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小儿高热
洗法藿香、葛根、连翘、羌活、黄芩、钩藤各15克,生石膏、蒲公英各30克,大黄6
克,水煎取汁3000毫升,兑人冷水,使药液温度降至25—30℃,洗患儿全身。每日2~3
次。
(四十二)奶癣、婴儿红臀
洗法①苦参、五倍子、黄芩、百部、地肤子、蛇床子各15克,皮硝10克,煎剂冷却后洗患处。每日2—3次。用于奶癣。②草藤20克,车前草、苦参、黄柏各15克,先熏后洗患处。每日3次或便后,以洗为主。用于婴儿红臀、尿布疹。
(四十三)小儿腹泻
熏洗法①刺蒺藜50克,先熏后洗患儿两下肢,边洗边揉搓两足及小腿。每次15分钟,每日2 次。用于秋季腹泻。②鬼针草60克,先熏后洗患儿两足,边洗边揉搓患儿两足底。每日3~4次。用于伤食夹受寒腹泻。
(四十四)蛲虫
1.熏法醋250毫升,每晚临睡前干熏患儿肛门30分钟,蛲虫即自行爬出肛门,用洁净软纸拭去。
2.洗法艾叶30克,川楝子60克,熏洗肛门处,早晚各1次,5日为1个疗程。
(四十五)麦粒肿
1.熏洗法①桑叶、菊花、金银花各15克,黄连、防风、当归尾、赤芍各9克,水煎,先熏后洗患眼,每日3次。②桑叶、菊花、生地各15克,黄连、连翘各12克,水煎,先熏后洗,每日2次。
2.蒸法菊花、金银花各15克,水煎,熏蒸患眼,每日2~3次。
(四十六)外耳疾病
洗法①黄连、黄柏各10克,水煎,洗患耳,每日2次。②枯矾3克,沸水冲泡,洗患耳,每日2—3次,用于外耳湿疹;菊花、蒲公英各50克,水煎取汁500毫升,待温后冲洗外耳道,每日2—3次;黄连10克,枯矾5克,冰片0.1克,水煎,冲洗患耳,每日2次,用于外耳道炎。
(四十七)鼻炎
1.熏蒸法白芷、辛夷花各10克,苍耳子30克,菊花、黄芩、金银花各15克,水煎,熏蒸鼻腔,同时吸气,将药物气味吸人,每日2~3次。
2.汽雾吸入法①玄参、金银花各15克,柴胡、白芷、川芎、草乌、钩藤各10克,薄荷3克,用壶式或杯式雾化法把药雾吸入,每日2~3次。②辛荑、白芷、苍耳子各10克,柴胡、桔梗、菊花各6克,用壶式或杯式雾化法将气雾吸入,每日2~3次。
(四十八)鼻衄
1.洗法①用手蘸冰水拍打前额及后颈,或用纱布蘸冰水湿洗鼻部,或用冰水喷淋面部。②茜草、大蓟草、石膏各30克,黄芩、生地各12克,水煎冷却后,用纱布蘸洗鼻部,每次15分钟,每日2~3次。
2.浸泡法冷水l盆,浸双足10~20分钟,或以血止为度。
(四十九)牙痛
1.熏法韭菜子20克,细辛lO克,干熏法,熏烫患牙,每次10分钟,或以牙痛缓解为度,每日2次。用于龋齿疼痛。
2.洗法露蜂房20克,金银花15克,水煎待凉,含漱药液漱洗患牙。每次10分钟,每日2—3次,或以牙痛缓解为度。用于牙龋肿痛、龋齿疼痛。
(五十)咽喉肿痛
1.气霉吸入法玄参20克,大青叶、金银花、牛蒡子各15克,桔梗、薄荷、甘草各6克,用壶式或杯式雾化法,将气雾吸入,每日2~3次。
2.洗法蒲公英、鸭跖草各30克,牛蒡子、银花各15克,川石斛20克,马勃5克,桔梗3克,煎汤冷后,口含药液漱洗口腔和咽喉部,每次10分钟,每日2次。
【注意事项】
1.熏洗法在室内进行,要注意控制室内的温度,一方面要防止受寒,一方面不宜温度过高。如在炎热季节,防止汗出过多,室内窒闷而晕厥。
2.药物煎煮加水要适量,以水浸没药为度。煎药时间根据药物而定,芳香药煮沸10一15分钟,块、根、茎类药物则需30分钟以上。
3.熏洗药物绝对不能入口;表皮破损者,不能使用毒性大的药物,如生川、草乌、生南星等,以防中毒。用药要根据病症选择,尽量少用有毒或刺激性大的药物。
4.在使用熏洗法、蒸法、气雾吸人法、浸泡法时,注意药液温度,保持其与体表适当的距离,以免烫伤皮肤。
5.在使用洗法、浸泡法时,药液温度接近体温。对于寒证者,药液温度可略高于正常体温5~IO℃;对于热证者,液温可略低于正常体温5一IO℃。而做冲洗法时,液温应控制在35℃左右。避免对皮肤、黏膜刺激过大。
6.进行熏洗法后要用干毛巾擦干患部,并注意避风保暖。如熏洗面积大,要及时补充水分,平卧休息30分钟以上。
7.经期和妊娠期不宜坐浴浸泡和熏洗阴部。重急病症、神志不清患者禁用熏洗法。
8.进行熏洗前,应根据病情选用何种熏洗法,如决定不了,可以请教医生。在熏洗后病情不见好转或加重时,应配合其他方法或送医院治疗。
【按语】
熏洗法的治病机理,主要是通过皮肤黏膜对药物的直接吸收和物理作用,借助于经络系统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它能够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祛邪而不伤正气。对一些体表疾病,如疹、疖、疮、疡、水肿等,疗效比汤剂内服更佳。
摘自《中华养生大全》朱宝贵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