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推拿按摩 > 正文
  • 推拿按摩养生知识(四)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1-08 21:02:24
  • 核心提示:四、推拿常用手法 推拿手法是医生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作用治疗部位和活动患者肢体的规范化特定技巧动作。由于刺激方式、强度、时间和活动肢体方式的不同,形成了许多动作和操作方法不同的基本手法,常用的基本手法可分

    四、推拿常用手法

        推拿手法是医生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作用治疗部位和活动患者肢体的规范化特定技巧动作。由于刺激方式、强度、时间和活动肢体方式的不同,形成了许多动作和操作方法不同的基本手法,常用的基本手法可分为按压类、摆动类、摩擦类、捏拿类、捶振类和活动关节类等六大类。

        (一)按压类手法

        按压类手法是以按压的方式作用于机体的一类手法。根据治疗需要,按压的力量有强有弱,按压的面积有大有小,按压的时间有长有短。其手法能应用于人体全身各个部位,其中按法、揉法、点法、压法、掐法、踩蹁法刺激量较强;押法、掩法、扪法、抄法、拨法刺激量较弱。

        1.按法将手指或掌面置于体表,逐渐用力下压,也称为“抑法”。用拇指或示指(食指)、中指、环指(无名指)指端或指腹面按压,称为“指按法”,其中又以拇指按法较为常用;用掌根、鱼际或全掌按压,称为“掌按法”,作用面较大,但其局部刺激强度则弱于指按法。按法常可与其他手法结合使用,如与揉法结合,称为“按揉法”。

         2.压法  用手掌心或掌根进行按压。按压时也可在体表上缓慢滑动。掌压接触面较大,压力大而柔和,适用于肩背、腰部,有缓解筋脉拘急的作用。

        3.揉法  用手指指腹或手掌紧贴在体表上,稍用力向下按压,然后带动肌肤作轻柔缓和的回旋转动。用掌根揉者,称为“掌揉法”,适用于腰、背、臀及四肢;用手掌大鱼际肌部揉者,称为“鱼际揉法”,适用于头面及胸腹部;用手指揉者,称为“指揉法”,主要作用于穴位及压痛点上。

        4.点法  用手指的指峰或屈曲的近端指关节,或肘部尺骨鹰嘴突部按压或点击体表。点法接触面较小,刺激强度大,多用于穴位及压痛点上,止痛效果较好。

        5.掐法  用指甲掐按体表的穴位,也称“爪法”、“切法”。掐法接触面小,刺激比点法还强。如用于人中穴及肢端穴位上,有开窍醒脑作用。惊厥、昏迷常用此法。

        6.拨法  用手指指端按在筋腱上,适当用力作与筋腱成垂直方向的往返拨动。常用

    治筋脉挛急。

        7.押法  将手指指腹按在体表上不动,刺激量比压法要小。常用于面部和四肢部。

        8.掩法  用手掌轻轻地覆置于体表的一定部位上,多用于患儿的脐部。

        9.扪法  将手掌擦热后,迅速地轻放在体表上。适用于脘腹部,有温中作用,以治寒性腹痛、腹泻等症。用于头顶部者,有祛风散寒作用,以治疗感冒、头痛等症。

        10.抄法  将两手掌面分别放在患者的两侧胁部按揉,渐渐抄人腰部,并轻轻地左右晃动。可作为治疗腹痛、腰痛的辅助手法。

        11.踩蹻法  用单足或双足踩在治疗部位上揉压或做弹跳动作(弹跳时,足尖不得离开治疗部位),医生尚需借助器物承担一部分自身的体重,以控制踩蹻力量的大小。本法多适用于腰臀及下肢部,其中弹跳踩蹻法适用于腰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使用本法时应严格选择适应证,体虚或骨质疏松者不可使用。

        (二)摆动类手法

        摆动类手法是通过腕部有节奏的摆动,使压力轻重交替地呈脉冲式持续作用于机体的一类手法,包括有一指禅推法、扌衮         法、缠法、滚法等。

        1.一指禅推法将拇指指端、指腹或桡侧偏峰置于体表,运用腕部的来回摆动带动拇指指间关节的屈伸,使压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上。每分钟120~160次。本法接触面小,深透力强,可广泛应用于全身各部穴位上。

        2.扌衮 法 将手部各掌指关节略屈曲,以掌背近小指侧部贴于治疗部位上,然后有节奏地作腕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的协同动作,使贴于治疗部位上的掌背部分作来回滚动。每分钟120~160次。本法多用于颈项、腰背及四肢部。

        3.缠法与一指禅推法相同,但摆动速度较快,每分钟200次,有较强的消散作用。

        4.滚法手握空拳,示指、中指、环指、小指的近侧指间关节置于治疗部位上,腕关节作小幅度的屈伸,使接触治疗部位的指间关节来回滚动。本法适用于除颜面部外的各部位。

        (三)摩擦类手法

        摩擦类手法是以在肌肤表面摩擦的方式

    进行治疗的一类手法。其中,有些手法是使之摩擦发热,有些手法是推动向前,有些手法是以轮回旋转的形式揉摩肌肤。来回摩擦的手法主要是擦法,适用于胸腹、四肢、腰背部;推动向前的手法有抹法、开法、合法、推法、勒法、拂法、刮法等,适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部;轮回旋转的手法有摩法、运法、抅法、旋推法等,适用于四肢或头面等部。

        1.擦法将手掌紧贴于皮肤表面.稍用力作来回直线摩擦,使其局部发热。用全掌着力摩擦者,称为“掌擦法”,适用于胸胁及腹部;用小鱼际着力摩擦者,称为“鱼际擦法”.适用于四肢部;用小鱼际着力摩擦时,称为“侧擦法”,适用于肩背、腰臀及下肢部。《千金要方》中“老子按摩法”所说的“掘法”,即是用两手拳背在脊柱两旁施行擦法。

        2.摩法用手掌面或手指指腹置于体表上,作轻缓的盘旋摩动。用手掌面摩动者,称为“掌摩法”;用手指指腹摩动者,称为“指摩法“。摩法主要适用于胸胁及腹部。古代施行摩法时,常根据病情涂抹各种药膏,称为“膏摩”法。

        3.分法与合法分法又称“开法”,合法又称“和法”。前者是用两手拇指指腹或手掌,在体表上的某一处向其两侧分开推动;后者是用两手拇指指腹或手掌,在体表部位上分别从两侧向中间合拢。分法,有疏散气血之意;合法,是聚合气血之义。这些手法主要应用于小儿的临床推拿治疗。

        4.推法用手掌或手指指腹置于治疗部位上,向前作单方向移动。推法类似擦法,但擦法是用力来回摩擦,要求达到局部发热;推法则是轻快柔和地单向推动,操作时虽连续不断,但在于返回推出起点时,不能在体表上摩擦,其意是推动气血行进,不要求局部发热。作直线推动者,称“直推法”、“平推法”;作回旋推动者,称“旋推法”。有些小儿推拿书籍中所描述的“运法”,如运太阳、运八卦,即是旋推法。推法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

        5.拂法与刮法都是用手指指腹面掠擦治疗部位。轻快地掠擦,称“拂法”;较重地掠擦,称“刮法”。刮法,还可用光滑竹片边缘掠擦治疗部位。拂法和刮法,主要适用于胸背和四肢部。

        6.搓法用两手掌面挟住肢体,轻轻地作快速来回搓揉。适用于四肢及胁肋部。

        7.勒法用示指、中指略屈曲挟住手指或足趾的根部,迅速地滑出指(趾)端。

        8.抹法用拇指指腹或手掌面紧贴于体表上,略用力,缓慢地作上下、左右往返移动。多用于头部、颈项及胸腹部。

        9.扫散法用拇指桡侧面及其余四指指端,同时贴于头颞部,稍用力向耳后作快速来回抹动。常用于头痛、头胀、高血压等病症。

        (四)捏拿类手法

        捏拿类手法是用挤压提捏肌肤的方式作用于机体的一类手法。这类手法有拿法、捏法、挤法、拧法、扭法、扯法、提法、挪法、弹法、捻法、抓法等。是刺激较强的手法。

        1.拿法用拇指和示指、中指的指腹,或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的指腹,对合紧挟患部位并将其肌肤提起。适用于肩背及四肢部。捏法、挤法、拧法、扭法、扯法、提法及挪法都是与拿法动作相似的手法。捏法是用拇指与示指,或拇指与示指、中指挤捏肌肤。挤法、拧法、扭法、扯法的动作大同小异,是用拇指末节指面和示指中节的桡侧面,或将示指、中指略屈曲,用其中节挟住肌肤,提起扭转。提法是在拿法、捏法、挤法、拧法、扭法的操作过程中.把挟住的肌肤再用力往上牵拉。挪法是将手掌摊平,置于体表,然后如握拳状将该部位的肌肤提起片刻,再放开手掌稍向前移,如此不断地向前提捏,放开进行操作。

        2.弹法用力提捏肌肤后,迅速放开,使肌肤恢复原状,适用于肌肉丰厚处。另一种操作方法是将中指屈曲,中指甲置于拇指面成环状,然后将中指迅速弹出,击打患处,也称“弹法”。

        3.捻法用拇指的指腹及示指桡侧面挟住治疗部位,如捻线状来回捻揉。多适用于手指、足趾处。

        4.抓法  五指分开,满掌拿捏治疗部位,着力点在五指之端。常用于头顶部及肌肉丰厚处。以掌统握者,称为“擒法”。

        (五)捶振类手法

        捶振类手法是以拍击的方式作用于机体,或使机体产生振动感应的一类手法。常用的捶振法有拍、击、捶(叩)、劈、啄、捣、振、抖等手法。

        1.拍法  用虚掌有节奏地拍打患部。如用掌根或拳背部击打,称为“击法”;用桑枝棒进行击打,称为“棒击法”;用空拳有节奏地击打,称为“捶法”(叩法);用手掌尺侧部击打,称为“劈法”;用合拢的五指指端敲击,称为“啄法”;用屈曲的示指或中指的近侧指间关节的背面进行叩击,称为“捣法”。这些手法适用于肩背及四肢部。

        2.振法又称“颤法”、“振颤法”。用指端或手掌置于患部,使手臂发出的震颤波传递到机体。指振法常用于头面及胸腹,掌振法主要用于胸腹。也可用一手手掌按在治疗部位上,另一手握空拳有节奏地叩击按在该部位上的手背,使其局部深层有振动感觉,称为“振动法”,常用于胸背部。

        3.抖法用手握住患肢的远端,用力作上下抖动,使患者肢体呈波浪式抖动,有放松肌肉和关节等作用。

        (六)活动关节类手法

        活动关节类手法是指对患者的肢体关节进行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牵拉等的一类手法,也称为被动运动。其形式可根据关节的结构特点和病症治疗的需要选用。操作时,患者肌肉要尽量放松,活动关节的幅度、力量要恰当。不可突然强力牵拉,以免加重肌痉挛和引起损伤。

        1.摇法  一手固定关节的一端,一手在关节的另一端对可动关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动,也称“运法”,适用于颈、腰及四肢关节部。活动幅度较大的摇法,又称为“盘法“。小儿推拿疗法中所称的“运法”除了本操作法外,是指“指摩法”及“旋推法”。

        2.拉法又称“牵法”、“牵引法”、“引伸法”、“拔法”、“拽法”。固定肢体一端,并持续用力牵拉肢体的另一端,适用于四肢关节及颈、腰部。使用这类手法,应缓慢、持续地牵引,切忌用暴发力。

        3.背法医生与患者背靠背站立,用双肘挽住患者的肘弯部,然后弯腰、屈膝、挺臀.将患者背起,使其双脚离地。同时,医生以臀部用力颠动、牵伸患者的脊柱腰段。背法的作用与拉法相同,使关节的间隙拉开,适用于腰部。

        4.扳法又称“搬法”。是两手作相反方向的用力,使患者关节作屈伸及旋转活动的一种推拿手法。有扳颈、扳腰、扳肩、扳肘、扳腕(踝)等法。其扳动的幅度,须根据关节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及其病理状况而定,手法需轻巧柔和。

        无论何种推拿手法,其操作的技术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并在此基础上达到“深透”。所谓“持久”,就是要求术者的手法操作能够维持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走样,不虚乏;“有力”是指手法操作必须具有一定的力量,并能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及部位的不同而加以调整;“均匀”是要求操作手法力度均衡,不可忽轻忽重,有些手法则应有鲜明的节奏性;“柔和”是要求动作柔缓协调稳健,不可生硬粗暴。“深透”是要使劲力透过皮肤深入到体内,作用到一定范围,不浮泛于体表。因此,应用推拿手法者应该经常练习手法技巧和锻炼指、腕、臂力,才能熟而生巧,应用自如。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