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中写道:“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这里提到的蒲艾便是中药艾叶(蒿)与菖蒲。
端午节一过,夏至即现身,小暑也在路上,炎热的盛夏,蚊蝇最易孳生,导致疾病流行。艾蒿、菖蒲二者皆为辛苦温类药物,能“辟恶除邪”,且取材方便,物美价廉。古代上自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在炎炎夏日到来之际,家家都利用。艾蒲”驱除秽气、净化环境。
先说艾蒿,它是普通野生的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的背面灰白色有茸毛,并有一种特殊的浓郁香气:端年插艾,据传还是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留下的避乱标记,所说“插艾保平安”。用艾治病,我国很早就有记载。《孟子》一书中,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艾以端午时采集的最好,晒干之后,“陈久方可用”,所以又称之为“陈艾”,即三年之艾”。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艾蒿逐冷、除湿,老人丹田气弱腹怕冷者.以熟艾人布其腹脐,妙不可言”。中医临床还用艾做成灸条治病。现代临床实践证明,用艾蒿治疗风湿病患,至今仍不失为一种颇为有效的方法。艾蒿含有大量挥发油,主要成分是水芹烯、侧柏醇等,对人型结核菌、伤寒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以及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均有一定的杀灭和抑制作用。另有仲景所著《金匮要略》的“胶艾汤”,就是由阿皎、艾叶、当归、芍药、熟地、川芎、甘草所组成的.可治疗妇人冲任虚损,血虚有寒证,表现为崩漏下血,月经过多,淋漓不止,或产后或流产损伤冲任、下血不绝,或妊娠胞阻,胎漏下血,腹中疼痛。夏季,把采来的消毒,又可驱除蚊蝇,保持室内卫生。
再说菖蒲,又名水剑草,或蒲草.它是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分为水菖蒲和石菖蒲两种。因为菖蒲挺直狭长的叶片好象是钟馗的宝剑,民间传说钟馗执剑斩杀天下妖孽,后来,菖蒲就被人们当作祛邪的用物,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菖蒲具有”驱除邪祟”的神力,主要依赖于其药用功能。因它有芳香开窍之效,适用于痰浊阻窍、神志不清、胸腹闷胀等症,还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制止胃肠异常发酵,并松弛胃肠平滑肌的作用。古医方曾将菖蒲作为根治噤口痢的特效药,直到今天,民间还有用它来治疗痢疾的。此外,菖蒲又是觥斛之物。古时有人用它泡洒.其味清涩冷冽,.余香满口。宋代文豪欧阳修,自诩醉翁,他在《端午贴子词》中赞曰:“共存菖蒲酒。君王寿万春”。可见其酒之魅力。菖蒲还是一种雅致的观赏植物和装饰品。苏轼云:菖蒲“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菖蒲既无牡丹之艳,又无莲花之秀,亦无月季之香,却深得人们喜爱。难怪古人常将兰、菊、水仙、蒲誉为“花草四雅”.这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我国人民的审美观。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