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情志调摄 > 正文
  • 内心清静寿自长

  • 来源:保健时报 作者: 时间:2009-11-02 08:49:00
  • 核心提示:  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先生认为,心静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古人云:“心定而神自清,神清而性自静。”可见静心养生早已被人们所重视。进入古稀之年的笔者深有体会,每当心平气和、潜心读书、写

      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先生认为,心静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古人云:“心定而神自清,神清而性自静。”可见静心养生早已被人们所重视。进入古稀之年的笔者深有体会,每当心平气和、潜心读书、写作时,测量血压往往是正常的,可当心绪烦躁、焦急不安时,血压往往会高得吓人。心静和心躁虽一字之差,对人的健康却是两种结果,心静寿自高,心躁寿自减。这是无争的事实。《黄帝内经》上有“静在神藏,躁则消亡”的警句,意思是人保持心静状态就会少得病,即使是患者也易痊愈;心绪烦躁的人则多得病且不易痊愈。现实生活中因盛怒、狂喜、骤惊等过急情绪引发疾病乃至丧命者,并不鲜见。这就要求我们老年人保持平和心态,遇事做到不大喜、大悲、大惊,这样“恬静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能来”,若此,自然有益于健康长寿。当然这里所说的“静”并非要求人像泥菩萨一样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而是指陶冶性情的运动和恬淡的养心相结合。进而达到精神、情绪的和谐之美。浏览历史,发现不少仁人志士都懂得“宁静致远”、“淡泊明志”、“静以修身”之道理。他们做到了古代哲学家老子提出的“致虚”、“守静”,即要求人们做到解除贪欲杂念,清心寡欲。老年人对此,只要身体力行,尽管没有专心锻炼,也可以养身,赢得健康和长寿。

      笔者的祖父,年近百岁,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行动自如,不拄拐杖,问他长寿秘诀,他只有一句话:“只要内心清静,没有私心杂念,就能健康长寿。”此言不无道理。唐代诗人自居易说:“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确实如此,一个人没奢欲,就没有争名夺利的苦恼,自然防治了心理疾病,精神轻松愉悦,生理免疫力强,当然会延年益寿。

      老年朋友,面对各种刺激和诱惑,我们只要保持平静的心态,敢于淡泊,就能心神安定,健康长寿。但要从点滴做起,践行“八荣八耻”,时刻加强道德修养,克服私心杂念,净化灵魂,升华精神境界,才能达到延年益寿之目的。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