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人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著名论断,揭示了天时、天体运动与人体健康的深刻的内在联系。《内经》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但研究天体运动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具体的对应关系却是最近的事。20世纪七十年代初,由于天文学、空间科学和医学的相互渗透以及人类对开拓外空疆域的强烈追求,天体与健康的关系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并已成为现代预防医学和宇宙医学议论的话题。
至关重要的生命节律
生物钟是地球影响人体的一个明显例证。研究发现,人休内的一切,从血液中含铁量的增减,激素和抗感染细胞的多少,到体温、心跳频率、血压,以及复杂器官的功能都有时间节律。例如,白细胞数量在晚10时每立方厘米从5000-8000增加到12000,日变化幅度可达50%。凌晨5时,体内大部分器官工作节律极慢,而肝脏则利用这段时间加紧工作,产生人体所需的物质,并把有毒物质排出体外。
不仅如此,人类的疾病也同样有着时间节律,如常见的疟疾发作,肺结核病在午后低烧等等。
此外,人体对四季变化也同样敏感。春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血中激素大量增加,使得人的活力大增,青年人春情萌动,胡须、毛发等生长速度增快。不少疾病也具有季节倾向,如精神病人常在春季发作。10-12月则是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季节。
对人体生物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经过对动物的多次试验证明,给病人治病时选用最佳的时间服药,可使康复的速度加快一倍。如只有早晨8点服用消炎痛药效最好,晚上8点最差。盖尔伯格博士指出,在不同时间服用抗癌药,可使动物有不同的结果:或因其副作用死亡;或因药品直接起作用而康复。
为此,有的科学家大胆地提出,被认为“不治之症“的癌病,也许可以通过调节生物钟的办法达到治疗的目的。
地磁场攸关健康
地磁场的变化对生命的影响,是在人类进入太空活动之后才开始了广泛的研究。
俄罗斯神经生理学家尤·霍洛多夫指出,磁场的变化能够改变人的运动活性,影响学习和记忆。强磁场易使人激动和疲劳,抵抗力下降,大脑反应迟缓,行动迟钝。有人对飞机驾驶员作过实验,在磁扰日完成一次特定操作所需要的时间要比磁静日长6.2-20.0%。在弱磁场作用下,人的运动活性增高,对光、电的敏感度也加强,学习能力提高。
也有人认为磁场与人类发育有关。地磁场总强度降低时,人类性成熟相应加快,而身高的增长略为减慢。这一结论不仅得到俄罗斯和东欧各国数百宗实验的证实,而且也与事实符合。如地球上磁场总强度最低值在南美洲,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的孩子比生活在美国的同样年龄、同样人种的孩子要矮小一些;非洲地磁场总强度较高,中非的卢旺达的土丝族男人超过了欧洲男子的身高。
科学研究还指出,地磁场与妇女的生理指标也有奇妙的联系。同时还告诉人们一个有益于健康的方法。那就是人体如长期顺着磁力线方向,可使器官细胞有序化,而产生生物磁化效应,使生物器官机能得到调整和改进。因此,许多专家认为,人沿着南北方向睡眠,久而久之将促进身体健康。
近几年来,人们发现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疾病与地磁指数的月均值密切相关。在磁异常区,发病率较高,像在磁铁矿引起的局部磁异常区内,高血压发病率比正常磁场区高125~160%。我国黄河流域以北的位于东亚大陆磁异常区内的一些地区,冠心病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南方。
太阳活动最扰人
美国学者韦特曼对老人研究发现,入冬以后,由于接触日光减少,致使吸收钙的能力严重降低。在日照充足的地区,人类成熟年龄将会提早。
大量的红外线可破坏人体细胞,分解蛋白。激活酪氨酸酶,使黑色素增加。接触紫外线过多会引起皮肤癌。
神经系统对太阳活动特别敏感。太阳黑子剧增时,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随之发生变化,胃分泌活动可能减弱,对麻醉剂的反应减低,条件反射抑制,血管痉挛加剧,对信号的反应时间延长。因此,在这些日子里,不幸事件和交通事故的数量剧增,精神病患者病情加重,住院人数也急剧上升。
近十多年来还发现,在太阳活动增强的同时,血液的凝固系数和抗凝系数皆发生变化。在磁场扰动期间,出现纤维蛋白抑制的明显趋势,但在磁暴开始24小时后,纤维蛋白溶解的活性提高,在磁暴后的第二、四、七天,血液抗凝系数变化最大,因而容易形成血栓和出血,致使心肌梗塞发作与猝死病人成倍增加。同时还发现,磁场扰动会促使高血压症状与青光眼的严重发作。
临床统计表明,在太阳活动最高年份,人们的末梢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降低,于是有人推测,太阳活动可能影响传染病发病频率。1925~1955年,在列宁格勒发生的三次猩红热病高峰就与太阳黑子数的剧增完全一致,为此提供了佐证。
从事孕妇和儿童保健的专家们则注意到,在太阳活动增强期间,早产、自发流产、晚期妊娠中毒症频率升高,儿童的死亡率也增高。
太阳及其它天体运动的联合效应与健康也有联系。例如,当地球、太阳和月亮运行到一直线前夕,溃疡病出血会增加。国内学者曾对一组心血管病人观察,发现当日食发生时,病人原有的主要症状有加重趋势,高血压病人血压上升,心电图也出现心肌病变加重的表现。日食发生前和发生时交感神经兴奋性比平时增高,日食后反而降到比以前更低的水平。
因此在出现强磁暴、太阳活动剧烈以及发生日食的时候,有心脑血管和内分泌失调的一类病症的中老年人要格外小心,加强保健措施,防止病情加重。
月亮也能诱发疾病
我国古代医学认为,妇女血气盛衰与月亮相应:“月经的来潮也如汐之应月……”这个见解已为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美国精神病学家利伯认为,人体80%是液体,其成份又似海水,因而,月亮引力对人体的影响也能象引起海潮那样,使人体出现生物潮。此时,人的头部和胸部的电位差增大,从而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行为变动。在朔月和满月,月亮的潮汐作用最大,因而引起人们激动不安,烦躁和好斗。在这期间心脏病患者容易发病,失眠和精神紧张的人增多。美国医学协会曾经报导,在满月和下弦之间,88个病人中有64%受到心绞痛袭击。在上弦和满月,尤其是满月附近,在38个溃疡病患者中,出血人数多于其它时间。有人调查了一千多例在手术台上的病人,发现出血病人在满月之夜最危险。由肺结核引起的出血性死亡,也大多发生在满月前后的几天内。美国的米拉拜尔医生经过18年对四千多个精神病患者的观察认为,在满月与新月期间 (特别是夏天和秋天)精神病患者病情恶化。我国学者在分析某地的鼻衄病每日急症人数之后也发现,下弦月期间鼻衄急症人数有增加趋势。
有鉴于此,在上述比较“危险”的日子里,人们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防范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或加重。
摘自《中华养生保健》文/冰 水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