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食疗养生 > 正文
  • 家庭食疗小窍门(2)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1-08 21:02:24
  • 核心提示:糯米食疗的窍门 糯米粥:糯米60g,煮粥食,1日4次,忌食生冷硬食,治妊娠恶阻。 红枣糯米粥:糯米煮粥至极烂.加红枣10只同煮更好。主治胃寒痛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白皮米花:糯米爆成米花30g,桑白皮 30g,水煎服,1日2次,主治糖

    糯米食疗的窍门

        糯米粥:糯米60g,煮粥食,1日4次,忌食生冷硬食,治妊娠恶阻。

        红枣糯米粥:糯米煮粥至极烂.加红枣10只同煮更好。主治胃寒痛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白皮米花:糯米爆成米花30g,桑白皮 30g,水煎服,1日2次,主治糖尿病,烦渴不止,尿崩症。

        糯米萝卜粥:用糯米50g,白萝卜5片,把白萝卜切成小丁,同糯米一起熬成稀粥,每早一次,连服3月,可治维生素缺乏病症。

        糯米阿胶煎:糯米25g,阿胶珠15g,杏仁、马兜玲、牛蒡子各10g,灸甘草5g煎服,可养阴补肺,宁嗽止血.治肺结核。

     

        薏米红枣粥:常食糙糯米粥,或加薏米 30g,红枣10只同煮更佳,主治肺结核,贫血,神经衰弱及各种慢性虚弱病。

        糯米糍粑:糯米糍粑.用火烤软熟食.用温开水或温酒送服,主治夜尿频数。

        糯稻麦芽煎:糯稻芽30g,大麦芽 30g,水煎服,主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或食滞不化。

        糯米莲子粥:糯米、莲子、红枣、淮山适量,同煮粥;加适量白糖调味食用。有健脾胃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引起的泄泻症。

        糯米槐花粉:糯米50g,槐花米 100g,共炒黄,研为细粉,早晨空腹时用温开水送服10g,可治瘰疬。

     

        糯米麦麸:糯米、小麦麸各 100g,同炒黄,研成细末,每次服 10g,1日3次,可治盗汗不止。

        糯米淮药散:糯米500g,淮山药 50g,共炒熟,研成细末,每早晨用小平碗。加白糖、胡椒末少许,开水冲服。可治脾胃虚寒,久泻,饮食减少。

        糯米酒:糯米酒适量.鸡肉 200—500g,蒸熟食用。有补虚损,安心神作用,适用于产妇或病后体虚者作补益用。

        糯米麦粥:糯米100g,小麦 120g,同煮粥,用适量白糖调味食用。有养心神,厚肠胃,敛虚汗,强气力作用。适用于小儿汗多,精神疲倦。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妇女心神不宁,烦躁.神经衰弱等症。

     

        糯米百杏粥:糯米60—100g,百合20—30g,甜杏仁12—20g。将上几味洗净,加水煮粥,食用。可治咳嗽。

        糯米百合粥:糯米100~150g,百合 50—100g,同煮粥,用适量红糖调味食用。有补中益气,健脾止泻,养胃润肺作用。可治阴虚胃痛,多食易饥,心烦失眠等症。

        参枣糯米饭:糯米2S0g加适量水,蒸成饭,倒扣盘中,党参、大枣铺在糯米饭上面,药汁中加入白糖50g煎浓汁倒在糯米饭上即可食用。有健脾益气作用.适用于体虚气弱,乏力倦怠。心悸失眠,食欲不振,便溏浮肿等症。

     

        八宝饭:薏米、白扁豆、莲子肉各 50g(温水浸泡后蒸熟),红枣20个(泡发去核),核桃肉50g(炒熟),龙眼肉60g,糖青梅25g,同放大碗内,放入蒸熟的糯米饭,然后蒸20分钟后把八宝饭扣在大圆盘中,再用白糖100g水煎浓,汁淋在饭上即可食用。本品色香味形俱佳。有健脾、养胃、滋肾、益阴作用。适用于体弱,消渴,饮食减少,大便溏薄,浮肿,神经衰弱等症。健康人食用,可增进营养。注:八宝饭的配料并无严格规定.还可有以下几种:①红枣、莲子、薏米、蜜桂花、蜜樱桃、蜜橘饼、蜜冬瓜加糯米配制而成:②糖莲子、糖冬瓜、糖青梅、葡萄干、金橘饼、糖桂花、蜜枣或大红枣、红绿丝加糯米配制而成;龙眼肉、南瓜子肉、豆沙、白糖、猪油加糯米配制而成。八宝饭的制法大抵一致。

     

        摘自《东方食疗与保健》文/东方旭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