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民以食为天”的民谚,将人类与饮食的“血肉”关系概括到极致,表明吃饭乃是世间的头等大事。但是,吃什么、怎样吃才算科学,从古至今一直未能弄明白。就说当今世界吧,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飞天时代,科学不可谓不发达,可一涉及一日三餐的问题,仍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其实,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也应该没有完全相同的食谱,奥妙在于各人有各自不同的体质。日常生活中不是常常听到“油浸不长肉、喝水也长膘”的说法吗?饮食势必要和每个人的体质类型挂钩,否则可能引起食误。看一下自己和家人,有的人怕冷,有的人怕热;有的人便秘,有的人尿多;有的人脸上总是“痘痘”不断,有的人黄褐斑治好了又犯……为什么?就是体质各有千秋的缘故。
近年来,营养学家一致强调“平衡膳食”才是人体健康的源泉。什么是平衡膳食呢?简单地说就是三餐食谱必须与食者的体质相适应。离开了这一原则,即使是山珍海味、燕窝熊掌、麻雀的脑子、千年的乌龟、百年的老窖,也未必就是佳品。比如甲鱼、熊掌、对虾属热性,体质属热的人就没有口福,否则犹如火上浇油,你会消受不了;麻雀脑子含胆固醇较高,冠心病人就不能吃,因其血管口径已经阻塞得够窄的了,扩大血管口径、降低血浆胆固醇还唯恐不及,再让阻塞“更上一层楼”怎么得了?
那么,什么是体质呢?医学的定义是:人体在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包括心理气质)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中医又称为素质、禀质、气质、禀赋等。父母的体质状况,可以遗传给子女,可以说这是一个人体质形成的第一要素。它不仅表现在幼儿时期,而且在人的一生中都将明显或潜在地发生作用,故父母具备良好的体质是后代健康的保证。其次,后天环境、营养状况以及人文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中医学把人体的体质分成四种主要类型,即热、寒、实、虚,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人群。而食物则有寒热温凉四性与甜酸苦辣咸五味,不同的性味进入人体后将产生不同的生理
作用。如番茄、西瓜、苦瓜等性寒;红椒、桂圆、核桃等性热。怕冷的人应吃桂圆、核桃等;怕热的人宜吃番茄、苦瓜等。吃对了有营养,吃错了人就不适,反受其害。
总之,坚持平衡膳食原则务必抓住两个要点:一个是人体体质和食物性味之间的平衡,只有贯彻“寒则热之,热则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才能平衡,否则就会失衡;二是食物与食物之间的平衡,如一种菜如何搭配才能符合某个个体的体质状态,大有讲究。下面将分别说说四种体质的特点以及日常食物的不同性味,你不妨来个“对号入座”—适合你的食谱也就应运而生了。
寒性体质人
属于寒体的人大多形体肥胖,形盛气衰,容易疲劳,脸色苍白,精神不振,多汗,多痰,小便清长,大便多溏,畏寒怕冷,肢冷体凉,行动无力,喜食热物,女性生理周期过迟等。症结在于身体机能代谢活动较为衰弱,抵抗力差、体温偏低等。男性易于发生性欲淡漠、性欲低下、阳痿、不射精或精液流而不射、阴冷、阴缩、阴汗、排尿无力或癃闭、精子活力低下、不育等男科疾病。在调摄上除了选择温性或热性食物外,还应当避免感寒受湿,宜顾护阳气,不妨服用性温平和之药食如鹿茸、人参、羊肉、牛鞭、枸杞等。
热性体质人
热性体质人大多形体消瘦,情绪易于激动,口干舌燥,颜面潮红,眼睛充血,容易上火发炎,小便短少或色黄,大便干燥或秘结,畏热喜凉,五心烦热,喜食冷物或冷饮,女性生理常常提早。症结在于腺体亢进,身体机能代谢旺盛,容易兴奋紧张。属于热性体质的男性易于发生性欲亢进,性欲要求较强,阴茎异常勃起,或虽勃起但不坚硬而易于疲软、早泄、遗精、精子存活率降低、死精或畸形精子过多、精液不液化或液化时间过长、抗精子抗体阳性及内外生殖器的炎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和生殖系结核等男科疾病。三餐应清淡,以凉性或寒性食物为主,忌食煎炒炙爆及辛辣之物,忌用鹿茸、鞭类等辛温燥热之品。也可服用性平缓和之滋补药物和食物如沙参、麦冬、百合、冬虫夏草等,并适当节制性欲,注意外阴清洁卫生。
实性体质人
实性体质人排毒功能比较差,排便、排尿、排汗等排泄废物的功能均有某种程度的障碍,内脏往往有积热,体力充沛而无汗,常有便秘,尿量少等症状。食谱宜以平性食物为主,适当吃些具有泻下作用的食品。
虚性体质人
虚性体质者排便、排尿、排汗均较为正常,但元气不足,对病毒、细菌等致病微生物的抵抗力溅弱,免疫力差,手心常湿,晚上常流冷汗,脸色苍白,行动无力,体弱多病者多属于此种体质。除以平性食物为主外,适当进食滋补性食物很有必要。
至于食物的性味,相应分为以下四类—
温性热性食物:吃后机体产热量增多,可使机能兴奋、活力增强,适合寒性体质人吃,可改善其衰退沉滞的机能。相反,若让热性体质者吃,则会因过度兴奋亢进造成发肿、充血、便秘等诸症临身。具体食物有:辣椒、胡椒、葱白、大蒜、芫荽、肉桂、茴香、八角、醋、龙眼、荔枝、桃、杏仁、樱桃、核桃仁、松子、木瓜、南瓜、胡萝卜、黄豆芽、红枣、糯米、红糖、当归、槟榔、韭菜、芥菜、香茶、花椒、生姜、芥子、刀豆、酒、鳝鱼、虾、蚶、鳙鱼、鲢鱼、羊肉、狗肉、雀肉、猪肝、鸡肉、猪肚、火腿、鹅蛋、鹿肉、熊掌等。一般民间所说的“热”或“燥火”的食物即属于此类。
寒性凉性食物:此类食物吃后对生理机能具有镇静及清凉消炎的作用,宜于热性体质者,可改善其失眠、肿胀及炎症。同样,若让寒性体质者吃,则反使冷症更为严重。具体有绿豆、绿豆芽、海带、紫菜、西瓜、甜瓜、黄瓜、香蕉、梨、橘、橙、芒果、枇杷、甘蔗、杨桃、香瓜、番茄、柚子、竹笋、冬瓜、黄瓜、苦瓜、豆腐、豆豉、芹菜、白菜、菠菜、空心菜、金针、茄子、莲藕、茭白、荸荠、菱角、白萝卜、蜂蜜、茶叶、盐、酱油、白糖、西洋参、车前草、海藻、田螺等。一般民间所说的“冷”、“凉”或“退火”的食物即是指寒凉性食物。
滋补性食物:食后可增进体力,恢复元气,强化免疫功能,消除慢性炎症,宜于虚体质者用餐。假如让实性体质者进食,则很可能造成便秘、汗排不出、病毒积于体内,进而引起高血压、发炎、中毒等病症。具体如高丽参、红枣、栗子、山药、樱桃、胡麻、糙米、小麦、莲藕、杨梅、枇杷、蚕豆、赤豆、扁豆、甲鱼、鳝鱼、草鱼、鲢鱼、带鱼、牛蛙、鸭子、狗肉、牛奶、百合、桂圆等。泻性食物:可协助病毒或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并改善便秘、尿黄等症状,宜于实性体质者。如果虚性体质者也常进食,特别是食用过量,便会造成便溏,使身体更为虚弱,抵御病毒、细菌等致病微生物的能力降低。具体有芦荟、芹菜、豆腐、芦笋、香蕉、西瓜、凤梨、蜜柑、蕃泻叶、牛蒡子等。平性食物:一般日常食物以平性者居多,适宜于所有体质的人。如苹果、葡萄、芒果、橄榄、白果、李子、大米、玉米、甘薯、花生、蚕豆、芝麻、黑豆、豌豆、黄豆、丝瓜、土豆、大头菜、扁豆、胡萝卜、苡米、白木耳、猪肉,青鱼,鲳鱼,黄鱼,鲫鱼,鳗鲡鱼等。说到这里不难明白,三餐膳食以平衡为要,平衡膳食以体质为本。根据你的体质特点拟订食谱,既能让食物最大限度地发挥营养功效,又能起到类似药物调整人体机能状态的积极作用,一举两得,身体自然健康。
摘自《中华养生保健》文/兰政文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