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一个下着毛毛细雨的日子里,我们一行3人在村干部的陪同下,专程来到湖南省邵东县灵官殿镇合龙村,采访了经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3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百岁老人刘晚秀。 走进老人的家,她正在忙着烧柴做饭。见我们到来,她
在一个下着毛毛细雨的日子里,我们一行3人在村干部的陪同下,专程来到湖
南省邵东县灵官殿镇合龙村,采访了经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3个不同历史时期的
百岁老人刘晚秀。
走进老人的家,她正在忙着烧柴做饭。见我们到来,她连忙叫儿孙们招呼客
人落座。几句寒暄之后,老人和子女们愉快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刘晚秀老人于1906年农历九月初六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不到20岁就出
嫁了。在那缺吃少穿的旧社会,为了生计,老人很能吃苦耐劳,能干除犁田耙田
之外的几乎所有农活,在当地是远近闻名的“女能人”。她每天日出而作,日落
而息,忙里忙外,除了睡觉,起床后就忙个不停。不管劳动多么辛苦,生活多么
艰难,她总是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家庭的贫穷
面貌。因此,她很讨夫家长辈的喜欢。正是这种平和的心态、辛勤劳作和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为她日后长命百岁奠定了身体健康的“硬件”基础。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刘晚秀与亿万人民一样,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起来。家乡的变化,生活的改善,已是今非昔比,但刘晚秀老人仍然不曾停下手
脚,凡是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她总是抢着干。儿孙们怕她累坏了身体,都劝她不
要再干了,可她总是固执地“我行我素”。她常对儿孙们说:“你们不是把生命
在于运动挂在嘴边上吗?而我手动腿动地干家务活,借以活动筋骨,何尝不是一
种运动方式?”儿孙们拗她不过,日子久了,也只好依着她。刘晚秀老人年满100
岁以后,尽管身体大不如前,动作开始迟缓,但是她还是坚持基本上做到生活自
理,收拾屋子、烧火做饭等家务活,总是有她忙碌的身影。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刘晚秀老人所住的村庄,山清水秀,山多田少,
丰富的天然地下水源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10多种微量元素。现在,这里建起了矿
泉水厂,产品远销省内外。老人虽然不懂得水中含什么微量元素,但是她饭后一
般要喝一大杯水,每天三餐饭约喝水2000毫升,这成了她铁打不动的生活习惯。
在饮食方面,老人仍然以粗茶淡饭为主,不喜欢大鱼大肉。30多年前,这里盛产
红薯,并且是当地村民的主食。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红薯早已退出村民的主食
餐桌。但是,老人对吃惯了几十年的红薯还是情有独钟,总是叫儿孙们把红薯做
成各种花样,作为副食,常不离口。老人每天饭后忙一阵家务活,就喜欢走一走,
往邻居家串串门,拉拉家常,家里有什么喜事,就讲给大家听,让大家都分享她
的快乐。
谈到刘晚秀老人的心态平和,最令人敬佩的是她对世上沧桑变换有一颗稳重
处事之心。老人经历3次丧偶,然后又3次改嫁。第一次丧偶时,她只有30出头,
上有老,下有小,在精神上无疑是最大的打击。但是她从不向坎坷的命运低头,
不埋怨老天的不公,很快擦干泪水,及时调整心态,细心安慰公婆,迅速从痛苦
中摆脱出来,主动担当起家庭的顶梁柱。
当时的刘晚秀毕竟还年轻,又有几分姿色,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刘晚秀勤劳朴
实,又善持家务。丧偶后,提亲的人常常踏破门槛。刘晚秀经不起提亲人的软磨
硬劝,在权衡利弊,处理好夫家的利益关系后,她才放心地离开夫家父母。以后,
老人又第二次丧夫,接着第三次改嫁。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刘晚秀老人的第三
任丈夫也早已离她而去。但是,她生育的6个同母异父儿女及其后代中,已有内5
代外6代,共计100多人。他们之间关系都十分融洽,经常保持往来。每逢重要节
日和老人的生日,儿孙们都要带上礼物来孝敬老人。
此外,刘晚秀老人的助人为乐精神在村里村外也是有口皆碑。谁家要是有什
么困难,她都尽力帮助。如果自己体力不支,就拉家里人代为伸出援助之手。有
一次,一邻居家在晒谷坪里晒稻谷,主人不在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眼看大雨
就要来临。老人不顾自己90多岁的高龄,使尽浑身解数去卷晒席收稻谷。后来,
在一名孙子的帮助下,她硬是赶在大雨来临之前,把稻谷及时收进屋内,避免了
稻谷被大雨淋湿。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