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推拿按摩 > 正文
  • 开通”心路”手有金——按摩调治心脏病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1-08 21:02:24
  • 核心提示:童炳南我今年85岁了,多年的养生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按摩对中老年人健康有非常大的好处,特别是在提高心脏功能、疏通心血管、防治心脏疾病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有关的报刊资料,我摸索出一套按摩防治心脏病的方法

    童炳南

    我今年85岁了,多年的养生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按摩对中老年人健康有非常大的好处,特别是在提高心脏功能、疏通心血管、防治心脏疾病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有关的报刊资料,我摸索出一套按摩防治心脏病的方法,一开始是在自己身上作试验,我虽经过60多年的勤奋锻炼,但是衰老的现象还是在不可避免的发生,心率始终在每分钟80--90次之间徘徊。通过一段时间的持续按摩,心率开始逐步下降,近来竟达到每分钟64次左右,心跳稳定而有力,身体抗寒能力也明显增强,不怕冷,双手温热,精神旺盛。

        妻子也已83岁,近年心脏病频繁发作,而且是几种心脏病交杂在一起,情况比较严重。住院第二天就发了病危通知,经几天的抢救,总算转危为安。住院18天,心脏病缓解了下来,回家后由于药物反应,呕吐不断,不得已停药后,给她做强壮心脏的按摩,八天后,她就要到户外活动,精神好转,心脏功能增强,心率在每分钟60次左右。按摩在她身上也见到了明显效果。

        这套方法共分三步:

        一、首先在人体背部两肩胛骨之间的部位用双手贴着肌肤轻轻的上下来回按摩,上部不要超出双肩胛骨的顶端,下部可以延伸至肩胛骨尖端2-3寸,左右两边可以贴着双肩胛骨,也即按摩心俞穴和神堂穴(在第五节胸椎凹陷下旁开1.5寸至3寸的部位)。

        按摩背部,须请他人代劳。也可用一块干毛巾,手持两端,自己对背部肩胛骨之间上下摩擦,按摩次数每次必须达到250次为宜。

        二、胸部按摩,左手上举,露出腋窝,用右手左右来回按摩腋窝的顶点极泉穴,次数为100次,然后接着用左手按摩右手的腋窝,次数相同。

        然后双手交叉胸前,右手按着左边腋窝下的胸侧,左手按着右边腋窝下的胸侧,如此双手同时做左右按摩动作,次数为100次。

        接着双手仍交叉在胸前下移一手掌,移至心前区,再做左右方向的按摩100次。

        双手仍下移,移至胸腹交界处。同样作左右方向按摩100次。

        然后双手松开,以右手按住胸前正中处,上接颈部,左手随着按在右手的下面,双手在胸前正中作左右方向的按摩100次。接着双手下移至剑突处和腹部,按摩100次。

        三、右手按摩左上臂和小臂内侧,左手按摩右上臂和小臂内侧。再分别按摩左、右手的上臂外侧和小臂外侧,以上每处按摩的次数都是100次方法都是来回按摩。   

        接着以右手按摩左肩部,按住左肩作前后摩动,然后用左手按摩右肩部,也是各100次。

        接下来,以右手按摩左肘,即右手捏着左肘部作左右小量旋转,以左手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右肘。每处都是100次。

        然后左手手背向上,右手捏着左小臂,右手小指恰捏在左手的手腕处,作左右小量旋动的腕部按摩100次。

        接着左手曲肘上举,右手拇指虎口捏在左手腕部,作左右小量旋动的腕部按摩100次。

        右手腕部的按摩,以上述二种相同的方法进行。

        接下来做手和手指的捏拉动作。

        以右手捏住左手掌的拇指侧做捏拉动作50次。接着捏着左手掌的小指侧做捏拉动作50次。再捏拉左手的小指40次,无名指40次,中指40次,食指40次,大拇指40次。

        然后再以上述方法,换左手捏拉右手掌的拇指侧和小指侧,以及五个手指,捏拉时要稍用点力。第一种思维方式:

    养生之道

    让你获得健康的四种思维方式

    “工作”是最好的锻炼

        美国有位儿科医生,退休后在91岁高龄时又开了诊所,每天仍然忙碌着,她还经常夜里出诊,即使是凌晨2点钟,只要有人求诊,她也会毫不犹豫地带上医疗诊断器具应诊。她现已100多岁,仍然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她为什么要放弃安逸、幸福的生活,而要选择忙碌?或许我们可以从老人的话中找到最佳的答案。她说:“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喜欢旅游,但我喜欢工作。只要有工作,我就感到其乐无穷。生活有规律,保持心情愉快,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就是我的长寿之道。”

        工作有益于健康,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科学依据的。现代医学认为,每个人都有一条生命曲线:上升期(生长发育期)一一稳定期(成熟发达期)一一下降期(衰老期)。如果一个人能始终坚持勤奋工作,而不过分疲劳,就能促进生长发育,保持较长的生长发达期,延缓衰老。相反,如果一个人什么事也不干,懒懒散散,身体各个器官得不到活动和锻炼,就会导致血脉不畅,肌肉会逐渐萎缩,甚至机体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会紊乱。

        美国心理学博士雷米曾做过专门研究,发现世界上最忙碌最紧张的名人们,通常要比普通人寿命高出29%;失业率每增加1%,死亡率增加2%。他还发现,外出工作的妇女,要比家庭妇女发病率低,不工作的人比有工作的人健康状况差。

        为了身心的健康,让我们学会勤奋的工作吧!当然,除了工作,我们还要学会休闲。

    第二种思维方式

    学会悠闲地生活

        悠闲是什么?它是一种轻松、一种愉悦、一种幸福和一种满足感的综合体。但是据法国科学家的统计:在人的一生中,真正能体验到所谓悠闲的,不会超过人生的万分之一时间。一般人悠闲时间就更少了。许多人甚至一生都没有真正体验过“悠闲”的滋味。

        悠闲,通常人的理解是,人拥有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经济基础,不再操心衣食住行,然后才能安宁舒适、优优哉哉。

        而实际上,人们通常在时间上总会有“悠闲”的时候,但却很难产生悠闲的感觉。很多人有大块的闲暇时间,但内心往往被各种现实生活中的焦虑与明天的“怎么办”所填满。享受生活只有在真正悠闲的状态下才能完成。在你争我夺、你死我活的仕途道路上,没有一个真正快乐的人,都是得意者和失意者;在潮起潮落的商海里,也没有多少真正幸福的人,见到的都是赚了钱的富人和赔了钱的穷人。富翁和权贵们不会拥有真正的悠闲,他们最多只能拥有悠闲的形式;悠闲并不是有了时间,就会拥有的必然。

        一个人是否能真正享受悠闲,关键看内心是否宁静。如果有一颗宁静淡泊的心,住在哪儿都可以享受悠闲的时光;如果内心充满了世俗的焦躁,无论是在大海边,还是在森林中,都无济于事。感受景色之秀丽,主要取决于人的心态境界。偶能得闲,倘若没有自由悠闲的心境,即便身处秀美之地,也无法享受悠闲之乐。悠闲,是包含着一个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我情绪的把握。悠闲的生活,是心灵自由的生活,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风清云淡的生活。

    第三种思维方式:打碎你最爱的东西

        到江西景德镇出差时,买了一个精美的水晶花瓶。晶莹剔透,在灯光映照下闪耀着迷人的光芒,非常漂亮,它成了我的最爱。我把它放到博古架最显眼的位置。为了保持水晶花瓶的美丽,我隔三岔五地用板凳搭起梯子爬到博古架上面去擦拭,不让花瓶玷污半点灰尘。我担心小孩玩耍时撞到博古架碰翻它,还担心老婆在打扫卫生时失手打碎它,因此,没少呵斥孩子和老婆。老婆和孩子在呵斥中变得缩手缩脚,孩子不敢在家里玩闹和嬉戏,老婆打扫卫生时不敢搞到半点声响。时间一长,家里人说起话来都像客气而冷漠的陌生人。每个人都感觉有一股气憋在心里难受,无缘无故多了一些担心,脾气都变得暴躁起来,经常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闹。

        春节时,父母从家乡来到我这里过年,母亲在家里闲不住,便给我打扫起卫生来,不慎把花瓶打碎了。我下班回后来得知这一情况,当场呆住了,好一会儿才晃过神来。大过年的,我也不好意思对父母发火。

        年后,一位朋友特来欣赏我的花瓶,得知这一情况后,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过去老街上有一铁匠,随手拿着一把紫沙壶喝茶。一天,一个文物商人看到老铁匠身旁的那把紫沙壶,他走过去端详那把壶,惊喜不已,此壶是古董,现在世上仅存3件,其中一件是他1993年在伦敦拍卖市场上以16万美元的拍价买下的。商人便想以10万元的价格买下它。老铁匠一惊,没有同意。但商人走后,老铁匠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这把壶他用了近60年,现在竟有人要以10万元的价钱买下它,他还真转不过神来。过去用此壶喝水,都不在意,现在却成了个宝,他再也不敢用它喝水了,怕失手打破了。更让他不能容忍的是,当人们知道他有一把价值10万元的茶壶后,每天到家里来看稀罕的门庭若市,有人开始向他借钱。当那位商人带着20万现金,第二次登门的时候,老铁匠当众拿起那把紫沙壶摔在地上,铁匠后来继续靠卖铁锅、斧头为生,过着平常的日子,但他却活了107岁的高寿。

        朋友讲完这个故事,我似乎领悟到了什么。脸上释放出以前难得一见的笑容。对于家庭来说,什么是最珍贵的,是花瓶还是亲情,想到这,我感到自己过去被花瓶“异化”了,与其这样,我们还不如打碎最心爱的东西。从那以后,久违了的温馨气氛重新又回到了我们的家里。

    第四思维方式微笑地面对一切

        清觉禅寺有一位心明禅师,他虽然是一位盲人,但却能够微笑的面对一切。

        有一天,心明禅师正坐在寺院的石凳上晒太阳,有一位信徒看到他笑眯眯的自在相,就问他:“您老笑什么呢?”

        “笑这明媚温暖的阳光!”心明禅师随口答道。

        有一天,阴雨连绵,心明禅师坐在禅房里参禅,一位前来上香的居士看到他笑眯眯的恬然的样子,就问他:“您老笑什么呢?”

        “笑这润物无声、金贵如油的春雨!”心明禅师顺口答道。

        有一天,寺院里游人稀少、冷冷清清,心明禅师在寺院里悠闲漫步。有一位前来挂单的云游僧人看他笑眯眯的神情,就问他:“您老笑什么呢?”

        “笑那高山流水、笑那鸟语花香!”心明禅师顺口答道。

      有一天中午,心明禅师坐在一棵大树下打盹,有一位女施主看他打盹的时候还笑眯眯的样子,就问他:“您老笑什么呢?”

        “笑你看我时怪怪的表情,笑我又将有个美丽的梦境!”心明禅师顺口答道。

        确实,我们快乐不快乐,幸福不幸福,关键不在于外界,而在于我们的内心和态度。把握住了自己的心态,就能把握住一个美丽而安宁的精神世界,就能愉快地安享一生。微笑地面对一切,这是一种成熟,是一种超然,是一种最好的人生态度。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