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之后,节气到了立秋.在秋季养生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告诫人们,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可循古人之纲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一、精神养: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二、起居养: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三、饮食养:<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聿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人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为适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秋天的性生活亦应当有所减少。不过由于春秋两季气候宜人,所以在秋天人们一般性生活还是比夏天要多的。这是不符合养生原则的,因为此节气人体阴盛阳衰,过度的性生活对身体害处很大。
常言道:“纵欲摧人老”、“房劳促短命”,这些话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寓有科学道理。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说:“恣意情欲,则命同朝霞也”。据现代研究认为,性生活过度,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免疫防御功能减退,对各种疾病抵抗力减弱,致使代谢功能反常,易引起各种疾病。目前,一些人盲目追求所谓“性的解放”,放纵性生活,甚至性生活紊乱,这都是极为有害的。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应节制房劳,这是由于他们的肾精已经亏少,再“纵欲贪欢”,肾精耗竭,则促其衰亡。因此,中医养生学主张节欲保精,保得一分精液,多延一分寿命。(小康)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