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应用】
(一)中暑
1.热教法①将热毛巾敷在肚脐及气海(脐下1.5寸)上,并不断将热水淋于毛巾上,直至患者苏醒。②用热水袋敷患者心窝,冷却更换,至苏醒为止。
2.脐敷法大田螺3个,青盐2克,共捣烂,敷于气海或直接敷脐眼。
3.冷敷法将冰袋或冷毛巾放置在患者的前额、两腋窝、两腹股沟等处,每次30分钟,至体温降至38℃以下。用于中暑后体温高达40℃以上者。
(二)发热
1.湿敷法在阴凉平坦的黄土上洒上冷水,上铺新鲜荷叶或芭蕉叶,患者平卧在上,约2小时,同时取生荷叶、生石膏共捣烂,用鸭蛋清调和敷于前胸和前额,以热退为度。
2.泥敷法取井底泥、池塘泥或矿泉淤泥冷敷全身,直至体温下降。
3.冷敷法取冷毛巾敷额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也可用酒精冷敷,以体温下降为止。
(三)小儿感冒
1.药敷法①葱白头7个,生姜(鲜)2片。淡豆豉7粒,共捣烂蒸熟,待稍凉时,乘热贴囟门处,以出汗为度。②苦参16克,研末,米饭10克,共捣成饼,敷额部。用于风热感冒,效果更好。③白芥子10克,研末,加鸡蛋清调成糊状,敷足心。用于感冒发热者。
(四)小儿咳喘
1.脐敷法一拈金(市售成药)、黑丑、白丑各15克,大黄30克,槟榔6克,轻粉O.3克,蜜水调糊作饼贴脐孔,以大便稀薄为度。能止咳平喘。
2.磁敷法磁片贴敷天突(胸骨上窝正扣)、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定喘(大椎穴旁开5寸),配穴取中府(锁骨中点下缘处1.5寸)、内关。每次主、配穴各2穴,交替使用。7日为1个疗程,可连续几个疗程使用。
12克,共研细末,加麝香0.1克,醋调作黄豆大小丸,敷肺俞、大椎,或定喘、天突,两组交替。每次20分钟,隔日1次,8次为1个疗程。本法为冬病夏治,夏天敷贴有防治哮喘的功效。
(五)百日咳
药敷法①雄黄粉3克,鸡蛋1个,取蛋清,加少量麻油搅拌,用纱布蘸药液在胸口摩擦15分钟,再将浸透药液的纱布敷在胸口,覆被静卧1小时,致患儿微汗出,咳缓解止。②大蒜捣烂,在双足底薄敷一层猪油或凡士林,再将蒜泥敷涌泉,睡时敷,次晨去药。可治疗小儿其他咳嗽。
(六)小儿消化不良
1.敷药法莱菔子、鸡内金、大黄各等
份,共研碎,加麻油适量调匀,敷于脘腹部,用纱布固定,8小时后取下。也可用于腹胀。
2.脐敷法 莱菔子、雄黄粉各等份,鸡蛋1个,取蛋清,麻油适量,调和后用纱布浸药液敷于脐上,1小时后取下纱布。
3.发泡法蓖麻子2粒(去壳),杏仁1粒(捣成泥状),拌人少量朱砂粉,敷中脘,外用小膏药固定。1~3日取去,可见粟米样小水泡,不必挑破,任其自然吸收。本法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七)小儿疳积厌食
1.药敷法 ①巴豆仁1粒,甜瓜子7粒,朱砂1.5克,共研细末,适量麻油调为糊剂,敷印堂。②蓖麻子2粒,杏仁1粒,朱砂少量,共捣烂为泥,敷印堂。③白矾30克(研细),陈醋调糊,敷涌泉。用于虚寒型疳积。④朱砂、胡黄连各3克(研细末),新鲜鸡肝 (勿洗)1只,共捣如泥。先将患儿囟门上头发剃去,敷上药泥,泥干脱落再敷,直至潮热退、胃纳旺为止。用于疳积潮热患儿。
2.脐敷法①神曲、炒麦芽、焦山楂各15克,炒莱菔子、炒鸡内金各1D克.共研为
克,白豆蔻4克,高良姜、陈皮各5克,研细,凡士林调成膏敷脐。每晚敷10小时,1个月为1个疗程。③党参、白术、三棱、莪术、黑丑、白丑、胡黄连各9克,木香、大黄、槟榔、陈皮各6克,共研细末,蜜调成膏,敷脐。7日为1个疗程。④白术、黄芪各10克,厚朴、槟榔各9克,胡黄连、青皮各6克,使君子30克,生麦芽15克,共研细末,醋调和,敷脐。用于虫积疳证。
(八)小儿肾炎水肿
1.药敷法蓖麻仁10粒,石蒜1个,共捣烂,敷双足涌泉。每次8小时,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可经常使用,有较好的养生保健作用。用于急、慢性肾炎水肿而体质较佳者。
2.脐敷法①巴豆、硫黄各3克,滑石9克,共研匀,水调成饼,敷于脐上。②大麦冬鲜块根(野生为佳)30克,捣烂敷脐。③商陆、芫花、甘遂、黑丑、白丑、冰片各6克,研末,加葱白捣泥,敷脐部。
(九)小儿口腔溃疡
药敷法①吴茱萸15克,胡黄连、大黄各6克,生南星3克,共研细末,用醋调糊状,睡前敷于双足涌泉,次晨去掉。②细辛6克,研末,醋调敷脐,连敷5日。③芙蓉叶捣烂,包熟鸡蛋再煎为饼,敷脐。还可治小儿喉症、磨牙、重舌、吐舌。
(十)小儿夜啼
药敷法①吴茱萸12克,研细末,用醋调和,敷双足涌泉,夜敷晨去。②铅粉、朱砂各lO克,蛋清调成糊状,敷双足心。多用于受惊夜啼。③栀子仁2粒,面粉10克,白酒5毫升,调匀做2个药饼,敷双手挠动脉搏动处。24小时为1个疗程。
(十一)小儿自汗(盗汗)
1.药敷法 ①郁李仁30粒(研末),生梨汁调敷,敷双内关。②郁金6克,研细,水调糊状,涂敷患儿双乳头。③五倍子研末,敷婴幼儿周身,以止汗。④黄柏3克,研细末,水调糊状,敷双侧乳头。用于盗汗更好。
2.脐敷法①何首乌15克,研末,水调敷脐。②五倍子、明矾各等量,研末,敷脐,夜敷晨去。3日为1个疗程。③五倍子、生龙骨各30克,朱砂10克,研末和匀,装瓶备用,每次3~5克,临睡前用热醋调糊状敷脐部,次晨去药。3日为1个疗程。用于盗汗。
(十二)小儿遗尿
1.磁敷法主穴取关元、气海、中极、三阴交,配穴选足三里、阴陵泉、列缺。每次 1~3穴,每日换1组,10日为1个疗程。
2.脐敷法①麻黄2份,益智仁、肉桂各1份,共研细末,装瓶。每次3克,醋调做饼,敷脐孔,36小时后取下,间隔12小时再敷。敷3次后,隔1星期再敷3次。②硫黄5克,大葱2根,研末捣烂,麻油拌匀,敷脐眼,再加热水袋保温,每晚临睡时1次,次晨取下。③五倍子2份,菟丝子3份,五味子1份,研末,用醋调,敷脐部,晚敷晨去。
(十三)新生儿大、小便不通
1.脐敷法①葱3枚,豆豉6克,盐2克,共捣泥,敷脐部。②黑豆9克,葱白3枚,盐少许,共捣烂作饼,烧温后敷脐上。
2.药敷法①大田螺3个,捣烂,加少量盐,敷气海。②商陆根10克,研细,水调糊状,敷鸠尾。用于小儿便秘。
(十四)胃病
1.热敷法①姜热敷法:取加热的姜渣包热敷于上腹部疼痛处(脐上),左右移动。②热水敷法:可用热水袋、热毛巾,方法同上。③盐热敷法:方法同上。④蒸饼热敷法:方法同上。以上用于胃病畏寒,喜热敷者。
2.蜡敷法分为蜡饼敷贴法、蜡布敷贴法。方法同前。
3.泥敷法 荜澄茄10克,高良姜10克,制香附15克,公丁香6克,共研细末,加泥制成药物泥热敷上腹部。
4.药敷法射干、乳香各10克,同捣烂,敷在前心窝,冷痛热敷,热痛冷敷。
(十五)腹痛脘胀
1.热敷法①盐热敷法;热敷腹部及腰背部,并作移动。②姜热敷法:同上。③药包热敷法:吴茱萸10克,肉桂5克,研碎,加黄酒250克,浸泡15分钟,煎煮,布包扎后敷于脐腹部,绕脐移动。④药液热敷法:皂角、葛根各500克,枳壳100克,加水3 000毫升,煎煮30分钟,趁热在腹部持续热敷,直到气通病减,每次约l小时。温度不可过高,以免灼伤皮肤。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