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骄阳似火,尤其数伏之后,暑气极盛。如何在暑热难耐当中避免为暑气所伤,中医有独特的避暑养生之道。
夏天人们的活动增加,外在环境阳气又盛,容易丢失水分,使机体平衡失调,抵抗力减弱而受病邪所侵。夏天主要的不适是精神差、食欲不振、流汗、口渴及烦闷,这些往往源于腠理(即西医所指的皮肤)松散,气容易由表皮蒸散引起气损耗、气不足,表现为容易感觉疲倦劳累精神不佳。
汗水在中医看来属体内阴液,汗水大量流失就会伤阴,阴虚容易引起火气大、口渴、烦闷等证。兼之夏季多雨从而引起暑湿,容易造成湿困脾胃,可令人有全身重重的、胃部闷胀、大便稀软之感。
因夏季外在阳气盛,许多人又喜欢趁凉夜游,汗淋淋跳入河或游泳池中游泳。按中医对阴阳平衡的理论析之,如此则伤阴更重,阳盛阴虚的患者尤其多。常有老人感觉口干,夜里还要起来喝水,有的是脚底、手心或四肢发热无法入睡,一定要起来贴在冰凉的地板上,甚至将湿毛巾敷于身上,或是孩子马上准备考试熬夜.常有心情定不下来、脾气暴躁等不能好好地看书复习的情况,这些都是阳亢阴虚的表现。
夏季的阴虚尤以胃阴虚和肾阴虚最多。胃阴虚的症状可能会口大渴,喝了水无法解渴,西医以为是糖尿病,检查血糖值却正常,严重者连牙齿都觉得干,夜里醒来,舌头干得无法移动。肾阴虚可能会有小便黄、量少、夜间醒来手脚心发烫等症状。
属胃阴虚的人,建议可以甘露饮或白虎人参汤予以治疗;肾阴虚的人可服用知柏地黄丸或六味地黄丸。一般阳亢阴虚的人还要注意平目的饮食调养,包括少吃牛肉、羊肉、火锅、蒙古烤肉、咖啡等热性饮食。
要避免暑气所伤,平目的保健可以从益气、养阴、除湿及清热等四方面着手。黄芪茶有补气作用;天然的白虎汤——西瓜和甘蔗汁都有养阴效果;山楂乌梅汤可理气化湿;传统豆腐、荷叶汁和黄连、黄柏、知母等,均有清热之功效。如果兼食补药太麻烦,最简单的夏季保健是多吃西瓜、香瓜,多喝水。如果流汗过多,不妨喝一瓶运动饮料配同量的开水,也有适当补充电解质的作用。
摘自《家庭中医药》文/琪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