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四时养生 > 正文
  • 顺应时令,防春夏疾病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13-04-13 14:50:00
  • 核心提示:  早春二月,最是乍暖还寒时。今年雾霾天气增多,入春后清寒尤重,迟迟不见气候回暖,3月底,一种新型禽流感——H7N9禽流感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病例日渐增多。4月3日,中华中医药学会举行“中医药防治春夏

      早春二月,最是乍暖还寒时。今年雾霾天气增多,入春后清寒尤重,迟迟不见气候回暖,3月底,一种新型禽流感——H7N9禽流感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病例日渐增多。4月3日,中华中医药学会举行“中医药防治春夏季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专家座谈会”,组织来自不同专科的中医专家,以中医之优势,结合春夏时令特点,从中西医结合角度为群众防病保健出谋划策——

    增强抵抗力是预防疾病关键
     
    李乾构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中医理论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之所以得病是因为身体虚弱,过劳、抵抗力差,免疫功能低下才会得病,所以要保持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不使抵抗力下降,身体透支太多。

      现代人工作压力都很大、易劳累,回家后应好好休息。但很多人对此认识不清,一到周末就睡懒觉、也不吃早餐,生活规律完全打乱,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

      饮食要有节,《内经》认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大家鸡鸭鱼肉吃的越来越多,但大鱼大肉损伤肠胃;常吃快餐也不利身体健康,要少吃油炸食品,多吃菜。

      此外,还要多运动,现在年轻人开车的多了、走路的少了,平时也很少运动,所以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肥胖等富贵病就特别容易发生,这些富贵病反过来也会使抵抗力下降、免疫力降低。

      春主生发,气候较干燥,大家口干舌燥。可食用药食同源的食品,如百合银耳莲子羹,百合、银耳清肺热,莲子健脾祛湿,在家就可熬。

      马上就到夏天,北京人夏天爱吃冬瓜海带汤,可加点莲藕清肺热,祛湿健脾。如老北京人拿蒲公英、马齿苋包包子、包饺子,吃野菜的也很多,很多都有清热祛湿解毒、健脾润肠的作用。

      饮食要强调粗细搭配、以粗为主,应荤素搭配、以素为主。在门诊常让病人按1:9吃饭:一两肉九两菜,以素为主。

      狼吞虎咽易得胃肠疾病,所以一日三餐要细嚼慢咽。只要大家从预防疾病角度掌握方法,不透支体力,不降低抵抗力,这样预防疾病就有了基础。
     


    感染性疾病以预防为主
     
    王融冰 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顾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地坛医院主任医师
     
      春夏季节阳气生发、万物生长,一些可引发疾病的疫毒(传染性不强的称邪毒)即病原体也处于活跃状态,如流感、麻疹、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病毒感染性非常强。

      而此时气候宜人,人们户外活动量大增,尤其儿童贪玩好动,食物多、食欲好,这就给疫毒“从口鼻而入”造成机会,所以春夏季是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感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也是儿童感染病高发季。

      明代医家告诫人们“别有一种戾气”致病,即每种感染性疾病都有特定病原体,传染性强的又称传染病,一旦大流行就成瘟疫。

      感染性疾病与受风寒、风热、饮食不周等原因导致的发病不同,发病前必是接触了这种疫毒,急性者有较短的潜伏期。古人总结出同一种病“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热贯始终”的特点。

      对该病而言,热程即病程。发热在平素健康人是鼓邪外出,邪正抗争的病理过程;但对于体质较差或处于特殊生理病理状态的人会伤津耗气,热程中易生他变或恶化。所以感染性疾病的发热程度、长短都预示疾病的轻重和生杀转归。感染性疾病宜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对于高热、老、幼、孕妇、有慢性病或特殊体质的人群最好到医院就诊,以防转重症。

      感染性疾病由疫毒引起,所以完全可以做到防病于未然,预防为主,若已病则防传变,对局部散发应通过消毒隔离防流行,正所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虽然接种疫苗是一种预防方法,但很多疾病尚无疫苗,特别是新发、突发疾病根本不可能等待。对此,中医学整体观、内因论、强调内环境平衡,改变人体应激状态的特色都可以减轻症状、抑制病情,实现防病治病的目标。     

      具体而言,勤换衣被、生吃食物要干净、餐前便后要洗手,这能杜绝很多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目前伤寒、痢疾发病率大幅下降就是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防病知识普及,养成了较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有关。流感流行季节不到人群密集地方去,常开窗保持空气流通、新鲜,外出可戴口罩。

      如同我国传统民俗:端午家家门口挂艾蒿、除虫菊草驱赶五毒,孩子们身上佩戴装有藿香、佩兰、茴香末的香囊,意在驱邪避害一样;现代中药有喷雾剂,喷喉剂也有清洁环境保护人体的功能。

      总之,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病情的轻重最能显示人们平时的身体素质,所以平时均衡营养、心性平和,讲求中庸之道、阴平阳秘是最好的防病体态。
     

    预防哮喘需处处留心
     
    晁恩祥 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
     
      春天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人很多。哮喘是一种由过敏原或其他非过敏因素引起的支气管反应性增高的疾病。“过敏原”就是让人过敏的东西;“支气管反应性增高”是别人吸入那种东西没反应或者只有轻微的反应,但你吸入了则不然、反应过大。

      支气管哮喘虽与遗传有些关系,多数人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受到身体内外因素的刺激而诱发,如吸入或接触过敏源(发粉、尘螨、真菌、鱼虾等),寒冷空气刺激,呼吸道感染,精神刺激,运动劳累等。

      中医称此病为“哮证”,多由素体禀赋不足,脾肾虚弱,痰饮内伏,加之外感风、寒、热及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而诱发。因此,预防哮喘,当以提高禀赋素质、杜绝痰饮生成和避免诱发因素为原则。

      一是合理婚育,杜绝遗传。双方都有哮喘家族史或过敏体质者不宜婚配。

      选择合适月份怀孕:有过敏体质的双亲应预先计划好婴儿生育的月份,以免在春天花粉等过敏物质较多的季节,诱发新生婴儿呼吸道过敏性疾病。

      怀孕期间,如女方为过敏体质者,应避免接触花粉、异味等致敏物;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孕妇,宜少食厚味食物及具有致敏性的异性蛋白类食物(如牛奶等)。

      二是谨慎起居,避免外邪侵袭。凡家族中有哮喘病人、体质有过敏倾向的,在气候变化剧烈及节气转化之时,都应特别注意起居,防止外邪侵袭,以避免内外合邪诱发本病。

      另外,应注意避免吸入空气中的过敏物质(如花粉、动物皮屑、昆虫鳞毛),以及床席、枕头、被褥、沙发、衣服上的灰尘等。还应采取措施清除周围环境中的致敏杂草,保持室内干燥、通风和空气清新;及时清除室内各角落的积尘,勤晒被褥,可安装室内空气过滤器等。

      三是怡养情性,保持精神愉快。临床资料证明,约有30%以上的哮喘病人因情绪因素所致,包括过度紧张、焦虑不安、委屈和气恼等,可致气机阻滞,生痰化饮,成为发生该病的潜伏因素。因此,哮喘病易感者(即过敏体质)应保持精神愉快。

      此外,过敏体质的人、有哮喘病发作倾向者,应注意劳逸适度,减少剧烈活动和剧烈运动。平素应调配饮食,禁食鱼、虾、蟹、禽蛋、牛奶等致敏食品。
     
    春季养生要顺应时令
     
    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 科普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季节变幻之时,往往是疾病高发期,因为“人与天地相应”,机体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对气候、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春夏之交也不例外,此时多风、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各种致病因子都处于活跃阶段,加之人肌表卫外能力较差,许多疾病就会发生。我们的祖先积累了丰富的季节病防治经验,对于各种季节病都有可防、可控、可治的方法。因此,不必大惊小怪。

      中医有“治未病”的法宝,立足于人体正气的培养。身体强壮了,许多疾病就会远你而去。所以,要采取积极措施,重视养生防病。

      就春季养生而言,要掌握这些特点,顺应时令。如不宜过早减少衣物,适当捂一捂可减少疾病,尤其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患和感染性疾病。

      特别是居住北方的人和抗病力较差的老人、儿童,更不应过早、过快减去衣服。如温度确已升高,不妨适当减去上衣,但最好准备一个背心,保护好腰背部。同时注意护好腿部,因为人体下半部身体的血液循环没有上半身好,很容易受风寒侵袭。

      现在,一些女孩子过早把肚脐露出来的习惯也对健康不利。肚脐,中医称为“神阙”穴,既是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通道,也是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更是邪气(多种致病因素,如细菌等)入侵人体的通路。肚脐受寒、感邪,多种疾病接踵而至,如腹痛、月经不调等。

      运动对强健身体很重要,春季运动应以“慢”运动为主,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佳;如春游、放风筝、散步、慢跑、打太极以及并不剧烈的球类运动。

      如此运动是为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使之获得更多氧气,以使脑组织得到较多的血液和氧气,从而适应机体对季节性变化的需求。

      在晨曦初露之时,静心清神,面对东方,自然匀称地慢慢做腹式呼吸(气纳丹田)10~15分钟。有利于浊气的排出和清气的吸入,通过新陈代谢的加强直接改善肺的功能。同时,有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预防感冒,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肺气肿等的作用。

      春季饮食也应符合季节的特点。基本原则是养肺、疏肝、健脾,食物以清淡、富于营养为主,适当增加酸味食物、重点增加甘味食物的严责来搭配。可供选择的饮食物品种太多,我用几句顺口溜来概括它:“春天里来日渐暖,助长阳气是要点,时鲜蔬菜要多食,厚味饮食应转淡,酒肉辛辣宜少吃,五味巧配甘为先。”
     

    远离“流感”在“未病之时”
     
    张洪春 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主任委员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
     
      在近百年疾病史中,“流感”似乎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人们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如何远离流感?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远离流感,就要了解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往往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伴有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等。常常突然发病,迅速蔓延,潜伏期为1~3日,可继发肺炎等。中医称此病为“时行感冒”,认为由感受四季时邪疫毒,自口鼻、皮毛入侵人体而发病。

      目前患者得病后的治疗还很被动,但得病前我们有主动权,中医“治未病”是祖国医学的强项。

      要战胜任何疾病,先要关口前移,移到“未病之时”,在预防上做足功夫。首先,顺应四时,注意起居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措施,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季节交替之际适当增减衣服。如春季天气虽渐暖,但不应过早脱衣,以防非时之寒。即所谓“春捂秋冻”,让身体逐渐适应四时更替。

      二是居室内外寒温适当。夏天不要贪凉饮冷,不宜当风而卧,室内适宜温度为23~28℃,适宜湿度为30%~60%。在此范围内,95%以上的人会感到舒适。空调室内,室温为19~24℃,湿度为40%~50%时,人感到最舒适。

      三是保暖御寒,进行耐寒锻炼。老年阳虚体弱者,最易感受寒邪引起流感,故应注意保护身体阳气(特别应注意足部保暖),防御外界寒邪侵袭。现代医学认为,足部是血管分布的末梢,皮下脂肪薄,保暖能力差,足部受凉,会反射性地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缩以致发生感冒。故应于每晚用温热水洗脚,以促进末梢血液循环。

      又因寒邪侵袭人体,常从皮毛而入,故进行耐寒锻炼,可有效防止寒邪侵袭。具体方法为:体质较差者从春暖开始,以冷水擦鼻、洗脸、漱咽,并长年坚持不懈。体质较好者,从盛夏开始冷水洗浴,范围由小到大,逐渐擦浴全身,并坚持到9月份以后,改为面部冷水洗浴。

      其次,要消毒隔离、避免传染。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一旦发病当及早隔离病人。在流感流行季节外出或进入公共场所应当注意佩戴口罩、勤洗手,不用脏手触碰眼、鼻、口等部位。

      家庭和办公场所应经常通风,并进行简单消毒。可用食醋熏蒸法:每立方米白醋5~10毫升,以1~2倍水稀释后加热,每次熏蒸2小时,每天或者隔日熏蒸1次。

      再次,需要者可预防性用药。在流感发生季节,可用中药板蓝根、大青叶、贯众、野菊花等煎汤代茶饮,每天服用一次预防流感。老年人和儿童还可注射流感疫苗,以预防流感发生。
     

    春季,宝宝防病要当心
     
    王素梅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诊疗中心主任
     
      春季乍暖还寒,天气忽冷忽热,伴随着气温回升,病毒、细菌的繁殖重新活跃;而春季又是一个多风季节,大风不仅导致病毒、细菌容易扩散,也使空气中到处飞扬花粉、柳絮。此时,宝宝抵抗力较弱,刚刚经历了冬季的寒冷,稍有护理不当,就会发生疾病。

      春季,宝宝易患疾病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患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荨麻疹、支气管哮喘),也是传染病多发季节,如麻疹、猩红热、水痘、风疹、手足口病、腮腺炎、流行性脑炎脑膜炎。另外,由于气候干燥,宝宝容易上火,还会出现鼻衄(出鼻血)。

      为预防上述疾病发生,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注意让宝宝多饮水,多休息。给宝宝吃易消化食物,注意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进煎炸食品。

      二是春季是宝宝生长发育速度最快的季节,对钙的需求也相应增加,饮食上应给宝宝多选用豆制品、鱼虾、芝麻和牛奶等食物。为了保证钙质的吸收,应补充一些富含维生素D的饮食,如蛋、奶、动物肝等,2岁以内的宝宝可以补充一些维生素D,还应增加宝宝户外活动的时间。如宝宝对花粉或粉尘过敏比较明显,外出可带口罩,另外少吃鱼虾等海鲜类产品,因会加重过敏。

      三是适时增减衣物,外套应穿得宽松些,便于宝宝穿脱。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得传染病的机会,一旦患了传染病,一定在家休息。

      四是如宝宝鼻衄明显,每晚睡前用水湿润一下其鼻腔,并在鼻腔涂点金霉素软膏。

      五是春季容易生风动火,不宜吃上火食品如牛肉、羊肉等,一定要注意保持宝宝大便通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