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外治保健 > 正文
  • 鼻 治 法(3)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2:53:55
  • 核心提示: (二十)伤风感冒 1.取嚏法 野菊花、白芷、连翘、大青叶、薄荷各等量,共研细末;或风油精,或灯心草、葱管等,得嚏后,症状立即缓解。 2.口|r鼻法野菊花、白芷、大青叶、薄荷叶各等份,研细末,加冰片少许研匀,适量嘻鼻。每

        (二十)伤风感冒

        1.取嚏法  野菊花、白芷、连翘、大青叶、薄荷各等量,共研细末;或风油精,或灯心草、葱管等,得嚏后,症状立即缓解。

        2.口|r鼻法野菊花、白芷、大青叶、薄荷叶各等份,研细末,加冰片少许研匀,适量嘻鼻。每日1次。

        3.吹鼻法  羌活、防风、荆芥、川芎、白芷、细辛各等份,共研细末,取少许吹鼻。

        4.熏鼻法 葱白60克,生姜9克,共捣烂,用沸水lO大杯冲人,乘热熏鼻,每日数次;

    150毫升,煮沸后倒入茶壶、杯内,熏鼻。

     

        (二十一)气管炎

        1.塞鼻法  巴豆1粒(去壳),捣烂作丸,纱布包,塞鼻。用于小儿痰壅喘急咳嗽。

        2.熏鼻法 款冬花、佛耳草、熟地各等量,同研细末,用纸卷成香烟状,点燃后,用鼻吸其烟,尤适宜于急性气管炎;向日葵花瓣晒干,研细末,用纸卷成香烟状,点燃后用烟熏鼻;或向日葵叶,放入熏壶内点燃后熏鼻。

        安息香4毫升放人茶缸内,用沸水冲开,将鼻孔接近茶缸吸热汽,并熏鼻。每次30秒。用于急性支气管炎。

        麻黄、苏叶、荆芥、白芷、薄荷、金银花各10克,细辛4克,每日l剂,煮沸后趁热熏鼻。每次10一15分钟,每4~6小时1次,3日为1个疗程,可用2个疗程。多用于小儿气管炎咳嗽。

     

        (二十二)哮喘

        塞鼻法白果仁、麻黄各3克,共捣烂,纱布包,交替塞鼻;或巴豆霜适量,生姜汁为丸如枣核大,叶包,塞鼻。

     

        (二十三)伤食

        取嚏法瓜蒂、防风、藜芦各等份,研细末;或用长棉条蘸生姜汁,探鼻,以嚏出浓涕为佳。

     

        (二十四)呃逆

        1.熏鼻法草纸卷成捻子,点燃后即吹灭,趁着浓烟冒出,放鼻下熏吸1次;或硫黄、柿蒂各3克,共研末,卷成药捻子,点燃后放鼻下熏吸;或将黄蜡匀摊在草纸上,卷成药捻子点燃后放鼻下熏吸。

        2.取嚏法用棉签、纸捻等探鼻取嚏。

     

        (二十五)小儿疮证

        吹鼻法棘针(即酸枣树上之刺,又名枣针、赤龙爪等)、瓜蒂等份,共研细末,用少许吹鼻。

     

        (二十六)黄疸

        1.取嚏法瓜蒂6克,母丁香3克,黍米49粒,赤小豆1.5克,共研细末,取嚏,以涕出黄水为好。

        2.嘻鼻法 单味瓜蒂或苦丁香,研细末,每晚临睡前用少许嘻鼻。

        3.塞鼻法瓜蒂散水调后制成如豆大的颗粒,或生南瓜蒂适量捣烂,纱布包,塞鼻,待鼻中或口中出清黄水即愈。

        4.吹鼻法苦丁香、赤小豆、冰糖各等量。麝香少许,共研细末;或赤小豆、苦参各等

    份,研细末,用少许吹鼻,以流出黄水为度。每日1次,也可隔日1次。可用于黄疸性肝炎的治疗。

     

        (二十七)流行性腮腺炎

        取嚏法  除秽散抹鼻,或用灯心草、葱管、鸭毛等探鼻,同时服消炎解毒丸。

     

        (二十八)窿闭

        取嚏法通关散、卧虎散,或用葱管、棉花条等探鼻,得嚏后则尿通。

     

        (二十九)鼻疮、鼻疔

        1.塞鼻法桃叶适量,搓揉为丸;或用玄参泡软,或用柏树子研末,香油调,适量塞鼻。

        2.熏鼻法 生葱1根,薄荷、金银花、忍冬藤各等量,水煎熏鼻。

     

        (三十)酒糟鼻

        熏鼻法白鲜皮、野菊花各等量,水煎熏鼻。

     

        (三十一)乳痈初期

        塞鼻法 ①皂角末适量,用15%乙醇或白酒调,湿纱布包,塞人同侧鼻腔;如双侧乳

    痈,则交替塞鼻1~2小时取出。②生半夏3克,生葱头3个,共捣烂为丸,塞对侧鼻腔。③巴豆l粒,细辛4克,焙研,纱布包,塞鼻。每日1次。

     

        (三十二)胁痛(胆囊炎)

        吹鼻法公丁香16克,研细末,用少许吹鼻。每日3次。

     

        (三十三)脱肛

        1.取嚏法升麻、桔梗各等量,研末,取嚏。

        2.熏鼻法皂角l片,放碗内烧烟,将漏斗反罩在碗上,鼻孔凑上边熏吸之,能打嚏者,肛自回缩。

     

        (三十四)产后子宫脱垂不收

        取嚏法  皂角或全蝎(炒),研末,得嚏后,多能回收。

     

        (三十五)避疫

        1.取嚏法川芎、延胡索、黎芦各等份,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或用灯心草、棉纸条等探鼻。用于预防各种传染病。

        2.塞鼻法雄黄、苍术各等份,为细末,麻油调;或取雄黄如黄豆大小,纱布包,塞鼻。

     

        (三十六)预防流行性感冒

        1.滴鼻法①鹅不食草30克,加水500毫升,浸泡2小时,用文火煮10分钟,纱布过滤,贮备待用。在流感季节或地区滴鼻预防,每日3次,连滴2日。②蒲公英、金银花或大青叶等,煎液过滤,滴鼻,用法同上。

        2.熏鼻法醋150毫升,煮沸,倒人茶杯、茶壶等内,熏鼻。如全家使用,则取醋500毫升,煮沸,边熏边吸。每日2次。

     

        (三十七)预防中耳气压创伤和耳膜内陷

        捏鼻鼓气法凡飞行员、乘客在飞机下降时,可作自行捏鼻法(捏鼻闭口鼓气法)。凡轻

    度耳膜内陷者,用此法,大多痊愈。每日1—3次。凡鼓膜修补术后,用该法,可以预防鼓膜病变,在术后10日或2星期以后进行。

     

        【注意事项】

        1.鼻治法用于祛病除邪为主,故病除即止,不可久用,以免耗伤正气。

        2.凡急性危重病可应用鼻治法,症状缓解后,应立即送医院,不可麻痹大意。

        3.在鼻治法过程中,手法宜轻柔。凡小儿、老年人、神志昏迷不清者,手法更应轻柔,勿损伤鼻腔粘膜。

        4.在行鼻治法前,要先清洗鼻腔。治疗后,如涕泪、痰涎较多者,应予及时清拭。对于昏迷者,更应及时清除,以免堵塞鼻腔。在治疗中,鼻腔发干者,应涂麻油、甘油以润之。药物过敏者,应立即停用本法。

        5.在唁鼻、吹鼻时,可含水并暂时屏气,防止药物误入气管引起呛咳。塞鼻时,药物剂型大小要合适,防止滑入气管。滴鼻液在冷天使用时,先将药液温度提高至接近体温,再滴鼻。在熏鼻时注意避风,防止烫伤。

        6.凡鼻腔有急性炎症、脓肿、较重的溃疡、异物或肿瘤等,应慎用或禁用鼻治法。

        7.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腔分泌物明显增多时,禁用捏鼻鼓气法。治疗鼓膜修补术后,吹张用力要适宜,不宜用力过猛。

     

        【按语】

        鼻治法在我国有悠久历史,至今在民间仍广泛流行,对某些疾病有其特殊的功效。如治黄疸、鼻衄、头痛等疗效较为明显。在急性病中的应用也有发展,如治中暑、高热、小儿抽搐等也有即刻之效。其中一些方法已成为常用的方法,如捏鼻鼓气法已广泛地应用于五官科,是检查咽鼓管功能,兼作治疗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据初步统计,鼻治法已涉及100余种疾病的治疗。现代对鼻治法的治疗机理也有了进一步的研究,有人认为鼻与五脏息息相关,提出了脏腑在鼻部的分布图形位置,为鼻治法的应用发展奠定了理论依据。此外,在药物和剂型方面也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如目前已有专门的鼻治药液和丸、散、膏剂,在器械方面也有了专门的鼻治工具等,使鼻治法作为一种养生方法得到进一步推广。

     

        摘自《中华养生大全》朱宝贵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