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推拿按摩 > 正文
  • 头部自我推拿法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1-08 21:02:24
  • 核心提示: 头部自我推拿法是在头部自行运用各种推拿手法,以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相传我国远古时代的长寿老人彭铿就经常“拭目,舐唇,咽唾,摩搦身体,自面目达于九窍、五脏、四肢以及毛发。浮沉按摩,必使其气云行体中“。《庄子·外物》

     

    头部自我推拿法是在头部自行运用各种推拿手法,以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相传我国远古时代的长寿老人彭铿就经常“拭目,舐唇,咽唾,摩搦身体,自面目达于九窍、五脏、四肢以及毛发。浮沉按摩,必使其气云行体中“。《庄子·外物》中有按摩眼周以延缓衰老的说法。清代医学家吴尚先《理瀹骈文·续增略言》说:“诸阳聚于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面属足阳明胃,晨起擦面,非徒为光泽也,和气血而升阳益胃也。“头部为人体重要部位,推拿则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脏腑器官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

    【操作方法】

        1.浴面又称“拭摩神庭”。神庭指面部,面为神之庭。两手搓热,四指并拢,手掌摊开,紧贴左右两侧面部,以中指指端的指腹部为先导,分别从鼻翼两旁的迎香开始,沿鼻柱两侧缘向上推擦,经眼内角(睛明)、眉头 (攒竹),到达前额部(神庭),然后两手左右分开,横推至两鬓,两掌心也随之掩眼而过,再由两鬓向下,经过颞部的太阳及耳前、面颊等部,返回到鼻翼两旁的原起点处(迎香),可重复操作3~5遍。用搓热的双手熨擦肢体,习称“干浴”,是自我保健推拿中的常用方法。除用于面部外,还可应用于颈项、胸腹、腰骶、上肢、下肢。

        2.修天庭将手掌搓热后,来回摩擦额部。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面部病源流》引《养性书》说:“热摩手心,频拭额上,谓之修天庭。”

        3.摩手熨目搓热双手,以手掌掩目数遍。

        4.手拭双目  两目闭合,两手示指(食指)、中指、环指(无名指)指腹分别从两眼睑内侧沿上下眼眶边缘轻轻刮摩至外眼角处。然后睁开眼睛向远方眺望,再转动眼球5次。

        5.捏目四眦用手指轻轻按揉目内眦旁和目外眦旁的睛明和瞳子髎。

        6.对修常居  常居指眼。用手指轻轻按揉眉头(攒竹)和眉梢后(丝竹空)。

        7.灌溉中岳  中岳指鼻。用手指或屈曲拇指的指节背部揩擦鼻旁两侧,自迎香至鼻根部,再按揉上迎香。

        8.俯按山源  山源指鼻中隔部。用示指、中指分别伸入两鼻孔,挟住鼻中隔轻轻揉捏。

        9.擦唇及龈将一手虎口张开,横置于上唇(其内为上齿龈),作上下推擦,并着力到上齿龈部。然后移至下唇,再作同样推擦。

        10.营治城郭城郭指耳郭。两拇指屈曲,空握拳,以拇指背侧所突出的指关节部为接触点,按揉两耳耳屏前方凹陷处(听宫)。然后放开手掌,用拇指、示指对合捏揉两耳耳郭部。

        11.上朝三元  三元指头顶部。五指分开,从前额部向上推摩头皮,宛如梳头之状。

        12.鸣天鼓又称“击探天鼓”。两手掌掩耳抱头,示指重叠于中指指背上,再下滑使示指指端轻轻敲击枕部近风池处,使耳中闻及类似“击鼓”之声。

        13.抱枕两手十指相互交叉,手掌合拢,合抱于脑后项枕部,两手掌根部分别置于枕骨下斜方肌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然后两掌相合,轻轻按压风池。或可配合腰部的俯仰动作。

        14.抹项用手指推抹或捏按颈椎两旁斜方肌部(颈夹脊穴)。

      【养生应用】各法可单独选用,也可综合应用。

    1.浴面。修天庭有畅通气血,祛散风

    寒,明目通窍,醒脑提神及美容养颜等作用。可用于防治感冒、头痛、胃肠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2.摩手熨目,手拭双目,捏目四眦。对修常居有明目醒神等作用。可增强视力,消除用眼疲劳,并对近视、远视、视屏综合征有一定预防作用。《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说:“眉后小穴,为上元六合之府,主化生眼晕,和莹精光,长珠彻瞳,保炼目精。”

        3.灌溉中岳,俯按山源  有通鼻开窍及防治伤风感冒和鼻病等作用。如重点擦迎香穴还可防治习惯性便秘。《杂病源流犀烛·鼻病源流》引《养生书》说:“常以手中指于鼻梁两边揩二三十遍,令表里俱热。所谓灌溉中岳,以润于肺也。”《圣济总录》说:“鼻下山源,是一身之武津,真邪之府,守真者所以遏万邪。”

        4.擦唇及龈  有固齿生津作用。通过按摩牙龈和刺激唾液分泌,有助于预防牙周病和龋齿。

        5.营治城郭  有补肾聪耳,醒脑宁神等作用。可防治耳鸣、耳聋、牙关不利、失眠等。《杂病源流犀烛·耳病源流》引《养性书》说:“以手摩耳轮,不拘遍数,所谓修其城郭,以补肾气,以防聋聩也。”

        6.上朝三元五指分开,正好作用于分布在头顶部的五条经脉(督脉、膀胱经、胆经),所以有行气活血,祛风化湿,清泄肝胆之火,健脑,坚发等作用。用于防治头痛、头风、高血压、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遗尿、脱发等。《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说:“以手乘额上,谓之手朝三元,固脑坚发之道也。头四面,以手乘顺就结,唯令多也。于是头血流散,风湿不凝。”

        7.鸣天鼓   有健脑,安神,聪耳等作用。可防治头痛、眩晕、耳鸣、失眠等。晋代许逊灵剑子引导子午记》说:“天鼓者,耳中声也。以两手心紧按耳门,以指击其脑户,常欲其声壮盛,相续不散。一日三探,有益于下丹田。”

    8.抱枕,抹项  风池为人体的感风之处,停风之所,治风之穴”。按摩此穴可祛头面之风,散巅顶之寒,熄肝胆之火,清耳目之热。常用以防治感冒、头痛、头风、高血压、眼病、耳疾、颈椎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注意事项】

        1.本法在操作时,要求“意”(意识)、“气”(呼吸)、“行”(动作)结合,被推拿部位要放松,动作轻柔,用力适当。皮肤上可涂抹少许无刺激性的油膏(如凡士林),按摩之后再擦去。

        2.局部如有皮肤破损或疖肿感染者,不宜推拿。

       【按语】

        头面部经常暴露在外,俾便于自我推拿的操作。《逍遥子导引诀》中就有“掩耳去头旋”、“搓涂自美颜”等法。清代汪昂《勿药元诠》总结有养生十六宜:“发宜多梳,面宜多擦,目宜常运,耳宜常弹,舌宜抵腭,齿宜数叩,津宜数咽,浊宜常呵,背宜常暖,胸宜常护,腹宜常摩,谷道宜常撮,肢节宜常摇,足心宜常擦,皮肤宜常干沐浴,大小便宜闭口勿言。”其中颇多头部自我保健推拿之法。根据神经解剖生理学的观察研究,面部在大脑皮层中央后回的代表区几乎占据了整个下半部,说明面部有较多的神经末梢和感受器分布,皮肤和黏膜下的某些感受器(如触觉小体和环形小体)能被推拿手法等机械刺激所兴奋,因而能对人体诸多系统和器官产生有益的调节作用,这或许就是头面部自我推拿养生保健效应的关键所在。

        赵善祥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