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位老人来到药房,要买一种需要医生处方才能出售的药,因为老人没有医生处方,所以这种药不能卖给他。
然而,任凭药店老板怎么解释,老人就是赖着不走,老人太需要这种药了,在老人的潜意识里,这种药就是治疗他那种病的灵丹妙药。无奈之下,老板突发奇想,给了老人几粒没有药性的糖衣片,并一再告诉老人,这就是他所要买的那种特效药。同时,老板还对这种药的功效赞不绝口。
没过几天,老人又来到药房找老板。起初,老板吓了一眺,以为闯了大祸,战战兢兢地走出柜台接待老人。谁知老人拿出了一面锦旗,感谢老板的“药”治好了他的顽症。
没有药性的糖衣片怎么能治病呢?其实,能治好老人的病,完全是心理因素的作用——信心起的作用。因为,老人确信这种药能治好他的病,药店老板又对药效进行了充分的肯定,糖衣片自然就变成了灵丹妙药。
由此,我们能看到信心的力量:它能够激发人的潜意识,释放出巨大的抗病因子和免疫力。英国皇家学院的专家,曾对57名因患乳腺癌而切除了乳房的病人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其中注意精神调节,相信自己能战胜疾病的人,10年以上生存率达70%,而那些病后精神颓废甚至绝望的人,80%在手术后不久就死去了。英国皇家马登斯医院精神科医师,也对一些癌症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凡对癌症充满斗争决心的人,75%存活10年以上,而失去信心的患者,仅35%存活了5年……
事实证明,坚强的信心,可以使人心态平稳,处惊不变。能充分调动机体的潜在能力,不断调整、替代、补偿,使机体的组织、细胞的功能、结构趋于乎稳,建立起新的平衡,使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始终能维持正常的功能,从而却病延年。
遗憾的是,有些人刚至老年或遇到疾病,就把自己当成“落叶”、“枯荷”、“风前烛”、“瓦上霜”等等,心理消极悲观,听天由命,在失望中苟且度日。失去了信心,也就失去了健康,失去了寿命。
有一位哲人说得好:“信心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战国时期,我国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荀子,不相信人的寿命是由“上天”决定的,他认为“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使之病”。苟子认识到主观努力能使人健康长寿,因而充满了信心,积极养生,享年75岁。在当时,“人生七十古来稀”是一个十分难得的高龄了。古代如此,现代更是如此,看看《寿星谱》,哪一个老寿星不是胸襟开阔、对生活充满信心?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