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外治保健 > 正文
  • 耳 治 法(1)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2:53:55
  • 核心提示: 耳治法是指采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作用于耳的局部而发挥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耳治法在我国医学文献上的记载较为丰富,汉代《华佗神医秘传》、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元代朱震亨《丹溪治法心要》等都对滴耳疗法和吹耳

        耳治法是指采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作用于耳的局部而发挥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耳治法在我国医学文献上的记载较为丰富,汉代《华佗神医秘传》、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元代朱震亨《丹溪治法心要》等都对滴耳疗法和吹耳疗法作了介绍,清代的《医宗金鉴》、《医学心悟》等对耳治法更有明确的记载。耳治法可包括压耳疗法、滴耳疗法、吹耳疗法、敷耳疗法、塞耳疗法、熏耳疗法等。

     

        【操作方法】

        (一)压耳疗法

        压耳疗法是指对耳郭或外耳道压力的变化及适当刺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包括耳穴压物疗法、手压耳疗法、鼓膜按摩疗法等,但三者无内在联系。

        1.耳穴压物疗法耳穴压物疗法是在耳部穴位上压贴王不留行子或其他药粒,以达到治病的一种方法。先准备如小指甲大小的胶布数块,王不留行子数粒(或其他药粒数个)。用火柴头、针柄、大头针的圆头或棉签头在耳穴有关处按压(有条件者可用耳穴探测仪)。按压时间要相等,用力要均匀,找出最痛点或水肿压之不起处,即为压豆治病穴位。将王不留行子粘在小胶布上,贴于穴位点。嘱患者每日按压3—5次(但在剧痒时,可随时按压),手法宜由轻到重,使出现酸、麻、胀、痛感(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对久病及老年体弱者,手法要轻,每次按压1~5分钟。耳穴贴压后,1星期更换1次,夏天因出汗多,洗澡勤,可每星期更换2次。如王不留行子未发软,耳穴仍有痛感者,可持续贴压,不必更换。

        2.手压耳疗法手压耳疗法属自我按摩的一种方法。用两手掌心按压两耳孔,并用示指(食指)或中指轻弹后枕骨,两耳反复作一紧一松的动作。

        3.鼓膜按摩疗法鼓膜按摩疗法是利用对外耳道的加压与减压,交替作用于鼓膜,使之发生波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用其自己的示指或指尖或掌心,按压耳屏,然后有节律地一下用力压紧外耳道口,一下放松,这样加压与减压交替进行,作用于外耳道,利用外耳道内的空气的正压、负压,来振动鼓膜,以起到防治疾病的作  用。每次5分钟,指加压节律为l一2秒钟1次,每日2次。

     

        (二)滴耳疗法

        滴耳疗法是五官科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在使用滴耳疗法时常通过外界向耳道内施加压力,使滴人耳道内的药液充分进入中耳道内,发挥药物的效用。

        根据疾病性质选择或配制适合病情的药液。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令其患耳朝上。医生用棉签将患耳的外耳道内的分泌物擦拭

    干净。滴耳时一手捏住患耳郭,拉向头顶后上方,另一手将药液滴入耳内,然后松开患耳郭。用一手示指尖按压在患耳屏上,向外耳道口按压,断续压2—3次。

     

        (三)吹耳疗法

        吹耳疗法是将药物细末吹入外耳道内或鼓膜上,或向两耳孔内吹气,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1.药粉吹耳疗法①将药物研制成极细的粉末,装入瓶内备用。②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患耳稍向上偏。③取喷粉器(民间也称之为“鼓子”,形状似扁圆形,长嘴油壶样)1个,也可用芦管、细竹管或用纸卷成细管代之(卷纸管的方法:取一干净的边长约为10厘米的正方形纸,纸正中盛少量的药粉末,将正方形纸的邻边两角重叠,折成漏斗状)。漏斗的小口放在外耳道口,然后用嘴轻轻将药吹入耳内。④将喷粉器的长嘴端放上少许药末,轻轻插入外耳道内,对着患处。再在鼓状的一端用手指捏压,造成一股气流,使药粉喷洒于患处。⑤如果用芦管、细竹管、纸管等细长中空的用具时,一端放药末,从另一端用口吹出,同样也能使药末喷洒在患处。

        2.吹气入耳疗法患者取正坐位,面部稍向上仰。两位医生分别坐于患者的左右两侧,分别将患者耳郭向后、向上轻轻牵拉,使两耳孔张开。然后两人在距离患者耳朵3—6厘米处,同时适中而均匀地向耳孔内吹气。

     

        (四)敷耳疗法

        敷耳疗法是用药物敷涂耳郭或耳内一定部位,以治疗耳疾的一种方法。

        用淡盐水或过氧化氢液(双氧水)洗净拭干,然后在患耳局部敷涂药物。药物可根据不同配方,用生油、麻油或醋等调匀后用。也可将新鲜药用植物,捣烂改制成膏剂,敷涂患处。

     

        (五)塞耳疗法

        塞耳疗法是将不同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塞入耳道,通过耳腔吸收的途径,以达到治疗多种耳疾的一种方法。

        1.药膏塞耳  将药物研细末,文火熬膏。再取消毒纱布裹药卷成条状塞入耳道。凡耳道内有分泌物者,先用棉球或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清洗干净。

        2.药液塞耳将药物按处方下的制法煎汁,或酒浸液,同时用纱布蘸药液塞入耳内。

        3.新鲜药物塞耳将药物新鲜草或根茎(可依据处方需要)酌情捣烂,用纱布蘸取药液塞耳。

        4.药粉塞耳将药物根据处方要求研成细末,同时用消毒纱布包裹药粉塞入耳内,也可用浸湿纱布条蘸药塞耳。 

     

        (六)熏耳疗法

        熏耳疗法是利用药物煮沸后散发的蒸汽或药物燃烧后的烟气,进入耳内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1.蒸气熏耳将煎好的药液乘热注入保温瓶内,然后将患耳置于瓶口(先将药棉垫于瓶口),让蒸汽进入耳道。也可将药液直接放人铝壶或砂壶内煮沸后,置耳于壶口熏之。

        2.药烟熏耳将药物放在碗内或小盆内点燃,然后倾耳于其上,让药烟进入耳道内。也可将药物装入烟斗或卷在易燃纸中如香烟状,点燃后熏耳。

     

        【养生应用】

        (一)流行性腮腺炎

        压耳疗法用探针或木柴杆在耳穴腮腺(双侧)、耳尖(患侧)、神门(患侧)等处找出敏感点,将王不留行子分别压在敏感点上,用胶布固定。每日用手按压王不留行子4~5次,待肿大之腮腺消退后,取下王不留行子。疗程2—4日,病情较重者,兼服板蓝根煎剂。

     

        (二)疟疾

        塞耳疗法蛇蜕适量,研细末,用药棉搓成条状,蘸药末塞于两耳,隔日1次,可连用

    数次。

     

        (三)哮喘

        压耳疗法主穴取平喘、肺、气管、喘点区,配穴取肾上腺、神门、脾、肾等相应敏感

    点,将绿豆l粒用O.5厘米×O.5厘米的小方胶布固定于穴位上,用手轻轻按压绿豆,使患者出现能耐受的酸痛等感觉,并嘱其每日按压穴位3—4次(剧痒时,可随时按压)。6日换药1次,3次为1个疗程,左右耳穴交替使用。

     

        (四)呃逆

        压耳疗法在耳穴膈、神门区域寻找一二个敏感点,将菜子(或王不留行子)置于敏感点上,用0.5厘米×0.5厘米胶布固定。按压菜子片刻,呃逆止。如属中风后遗症之呃逆,加脑干区的敏感点。用于呃声洪亮的实证呃逆。

     

        (五)胆结石

    压耳疗法①取胰、胆、肝、脾、胃、食管、贲门、内分泌、交感、神门,将王不留行子放置在一块0.6厘米×0.8厘米的橡皮胶布中央,上述耳穴(单侧)分别各贴置一块,隔l~2日后取下,贴另一耳穴,反复交替。每顿饭后用手轻轻揉按各穴,共20分钟,以加强刺激。治疗期间每日中午食脂肪餐,同时配服胆道排石汤,每日煎服l剂。②取肝、胆、胰、耳迷根,每穴放1粒王不留行子,并在由胃、食管、口、三焦连成的连线上,每条线放3粒王不留行子,用胶布固定。每日早、中、晚饭后20分钟,用手在压子的耳穴上依次按压20分钟。每3日换新子1次,6次为1个疗程。使用此法,不必配服胆道排石汤,也不必配服硫酸镁,便秘严重者可配合服用35%硫酸镁20毫升,每日3次,或加用耳便秘穴。治疗期间可以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以增加胆汁分泌.配合耳压法排石。③在耳穴肝胆区域的相应部位寻找反应点(即压痛敏感点),放置王不留行子,用胶布固定,并按压至出现酸痛胀麻感。每日按压2~4次,3~5日1次。

     

        摘自《中华养生大全》朱宝贵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