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的碘摄入现状
我国居民目前的碘摄入量怎样呢?以北京为例,做一个简单的计算,据统计,北京市居民的平均食盐摄入量为11克,而农村居民为17克,而加碘盐中碘的含量为20~50毫克/公斤,也就是说北京城市居民每天通过加碘盐摄入的碘为210~550微克,农村居民为340~850微克,若加上每天通过食物摄取的碘,这一数字会更高,而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成人每日碘摄入量为150~300微克。因此,我国居民碘摄入量普遍高于推荐摄入量是毋庸置疑的。
任何一种营养素的缺乏和过量都会带来相应的风险,碘更是如此。碘的摄入量与甲状腺疾病呈U字形的关系,碘摄入量的过高与过低都会导致甲状腺疾病的增加。
补碘要分清对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2009年,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发布《公告》称:大量事实证明,在科学监测下补充适宜量的碘,从多方面提高了人群的健康水平。补碘的益处远远大于碘过量引起的相对较小的风险。
尽管如此,补碘还是应分清对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方面,我国不同地区环境中碘的含量不同,既有高碘区,也有低碘区,使得不同地区的居民碘的摄入量有所差异;另一方面,老百姓餐桌上的食物也在发生着变化,15年前,我国普及加碘盐,当时大多数人想吃点海产品极为不易。但现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物质丰富,海产品很普遍,饮食中碘的含量也逐渐上升,因此,营养强化的政策也应相应调整。对于不同地区人群应根据环境中碘的含量高低,结合食盐的摄入习惯,制定不同的补碘政策,既要防止碘缺乏所带来的缺乏病,也要防止碘过量出现的新麻烦。
卫生部将适当下调现行食盐加碘量
卫生部门的专家也承认,目前我国人群碘营养水平总体处于适宜状态,但少数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高碘问题。卫生部多次组织有关专家论证,初步形成了调整现行食盐加碘量的意见,并于2008年经由地方病标准专业委员会讨论通过。据估计,有关调整方案将于2010年上半年正式公布。而此次调整的主要内容为:将现行加碘量适当下调,精确度更高,浓度更适宜;如果碘含量仍不适合某些省(区、市)的实际情况,应由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酌情进行适当调整,报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后执行。
而这种调整思路重在贯彻“科学补碘”的防治策略,体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科学原则。
目前如何减少碘的摄入量
1.减少烹调中食盐的摄入量,改正口重的不良习惯。碘强化在食盐当中,减少了食盐的食用量,自然就减少了碘的摄入量。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6克,若能降低食盐的摄入量,既能避免高碘带来的风险,还有助于形成清淡的饮食习惯,降低高血压、肾病的发病率,可谓一举两得。
2.我国食盐中的碘是以碘酸钾的形式加入的,碘酸钾性质较为稳定,炖煮很难分解,但是炝锅时加入食盐会有较大损失。据报道,同炒一种蔬菜,出锅前放盐,碘的食用率是63.2%,炝锅时放盐则仅为18.7%。我们可以选择在炝锅时加盐,这样有助于碘酸钾的分解挥发,也能起到降低碘摄入量的效果。
3.少吃其他含盐高的食物,如超市里卖的薯片、榨菜、咸肉、咸蛋、咸鱼、酱油、虾酱、腐乳、方便面等食品。以方便面为例,一个99克的方便面含7.8克盐,含碘量为156~390微克,因此这些食品也要注意。
4.许多海产品都富含碘,因此,对于碘摄入量较高的居民来说,一方面要控制碘盐,另一方面高碘食品也要引起注意。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