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病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作者:李梅 时间:2013-09-23 14:39:00
核心提示: 对气象病这个字眼,也许不少人感到陌生,所谓气象病就是天文、气象或者是因为气候的变化给人们带来的一种疾病。为了严防这些疾病的发生,中医顺应四时变化,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基本养生法则。
对气象病这个字眼,也许不少人感到陌生,所谓气象病就是天文、气象或者是因为气候的变化给人们带来的一种疾病。为了严防这些疾病的发生,中医顺应四时变化,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基本养生法则。
每逢四季交替,气候冷暖变化时,人体就会出现与之相对应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如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等,这些变化引发的多发病、流行病,就是我们如今说的气象病。就以现在天气渐凉渐冷来说吧,根据中医的“寒主收引”之说,秋冬就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事实上,由于气候的变化,带来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的急剧变化,寒冷的刺激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使冠状动脉内的血流量减少,极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尤其是大风降温的时候,寒冷刺激可兴奋交感神经引起小动脉的收缩,使高血压病人的血压突然升高,也极易导致脑卒中的发生。
这一点除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之外,在很多古典文学作品中也能看得一清二楚。就拿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例吧,里面的重要人物绝大多数都死在晚秋和隆冬季节。秦可卿病死,时值“贾琏送黛玉回扬州探父的年底”,紧接着,秦氏父子,一个“老病复发而死”,一个在“郊外受了风霜”后一病不起而“天逝黄泉路”。“元妃薨逝”是在十二月十九日,没有相隔几天,林黛玉也跟着“魂归离恨天”。“史太君寿终归地府”是在次年的晚秋。这些人的病与死都发生在秋冬季节,是与医疗学上说的气象病密切相关的。
气象的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确实很大,有资料显示,最冷的元月,脑溢血死的人数是六月的两倍以上,偏头疼更是大多出现在刮大风、高湿度、低气压以及温度变化较大的天气里,究其原因,就是深秋和冬季的强冷空气和寒潮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当西伯利亚和蒙古地区的寒冷气团暴发南下时,带来的大风、严寒、雨雪、冰冻等都容易使人患上气象病。所以秋冬天冷季节,我们除了饮食注意进补外,还要注意防寒保暖,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天气变化,减少或避免气象病的发生。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