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应用】
(一)急性咽炎(咽喉肿痛)
1.含漱法①蒲公英、金银花各30克,或大青叶、芦根各30克,或金银花12克,甘草4.5克,薄荷4.5克,硼砂6克,土牛膝根 30克,水煎,取汁含漱。②温开水100毫升,加盐3—5克,含漱。
2.吹药法①冰硼散2克,或盐20克,青黛5克,梅片2克,共研细末,吹喉。每次2克。②生甘草7.5克,朴硝30克,共研细末,吹喉。每次2克。③冰片3克,僵蚕1.5克,硼砂12克,牙硝15克,共研细末,吹喉。每次2克。
3.点涂法(蘸点法)①硼砂、马牙硝各 9克,共研细末,用湿筷头(最好是铜制者)蘸药末适量,点涂于患处。②生艾叶l把,捣烂点涂患处。③商陆15克,加100毫升醋,浓煎,乘热用棉签蘸汁涂患处。
4.滴药法草鱼胆汁,每次3~5毫升。每日2~3次。
5.蒸汽吸入法①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射干、薄荷各10克,水煎壶熏。②取银黄液,放入壶中煎煮,吸其气雾。
6.烟熏法①蛇床子30克,燃烧后用竹筒引吸其烟。②蛇蜕皮1条,或青布裹麻黄30克,方法同上。③牙皂、巴豆各9克,同研细末,用稀米汤少量调匀成稀糊状,刷在草纸上,晾干后卷成捻子,点燃后,口吸其烟。
7.噙化法①中成药清音丸或铁笛丸,噙化。②牛蒡子、马牙硝、甘草各15克,捣研为末,加少量白蜜,制成药丸如半个枣子大,噙化。每次l丸。③白药子30克,冰片3克,共研末,制成丸药如黄豆大,噙化。每次 l丸。④蛇蜕皮l条(烧成灰),马勃2克,共研细末,用药棉裹取3克,噙化。⑤蜗牛7枚,白梅3枚(去核),共捣烂,每次棉裹如枣核大,噙化。⑥地龙l条,研细末,白梅(去核),用皮裹之,噙化。每日2次。
(二)急性扁桃体炎(乳蛾)
1.含漱法 急性咽炎:薄荷叶6克,山豆根、金银花各12克,生蒲黄12克,荆芥9克,生石膏15克,白菊花6克,土牛膝根9克,水煎,取汁含漱。每日3—4次。
2.吹药法①珠黄散,或冰硼散,或珍珠散,各2—3克,吹患处。②西瓜霜10克,冰片2克,共研匀,吹喉。每日2~3克。③指甲烧灰,或灯心草烧灰,吹患处。每次2克。④人中自6克(煅),冰片4克,共研细末,吹患处。每次3克。⑤鹅不食草15克,青黛9克,酒黄柏9克,硼砂15克,朱砂3克,玄明粉6克,共研细末,吹患处。每次3克。⑥青黛15克,硼砂15克,盐3克,珍珠粉1.5克,共研细末,吹患处。每次3克。⑦青果核6克(瓦焙成炭,研末),薄荷叶6克,明雄黄4克,共研细末,吹患处。每次2~3克。
3.蘸点法①六神丸10粒,研末,加水微量,点涂患处。②冰硼散、珠黄散任选1种,每次3克,加水调匀,点涂患处。
4.滴药法鲜万年青根全草30克(洗净),捣烂,用纱布滤取汁,滴患处10余滴,10秒后吐出药液,用淡盐汤漱口。每日2~3次。
5.蒸汽吸入法玄参20克,大青叶、金银花各15克,牛蒡子10克,薄荷9克,桔梗6克,甘草6克,放壶中加水煎煮,吸其蒸汽。每日2次。
(三)悬壅垂肿大
1.蘸点法①白矾9克(烧灰),盐花9克,共研细末,用筷头蘸l一2克,点涂患处。②炮干姜、半夏各9克,研末,用筷子头蘸1 ~3克,点涂患处。
2.噙化法①硼砂1.5克,用棉裹后噙化。②射干15克,甘草15克,杏仁15克,大黄3克,升麻3克,共研细末,加少量白蜜,调制成黄豆大药丸,噙化。每次1丸。
(四)口疮
1.含漱法①蔷薇根皮15克,黄柏10克,升麻10克,生地黄18克,水煎,取汁含漱后吐出。②生白矾6克,加水少量,搅拌烊化,含漱后吐出。③复方硼砂漱口片l~2片,溶于1杯水中,含漱后吐出。
2.涂抹法①市售冰硼散(或珠黄散、珍珠散、锡类散)适量,撒布患处。每日3~4次。②黄柏、青黛各15克,桂心30克,共研末撒布患处。③隔年葵根半尺(欲腐者更佳)烧成灰,趁热撒布于患处。④炙干蟾3克,胆矾3克,共研细末,少量撒于患处。⑤蓝靛叶 15~30克,捣烂取汁;或柿饼霜2~3克,搽抹于患处。⑥新鲜杉木细枝1条,用烈火烧其上端,末端则有白色浆水流出,取浆水涂抹患处。⑦黄柏、石膏各6克,冰片O.5克,共研细末,用少量麻油调成糊状;或冰片O.5克,加入1个鸡蛋的蛋清,搅匀后敷涂于患处。③头发1把烧灰,熟猪油调匀,敷涂于患处。用于口角烂疮;或燕子窝1个,研末,麻油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2~3次。
(五)牙痛
1.含漱法①露蜂房15克,加水200毫升,水煎取汁,含漱。用于风热牙痛。②独活12克,黄芩、川芎、细辛、荜茇各6克,当归 10克,丁香4克,水煎取汁,趁热含漱。用于风寒牙痛。③金银花30克,水煎取汁,含漱。用于风热牙痛。④枸杞子30克,水煎取汁,含漱。用于肾虚牙痛。⑤冬桑叶9克,焦栀子3克,水煎取汁,含漱,用于虚火牙痛。⑥雄黄1.5克,加麻油50毫升,共煎熬后含漱。用于虫牙痛。⑦山慈姑根l把,水煎取汁,含漱。适用于牙根肿痛。③骨碎补15—30克 (切碎),开水浸泡1小时,取汁,含漱。⑨川椒、盐、露蜂房各10克,共捣碎,加葱白3厘米,加水适量,煎五六沸,取汁,含漱,热含冷吐。⑩白杨树皮l把,细辛15克,露蜂房15克,共捣碎,用水10大盏,浸一宿,煎之五沸,取汁,含漱,热含冷吐。
2.擦齿法①大黄、白芷、熟石膏各3克,研末,擦患牙。用于胃火牙痛。②玄参9克,细辛3克,青白盐各O.6克,共研末,擦牙。用于阴虚火旺之牙痛。③川椒、丁香、冰片各6克,共研细末,擦患牙。用于风寒牙痛。④荔枝干连肉带壳3—5个,烧灰,擦牙。用于虚火牙痛。⑤补骨脂30克,青盐10克,共炒研末,擦牙。用于肾虚牙痛。⑥防风、细辛、川椒、白芷各6克,研细末,擦牙。用于风寒虫牙痛。
3.塞齿法①没食子1粒,开水浸泡5分钟,取出切两半,取一半置牙痛处咬之,用于风火牙痛。②桃仁1个,用针挑起放在火焰上烧至有烟出后吹灭,待冷后置于痛齿上或龋点洞内咬之。③闹羊花3克,草乌6克,共研极细末,加少量水调成赤豆大小药丸,置于痛齿上或龋洞内,以牙咬紧,唾液匆咽下,须吐出。④五灵脂15克,蟾酥1克,细辛9克,共研细,与松香、黄蜡调和成药丸数个,取 1丸塞于蛀孔内,用于虫牙痛。⑤雄黄末30克,枣膏30克,调成药丸,塞于蛀孔内。
4.涂抹法①胆矾3克,研细,用人乳汁少许调和成糊状,涂于患齿根上。②升麻、炮白附子各3克,研细末,用生地黄汁少量调匀成糊状,抹于痛齿根上。
5.贴覆法黄蜡30克,溶化,加淀粉、龙骨末15克,再加扇香O.5克,调匀后候冷,铺于牛皮纸上平摊均匀,用时剪取相应大小药纸,临睡时贴于齿龈间,至次晨起床后取出。用于肾虚牙齿摇动而痛。半个月后有效。
6.蘸点法 高良姜l块(约2厘米见方),全蝎1只(焙干),共研细末,调匀,用手指蘸药,点涂于痛齿根。
7.叩齿法每日早、中晚各叩1遍。
(六)齿衄
1.含漱法①淡盐水漱口。②地骨皮、枸杞子、麦冬各9克,水煎,取汁含漱。③贯众、黄连各15克,研末,水煎四五沸,再加冰片2~3克,取汁含漱。用于实热齿衄。④青竹茹15克,米醋200毫升浸l宿,取汁含漱。⑤细辛10克,甘草15克,切碎,醋2杯煎至l杯,取汁含漱。
2.擦齿法①小蓟、百草霜、蒲黄(炒)、香附(醋制)各3克,研末,擦患处。②旱莲草 15克,研末,擦患处。③丝瓜藤或丝瓜络 15~30克,煅烧成灰,擦患处。
3.涂抹法①云南白药3~5克,搽于出血处。②乌贼骨研粉,每次3—5克,搽于出血处。③白芷粉,每次3克,搽于出血处。④白矾30克,烧研为末,每次2—3克,搽于出血处。
4.贴覆法①大黄、生地切薄片,交替贴于出血处。②白矾3克,干地龙3克,麝香 1.5克,研细末,撒于湿牛皮纸上,贴于出血处。②白矾6克,蛇胆18克,共研细末,每次取5克,撒于湿牛皮纸上,贴患处。
(七)牙齿松动
1.含漱法①生地黄、独活各30克,用酒1大杯浸l宿后,去滓取汁含漱。②补骨脂30克,苍耳子10克,捣碎,水煎取汁,含漱。
2.擦齿法①青盐30克,白盐60克,川椒60克,水煎取汁,拌盐炒干,研末后擦牙。②墨旱莲500克(洗净),用青盐120克浸10日取出,晒干研末。每日早晚取5—10克,擦牙。
3.塞齿法生地黄l片,用药棉裹,置于患齿上咬之,并另取生地榨汁以浸渍齿根。
4.涂抹法①五倍子、干地龙(微炒)各 15克,共研细末。先用生姜擦牙根,然后取药末3~5克敷齿根。②当归、地骨皮、细辛、防风各30克,共研细末,每次取3—5克敷齿,1日内不得咬硬物。
5.蘸点法盐、白矾各30克,炒后研细末,每次用槐枝蘸药点涂于齿上。
6.叩齿法坚持每日早晚各叩齿1遍。
摘自《中华养生大全》朱宝贵 贯剑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