷6克,生龙骨12克,冰片0.3克。先将黄柏、白芷晒干研细末,将龙骨研末,调拌均匀,放冰片,先将外耳道洗净,再用药末吹耳。

        2.敷耳疗法牛蒡子根60克(洗净切细),捣烂绞取汁,煎熬成膏,敷于患处。可治耳卒肿。

     

        (二十八)外耳道疖

        1.滴耳疗法鲜蒲公英全草适量,捣烂,绞取汁。每次3—5滴,每日3~4次。

        2.吹耳疗法黄连2份,雄黄3份,黄芩1份,共研细末,少许吹入耳内。如有脓液溢出,先用棉签拭干,再取药吹之,用于耳恶疮。

        3.敷耳疗法  茅根1把,切细煮后捶烂,敷疖上,盖上药棉,干燥即换药。用于有脓不出者。

        4.塞耳疗法川楝子肉10克,捣碎成粗末,取少许用脱脂薄层药棉包裹成小条状,塞于耳内。隔日1次。也用于耳恶疮。

     

        (二十九)耵聍栓塞

        滴耳疗法①皂荚30克,掰成10厘米长的小段,加水4000毫升,文火煎取2000毫升,过滤加防腐剂,用于滴耳。每次2—3滴。②地龙5—6条,湿者捣取汁,数灌之,轻挑自出。

     

        (三十)耳疳

        1.滴耳疗法①核桃油3克,冰片O.6克,将冰片放在油内,每用少许,拭净脓后滴于耳内。治耳疳耳内漫肿,流出黑色臭脓。②孵出鸡卵壳,炒黄为末油调滴耳。治耳疳出脓。

        2.敷耳疗法青黛、黄柏末,干搽。

     

        (三十一)耳流脓

        1.滴耳疗法  酸浆(锦灯笼鲜草)30克,取汁加冰片适量,滴耳。

        2.吹耳疗法①酸浆根10克,煅研末,吹耳。②海螵蛸1.5克,麝香0.03克,研末,吹耳。治耳底出脓。

     

        (三十二)急性中耳炎

        滴耳疗法①生半夏,研末,溶于米酒或50%乙醇中(1份半夏,3份乙醇),浸泡24小时以上,取上层澄清液备用。先用过氧化氢溶液洗净外耳道,滴入药液。每次2—3滴,每日1~2次。用于急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②鲜土牛膝适量,捣汁,滴耳。③鲜山矾叶捣烂,

    布包绞汁,滴耳。④半边莲捣烂绞汁,和酒少许,滴耳。⑤青木香粉、秤星树根粉等量混合,

    加冰片少许,用乙醇配成5%浸剂滴耳。

     

        (三十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聍耳)

        1.蒲耳疗法①田螺、冰片适量。先将田螺放在清水里吐出泥渣,再掀开田螺盖,放入冰片即流出黏液。用棉签将耳内分泌物拭净后,药液滴入耳内。每日3次。②黄连1.5克,冰片1.5克,研细末,加凉开水30~50毫升,浸泡3日,用纱布过滤滴耳。每日5—7次。③取鳝鱼鲜血滴耳:先将鳝鱼放在清水中养6~8小时。用镊子或止血钳将鳝鱼颈部夹住,用消毒过的剪刀将其尾巴剪断,让鲜血滴进耳中,侧卧20~30分钟。滴前需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生理盐水将患耳洗净,擦干。④大蒜捣烂绞取药汁20毫升,加入研细的阿拉伯胶5克,盐酸普鲁卡因2毫升,混合调匀成胶汁状,然后缓缓滴入蓖麻油75毫升,随加随沿一个方向研磨,至成浅黄色乳液为止,取药液滴耳。每次2—3滴,每日l一2次。⑤黄柏制成20%或30%煎液(滤过冷藏)备用。用时先用过氧化氢溶液洗净外耳道脓液,拭干,滴人药液5—10滴,侧卧15分钟。每日1~2次。⑥新鲜鸡蛋清,加等量麻油,混合调匀,滴耳。每次2—3滴,每日2—3次。⑦去壳核桃肉,纱布包,加压挤油贮于玻璃瓶中,每16毫升核桃肉加入l克冰片,拌匀使其溶解,洗净耳道,用消毒棉签揩干,滴耳。每次2~3滴,每日1次。⑧核桃油12克,冰片0.3克,共研细末,与核桃油搅拌均匀,先用药棉清洁耳内,再滴入耳内。⑨鲜生地黄(去外皮之毛根),盐水洗净,擦干后切成薄片,放入消毒过的研钵内捣成糊状,用四层消毒纱布包扎榨汁过滤,每500克鲜地黄约取50毫升,每100毫升药汁入冰片末1克,或1%的混悬液,用过氧化氢溶液清洗耳道,消毒棉花拭干,滴人药液2~3滴,再在外耳道塞一小棉球。每日或隔日1次。⑩用竹筒斜插在芭蕉茎上,取茎内流出的汁滴入耳内。每日3~4次。⑩黄连lO克加人3%硼酸溶液100毫升中,浸泡后蒸沸过滤2次,按常规洗净患耳,滴耳。每日3~4次。⑩黄蜀葵(干品根茎、果壳均可)3克,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过滤滴耳。滴药前先洗净外耳道分泌物。每次2~3滴,每日3次。治疗鼓膜穿孔有分泌物的中耳炎。⑩柑树叶嫩头7个,加水数滴,取汁滴之。用治聍耳流水或脓血。⑩将新鲜断肠草洗净,捣烂取汁,拭净耳内脓液后,将药汁滴入耳内。每日3~4次。

     

        2.吹耳疗法①鲜猪胆汁烘干研粉,加等量或2倍明矾粉拌匀,用时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外耳道,拭干,然后将胆矾粉吹人鼓膜穿孔处,量匆过多,以免妨碍脓液引流。用于无骨质破坏或胆脂瘤者。②炉甘石6克,青黛6克,冰片4.5克,研细末,洗净外耳道吹药。每日2次。③炒黄丹、枯矾各30克,凌霄花、赤芍各6克,研细末吹耳。④猪苦胆1个,白矾60克,核黄素100克,将胆汁放在碗内,白矾研成面,与胆汁混合均匀,烤干(不得烤焦),核黄素与前药碾成细面,用3%过氧化氢溶液洗净耳脓液,吹药。每日或隔日1次。⑤一撮头发置于新瓦上,在火上煅为灰,加冰片少许吹耳内。每日3~4次。⑥冰片、石榴花各3克,枯矾1.5克,研末吹耳。每日1次。⑦白矾3份,盐1份,樟脑2份,冰片2份,研细末,洗净耳道,吹耳,然后用2厘米长的大葱白塞耳孔,每日1次:生白矾或枯矾末吹耳,先洗净耳道,每日1次。⑧炉甘石(研)6克,枯矾6克,脑脂3克,冰片少许,研细末,用棉棒缠绕耳中脓汁尽,再蘸药,或干吹少许入耳。⑨海螵蛸1.5克,冰片0.3克,研末,用棉棒缴净,吹入耳中。治耳底出脓。⑩蛇蜕97%,小蜘蛛2%,冰片1%,共研细粉。先将耳内脓液洗净,吹入药粉。每日1次。⑨桔矾6克,冰片1.2克,五倍子1.5克,共研细末,将外耳道脓性分泌物用棉棒擦干后吹药。每日3次。⑩人指甲(煅存性),冰片少许,共研细粉。先将耳道清洗洁净,后吹药粉。⑩桑螵蛸1个,慢火炙及八分熟,存性研细,人冰片0.3克,掺在耳内,每用0.015克。⑩川乌头(炮)细辛各6克,胆矾1.5克,研细末,用鼠胆汁调,和匀,再焙令干,研细,然后加入冰片0.3克,用鹅毛管吹入耳中。⑩桑螵蛸1个,文火炙至八分熟,存性研细,加冰片0.3克,为末,每用少许,吹入耳内。⑩蝉蜕1个,焙干研细,加冰片lO克,调匀备用。患耳用过氧化氢溶液清洗,然后吹人适量蝉蜕粉。每日1次。

     

        3.塞耳疗法①香附适量,研细末,用棉签蘸药塞入。每日1次。治聍耳出水。②伏龙肝1.5克研细,用猪膏和和如枣核大,绵裹塞耳中。白天换药2次,夜间换药1次。③丝棉烧灰为末,绵裹纳耳中。④狗胆1枚(取汁),白矾0.3克(烧令汁尽,研细),用腊月猪脂调和,绵裹纳耳中。治聍耳脓水不止。⑤白蔹、黄连(去须)、龙骨、赤石脂、乌贼鱼骨(去甲)各30克,捣散,绵裹塞耳中。每次3克。治聍耳出脓血。

     

        (三十四)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1.吹耳疗法  ①五倍子30克(烧存性),枯矾6克,研细末,吹耳。每日1次。②黄连12克,枯矾4.5克,冰片0.16克。先将黄连焙干压碎,再混合研细末,吹耳。每日1次。

        2.敷耳疗法新鲜老鹳草茎叶60克,冷开水洗净捣烂,配成50%凡士林软膏,用棉签蘸药涂敷耳内。每日1~2次。

     

        (三十五)乳突炎

        敷耳疗法大蓟根30~60克,捣敷或研末调,敷肿痛处。

     

        【注意事项】

        1.凡用胶布粘贴耳穴,应对皮肤作常规消毒。胶布过敏者不宜采用,孕妇及耳部有炎症者禁用。至于耳部按摩手法(包括双手压耳疗法、鼓膜按摩疗法)要轻柔适度,节律均匀。如按摩时有不适的感觉,应停用。

        2.采用滴耳疗法时,如患者感到头晕,可先将药液稍稍加温,然后再滴耳加压。急性中耳炎及胆脂瘤型中耳炎者禁用。

        3.采用药物吹耳疗法之前,先用棉签蘸淡盐水或3%过氧化氢溶液将外耳道清洗干净,拭干后再吹药。每次吹入药量不宜太多,防止药物堆积,妨碍分泌物排出,鼓膜穿孔较小者也不宜用。

        4.采用吹气入耳疗法时,用力要适中均匀,不宜过大、过猛或过小。同时要配合其他方法治疗,但耳膜有疾患者禁用。

        5.应用敷耳疗法时,如皮肤有过敏现象,应停止使用。塞入深浅要适度,尽量避免采用对耳道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按语】

        耳治法是历史悠久的治疗方法,又通过历代医家的实践,不断得到发展。如滴耳疗法是耳科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清代有两个显著的改进,一是扩大了应用范围,如《张氏医通》介绍萝卜汁滴耳可治耳中耵聍、耳鸣、耳聋等多种耳疾病;一是剂型的改革,如《医宗金鉴》介绍核桃仁油加冰片滴耳以治疗耳疳,可使药液滞留耳道,发挥持久的药效作用。目前临床上在滴耳时,如有鼓膜穿孔时,即用手指将耳屏向外耳道口按压数次,促使药液进入中耳,并经咽鼓管流到鼻咽部,使这些部位都能吸收药液而发挥作用。其他如吹耳、敷耳、塞耳等外治法,其目的在于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压耳法中,本文虽罗列了耳穴压物疗法、双手压耳疗法、鼓膜按摩疗法等,但它们的治疗原理不尽相同,也不能等量齐观,其重点在耳穴压物疗法,其与耳针疗法原理大致相同,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摘自《中华养生大全》朱宝贵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