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即泰然、大度、怡淡之总和。从容之人做事不急不慢,不躁不乱,不慌不忙,井然有序。面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不气不怒,不惊不惧,不暴不妄。这种从容不迫的人长寿者居多。从容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气度、修养、性格和行为方式,而且是一种符合健康生活所需要的、有规律的、和谐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
纵观古今中外的长寿老人,都是性格开朗、心胸豁达,从容处事,乐观生活的人。庄子曾经一边卖着草鞋,一边坦然谈论他对世界的看法。三国故事里的诸葛亮以“空城计”吓退司马懿数十万大军,他那过人的胆略和超常的镇定、从容,被传为千古佳话。苏东坡仕途坎坷,即使在遭贬的路上也不忘把肉烧得有滋有味。他还曾写诗抒发情怀:“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著名学者马寅初,历尽艰难,一生坎坷.但仍坚持真理,处世从容,他曾写过一联用以自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寿享百岁的张学良.幽禁半个多世纪后才获自由,但他心胸豁达,笑对逆境,始终保持乐观情绪和从容处世的生活方式,为世人叫绝。如果没有高境界。没有对生活的透彻领悟,能这样从容吗?
明代养生学家吕坤在《呻吟语》中告诫人们:“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他还说:“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大力倡导“从容养性”。据史书讯载,唐代的一个督运官在监督运粮船队时,不幸遇大浪翻船,粮食受到损失。时任巡抚的卢承庆在考核他的时候说:“监运损失粮食,成绩中下。”督运官听到评价,一句话没说,只是从容地笑了笑便退了出来。卢承庆对他的气度和修养颇为欣赏,就把他叫回来重新评价道:“损失粮食非人力所能及,成绩中中。”督运官没说什么惭愧话,只是笑而已。卢承庆深为他的坦荡胸怀所感动,最后评价他:“荣辱不惊,遇事从容,成绩中上。”
美国著名医学教授威迪安特经过长期研究,并对203名男士从18岁起做了6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活得最长的是那些从容不迫、处 事不惊的人。因他们具备的这种能力比体育锻炼、饮食习惯更有利于健康长寿。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健康老人十条标准的第一条: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起日常繁重工作”。这也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一大成果。正因为从容不迫,人的心理平静、宽宏,凡事顺其自然,不背包袱,不受任何心理压力的干扰,可以精力充沛地从事日常繁重工作。如果心情急促,甚至草率冒险,失却从容,损害精神健康,也就称不上“健康老人”了。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前越南主席胡志明79岁时在一首感怀诗中写道:“人未五旬常叹老,我今七九正康强。自供清淡精神爽,处 事从容日月长。”好一句“处事从容日月长”,这是一句养生名言,后来受到人们的推崇。
诚然,由于性格、际遇、经历的不同,人世间老人并非都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各种局面。生活中,各种意想不到的事常有发生,可能使你焦急不安,使你激动发怒,但你千万要克制,要忍耐,不要动怒。因为你已不再年轻,不能“怒发冲冠”,不可“与你拼个鱼死网破”。因为你毕竟年岁大了,也许你的血管会因为这一怒而破裂出血,也许你的心脏会因那一拼而停止跳动……。面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烦恼和不顺心的事,我们应该保持长者的风度,要以从容的姿态泰然处之。
一位作家说得好:从容是一种品质,一种人格,一种精神力量。水从容,河流才一路逶迤,永不停息;云从容,雨才会从九天抖落,汇入浩瀚海洋;山从容,才以慨然的风度作岁月的见证;人从容,才有健康长寿的人生。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