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简称,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这是一组具有慢性气道阻塞、通气受限的疾病,是一种不可逆的病变(可以控制不能治愈),典型症状是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咯痰,或伴有喘
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简称,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这是一组具有慢性气道阻塞、通气受限的疾病,是一种不可逆的病变(可以控制不能治愈),典型症状是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呼吸困难、全身疲乏无力,重症有发绀、头痛及意识障碍。病情进展缓慢,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慢阻肺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久之可演变为肺源性心脏病,甚至发生心、肺功能衰竭,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许多沉重负担。
寒冷的气候常使人体免疫能力降低,极易受到感染,因此冬季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多发季节,是患者最难熬的季节。对于慢阻肺疾病患者怎样安全平稳度过冬季,专家建议以下
预防保健方法:
l.积极预防感染。慢阻肺患者特别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肺感染,医学上把这种情况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这是大多数慢阻肺患者就诊和住院的原因。无论初发或复发的患者,多先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感冒或流感),后继发细菌感染。慢阻肺患者易患流感,流感容易诱发肺炎,而流感合并肺炎对这些患者的风险更大。所以在冬春流感流行到来之前.对于慢阻肺患者以及60岁以上老年人.尤其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应重视流感和肺炎的预防,在接种流感疫苗的同时接种肺炎疫苗。肺炎球菌是引起慢阻肺的主要病菌,为此,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慢阻肺患者接种肺炎球菌疫苗以预防急性发作。一般接种3星期后。体内的特异性抗体即会产生,所获得的免疫力可持续5年以上,是一种疗效好、简便、经济的预防方法。
2.科学调理饮食。饮食应以清淡、温软为宜,多吃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羊肉、鱼类、禽蛋、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干果等,少食虾、蟹等海产品及易引起过敏的食品,禁食咸辣、燥热之物。同时避免过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和过高热量摄入,以免体内产生过多二氧化碳。入冬后,许多人都会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喝水这个生活细节,实际上,冬季气候较于燥,人体容易缺水,如果忽视喝水,易使人体细胞处于缺水状态,就会降低机体免疫力。所以,冬季也应及时、足量喝水,尤其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喝水还可稀释痰液,有利于咯出。
3.防寒保暖。寒冷,特别是气温骤降,可使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有利于病毒及细菌侵入。此外,寒冷亦可使吸人的气体湿化不足,使痰液黏稠,气道不畅。肺弹性降低,因而更易反复感染,导致慢性炎症。要预防感冒需尽早增加衣着.以宽松、轻便、暖和为原则;选棉布、羊毛、呢子毛料为宜;颜色深些,可增加光热的吸收量。外出时,应戴好棉帽和口罩、耳盖、手套,穿好棉鞋。尤其要注意头、背、足的保暖。
4.合理用药及时就诊。慢阻肺在寒冷的冬季易发作,因此平时用的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使用,像支气管舒张剂等药物沙丁胺醇+、茶碱类、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沙美特罗与福莫特罗定量吸人剂等。药物治疗可用于预防和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冬虫夏草制剂可增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免疫力,减少感染,还可以使用祛痰止咳药物。一旦出现咳嗽剧烈、痰多、呼吸困难加重、体力下降、神志变化及发热不退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5.适当运动和呼吸锻炼。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锻炼强度可因人而异,以不感到劳累、舒适为宜。在肌肉训练方面有全身性运动与呼吸肌锻炼,前者包括步行、登楼梯、踏车等,后者有腹式呼吸锻炼等。运动和呼吸锻炼可以改善患者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6.彻底戒烟。吸烟是引起慢阻肺的一个主要因素,吸烟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因此戒烟是目前能减缓该病发展的重要干预措施。大量科学研究表明,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多,患此病的概率越高。据统计,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8倍。有资料显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停止吸烟可以使病情以及肺功能恶化终止或延缓。家人应督促患者下决心戒烟,帮助其树立信心。对于戒烟难度大的患者,可到医院戒烟门诊就诊,医生会根据个人情况,采用相应戒烟方法,如药物戒烟,这样可提高戒烟的成功率。
7.生活要有规律。慢阻肺是一种病程长、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因此,病人的生活要有规律,保持室内空气洁净,应避免接触炒菜时产生的油烟、取暖时燃烧柴草和煤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以及其他烟尘、有害气体等。在室外空气污染严重时,尽量不到室外,或外出一定要戴口罩。居室要安静,卫生清洁,阳光要充足,定期开门窗,保持空气新鲜,而且要有良好的温度和湿度。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最好控制在16~22。C、相对湿度在45%左右。尽可能不要在室内养宠物。冬日昼短夜长,日光照射少,宜早睡晚起,保证足够的睡眠。
8.增强生活信心。经常保持稳定的情绪,精神要愉快乐观,避免紧张、焦虑、忧郁等不良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