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万物欣荣,生机蓬勃,是人体生理机能、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然而春雨绵绵,天气潮湿,乍暖还寒,气候很不稳定。健康的人能够调适自己很快适应环境,一般无需调补。但是素有旧疾的人,在这多变的季节里,就不那么幸运了,旧疾极易复发。
此时,对于这类患者和病后体虚的人,可以通过适当进补,提高身体抵抗力,使身体得到康复。中医专家指出,春季进补须“甘平”,应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不可和冬季进补那样用壮阳温补药,否则会使人体受到内热与外热的煎迫,导致药性潴留体内,难以排泄,产生头晕目眩,烦热胸闷,口干舌燥,甚至齿鼻出血等症状。
根据春季进补须“甘平”的原则:气虚宜选用扶正固本药,可用党参、太子参、炙黄芪、焦白术、淮山药等,单味或几味合用,煎汤代茶;血虚可用熟地、枸杞、阿胶等几味合用,煎汤代茶;津液亏损,口干口苦者选用枫斗、麦冬、花粉、沙参等单味或几味合用煎汤
代茶。
春季食补,首选谷类,如糯米、黑米、高梁、黍米、燕麦,人体从这些食物中吸取丰富营养素,可使养肝与健脾相得益彰;其次,要顺应春升之气,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可选吃韭菜、大蒜、洋葱、魔芋、大头菜、芥菜、香菜、生姜、葱等,这类蔬菜均性温味辛,可疏散风寒。
当春日渐暖,易引动体内郁热而生肝火,可适当配吃些清解里热、滋养肝脏的食物,如荞麦、荠菜、菠菜、芹菜、莴笋、茄子、荸荠、黄瓜、蘑菇,这类食物均性凉味甘,可清解里热,润肝明目。至于新鲜水果,虽有清热生津解渴作用,但大多味酸而不宜在春天多食。若需解里热,以吃甘凉的香蕉、生梨、甘蔗或干果柿饼之类为佳。
以上药物食物,皆是药食同源,性味甘平,能清肝益肾,平衡内分泌,调节下丘脑,
提高免疫力,对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