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推拿按摩 > 正文
  • 推拿按摩养生知识(二)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1-08 21:02:24
  • 核心提示:二、推拿方法的分类 1.据运用目的分类根据应用目的不同,推拿可分为医疗推拿、保健推拿两类。医疗推拿是指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择用合适的推拿方法来治疗各种疾病。如正骨推拿、一指禅推拿、扌

    二、推拿方法的分类

        1.据运用目的分类根据应用目的不同,推拿可分为医疗推拿、保健推拿两类。医疗推拿是指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择用合适的推拿方法来治疗各种疾病。如正骨推拿、一指禅推拿、扌衮        法推拿、指压推拿、内功推拿、喉科擎拿等。保健推拿以强身、保健和防治疾病为目的,通过日常坚持不懈的按摩推拿,或配合以某些肢体活动的操练,属于养生保健推拿的范畴。相传我国古代的长寿者彭祖就经常运用拭目、舐唇、咽唾、摩搦身体等保健推拿方法而臻遐龄;五代书法家杨凝式于后汉乾佑元年(948年)书有《神仙起居帖》,介绍了华阳焦上人传授的自我推拿法,即“行住坐卧处,手摩胁与肚,心腹痛快时,两手腹下踞,踞之彻膀腰,背拳摩背部,才觉力倦来,即使家人助。行之不厌频,昼夜无穷数,岁久积功成,渐入神仙路”。保健推拿必须经常应用,才能发挥较好效果。所谓“手当千遍,功力乃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也从中获益非浅,他体会到“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至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若信而行之,必有大益”。南宋诗人陆游在诗中也提到“病减停汤熨,身衰赖按摩”(《病减》),以按摩作为促使病后康复的手段。古代常用的浴面、擦项、摩腹、搓腰、鸣天鼓、擦涌泉等自我保健推拿之法至今应用不衰,可见其在养生保健、防病祛疾方面卓有成效。

      2.据操作方式分类按操作方式的不同,推拿可分自我推拿和被动推拿两类。被动推拿系由医生对患者进行推拿治疗或施以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牵引等被动性活动,属于被动推拿的范畴。医疗推拿的各种疗法,大多为被动推拿。自我推拿为患者用双手在自己身上揉捏按摩,以强健身体,防病祛疾。若再配合某些特定的呼吸运动、肢体活动、意念控制等方法,则属古代“导引(道引)”的范畴。 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古帛画《导引图》,绘有44种导引姿式彩图,其中有捶背、抚胸、按腰等自我按摩图式。隋代《诸病源候论》,唐代《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宋代《圣济总录>及明代《保生秘要》等书中载有许多自我按摩的方法,这些方法至今仍有其实用价值广为流传。其中《千金要方·养性》提出:“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为佳,勿以康健便如常然,常须安不忘危,预防诸病也。” (保生秘要)中记有擦摩鼻旁迎香穴以畅肺气、按压脐中神阙穴以利尿等按摩方法。由于推拿可以疏经通络,行气活血,调整脏腑器官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所以保健推拿成为我国古代养生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预防医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3.据推拿对象分类按不同的对象,推拿可分为小儿推拿、运动按摩、正骨推拿、喉科擎拿等。

        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小儿推拿有其独特的诊疗、取穴、操作方法。如在诊疗方面特别重视望诊和五脏虚实辨证;在取穴上有其特定的穴区,如推“五经”(患儿五指的指腹面)以调整五脏功能,推“三关”(前臂桡侧缘)、“六府”(前臂尺侧缘)以发表或清热等;在操作方法上注重补泻手法及膏摩法的应用,形成了一整套小儿推拿手法及复式操作方法等。特别适用于6岁以下小儿常见的腹泻、疳积、便秘、惊厥、遗尿、脱肛、发热、咳喘、肌性斜颈、斜视、瘫痪等病证的治疗。

        运动按摩是在运动员体育竞赛前后或其间进行按摩推拿,是克服运动员赛前紧张、调整竞技状态、消除疲劳和促使伤后及早康复的有效手段之一,对提高和恢复其运动能力有相当显著的成效。

        正骨推拿也称“伤科按摩”,主要用于治疗骨节筋脉损伤等骨伤科疾病。《太平圣惠方》认为“外伤内损”宜先按摩“排正筋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指出“手法”为“正骨之首务”。常用的有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和分筋、理筋、弹筋、拨络、镇定诸法,可顺筋归位,行气活血,缓痉镇痛。

        喉科擎拿(擒拿)是通过捏按虎口(合谷穴)、腋窝(极泉)或锁骨上窝(缺盆)等处,并同时用力擎举上肢或扩展胸部,以治疗急性咽喉肿痛,或使作了扁桃体切除术后的患者可以进食的一种推拿方法。

        4.据推拿手法分类根据所用手法的操作特点来分,有指压法、一指禅推拿、扌衮    法推拿、挤拧法、指拨法、内功推拿等。

        指压法又称“点穴法”、“指针法”。是用手指按、压、点、掐人体经络腧穴,以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推拿方法。《灵枢·杂病》中曾提到有先按压穴位再针刺,针刺后再进行按压,病痛就能止住的方法。《肘后备急方》也有在人中、脐上3寸(建里)、龟尾等处按掐以治昏厥、腹痛等症的记载。指压法简便易行,当它作用于穴位所产生的酸胀重麻等感应,有时甚至比针刺还强,而对局部组织所造成的损伤又很小。此外,在治疗时,遇到患者惧针或要施治于禁针、禁灸穴位时,也常以指压法代替针灸治疗,所以《针灸大成》赞其为“以手代针之神术也”。指压法的临床应用较广,如专门在脊柱或其两侧施行者,又称“按脊法”(或称“点脊法”);在胸部诸穴施行者,称为“胸穴指压法”;专门利用其明显的镇痛效应进行局部麻醉,以进行各种手术者,又称为“指压麻醉”。

        一指禅推拿相传起始于南北朝时期。常用推、拿、按、摩、滚、揉、捻、搓、缠、抹、摇、抖等手法,其中一指禅推法是它的代表性手法。施术时注意使气集定于拇指,然后循经络、推穴道。一指禅推法要求做到劲含不露,轻柔绵软,柔中显刚,缓急有节,力透体内深层。其临床治疗范围很广,对各科疾病尤其是内科、妇科疾病有一定疗效。   

        掖法推拿是在一指禅推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疾病的病理情况,在体表施以扌衮     法为主(包括揉、按、拿、捻、搓等)的手法操。作,并配合采用各种被动运动和患者的自主性运动,以治疗运动系统疾病和软组织损伤等病症的一种推拿疗法。具有刺激力量强,作用面广等特点。其操作要领在于手法的刺激不仅要持久有力,而且要富有柔软性,才能产生较好的治疗效应。因此,它的操作具有高度的技术性,要通过严格的锻炼来提高其操作技能。

        挤拧法是以捏拿类推拿手法为主组合的一种推拿疗法,包括捏脊(捏积)、提肌、弹筋、拧痧(提痧、扭痧、扯痧、撮痧、标印)等法。晋代《肘后备急方》有“拈取其脊骨皮”、“从龟尾至顶”的推拿方法,以治疗急性腹痛等病症。“捏脊法”即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由于此法常用以治疗消化不良等病症,民间更以此治疗小儿“疳积”,所以也称为“捏积”法。

        “提肌”和“弹筋”,是用手指将肌肉或肌腱提起,然后迅速放松,使其弹回,有如拉弹弓弦之状,常用治伤筋和风湿痹痛等症。

        “拧痧”广泛流传于民间,即张开两指如钳状,蘸取少量温水或油类,夹持眉心、颈项、肩背等处的肌肤,作反复扭提,至局部体表呈现紫红色为度,常用治痧证。

        指拨法也称“手指平推扣拨法”,常用以治疗落枕、肩背痛、腕指腱鞘炎、踝关节扭伤、风湿痛等病症。

    内功推拿是以擦法为主要手法,并指导患者进行少林内功锻炼,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推拿法。应用擦法治疗痛疾等病症,在《韩氏医通》中就有记载。通过临床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和发展成为内功推拿。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