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三月:从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至立冬前一日为秋三月。
《素问•四气调神论》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意思是说:秋天三个月是从容平定的季节,天气渐寒,地气清肃。人们应早些卧、早些
起来,可以鸡的作息为标准。精神必须安静,不能再同夏天一样松弛,这样才能适应秋气,
调养好“收”气。不然,会内伤于“肺”,到冬天生消化不良的飧泄病,因而承受“藏”气
也.少了。
秋初余暑尚在,调摄宜同夏月。秋天三个月,气候高爽清肃,渐转干燥冷寒,皮肤、毛发干枯少水分,霜降则始生寒,阳渐衰而藏于阴,养生之道,宜收敛神气,使气自平,和缓秋凉。
秋乃萧瑟之季,万物收养之节气。时令之秋,寒气上升,阳气下降,善养之道,顺应阳
和之气渐退,阴寒之气渐生,而养益气机。肺属金,于季节为秋,在形体为气。肃秋宜收敛
神气,润养肺气。善养生者,应避秋气之肃杀,增强血脉之贯通,以养肺金,以益秋收之气
而养生。站立位,挺胸收腹,目视正前方,以鼻徐徐吸气,以口缓缓呼气。做“六字诀”的
“咽”字功。秋季由热渐凉,且燥气较胜,室内宜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衣服宜渐增。饮
食为“宜减辛增酸以养肝”。因秋为肺金,味主辛,饮食五味,入肺则须润养其金,化生津
液以利气机之输布。肺金克肝木,辛盛则伤木。又因秋天天气不断敛肃,空气中缺乏水分的
濡润,以致出现秋凉而劲急干燥的气候。其特点有二:其一,燥邪于涩,易伤津液。燥邪为
清肃之气,其性干涩,故致病最易耗伤人体的津液,造成阴津亏损的病变。其二,燥易伤肺。
肺喜清肃濡润,既不耐于湿,更不耐于燥,湿则停饮,燥则津伤。夏去秋来,因盛暑人多贪
凉并杂食,至冷热相搏,病邪伏内。入秋之后,饮食调理不善,夏令时节,积于身内之湿热,
常可发于诱因,致使疟、痢疾发于秋。因而,秋令时节,应平顺秋气,滋养肺阴,宜和秋燥,
消疟止痢,乃食方之宜,此为强身养生之法。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