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中的心,既包括血肉之心,又包括神明之心。所谓血肉之心,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实质性的心脏;神明之心,则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功能。正如《医学入门》上所说的:“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有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者是也。”
《医学源流论》日:“心为一身之主,肺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互相关联、互相通应的,而心正是通于夏气的脏器,它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但维持了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起着温养作用,“心为火脏,烛照万物”,故凡脾胃之腐熟运化,阳气之温煦蒸腾,以及全身的水液代谢、汗液的调节等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是分不开的。所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对心脏的养护特别重要。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日:“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天的三个月,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气与地气交合,万物就开花结果了。人们应该晚些睡觉,早些起床,不要厌恶夏天日长天热,应该心情愉快,不要发怒,像有花苞的植物一样,使其成秀,使体内的气能够向外宣通开发。睡好午睡,以保证充足的睡眠。业余时间多听听音乐,想想美好的事情,或去公园散步、郊游,尽可能让机体和思想得到充分的放松。要节欲守神,善于满足,以保持乐观的情绪。注意戒躁戒怒,努力培养自己处事不惊、遇事不乱的心态。要像《养生论》上所说的“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做到“心静自然凉”。
另外还要注意环境对身心的影响,对经过一冬一春的房间居室要及时进行打扫,该收的东西(如棉絮、棉衣)要全部收入橱内,有条件的话,对影响室内通风的家具,也要予以调整,以保持室内有足够的自然风。其次,还要在室内采取必要的遮阳措施,设法减少或避免一些热源和光照,窗子应拉上浅色窗帘。夏季室内还要经常消毒,严防病菌的滋生。因为只有身体健康了,心情才能愉快,“神明之心”才能健康。
爬山、旅游、钓鱼、游泳,不但能让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得到锻炼,还能保持一个好的心情。所以到海边和清凉的山地去玩玩,也是“炼心”的明智之举。在《黄庭遁甲缘身经》中,还有一种修养心脏的功法,大家也不妨一试。具体方法是,农历四、五、六月的弦朔日清晨,去除心中杂念,面朝南方端坐,叩齿九次,然后将口中津液鼓漱三次,意念中想南方有红色气体从鼻子进入口中,并将此气与口中津液混合后分三次咽入丹田。此功法能使人在夏天神平体安,增强心脏功能又不伤及肺脏,我们何乐而不为。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