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却揭示了笑与长寿之间的密切关系。“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笑口常开,青春常在”……笑能使人永葆青春,乐观消愁。纵观这些对笑的赞美之词,说明笑是一种有益的特殊的人体运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笑使人体的膈肌、胸腔、腹部、心脏、肺脏等都能得到短暂的锻炼。笑使肺脏扩张,胸肌的活动得到加强,可以清除呼吸道的废物,并能加快血液循环和心脏的搏动。笑使胃部运动,促进消化腺的分泌,加快肠胃蠕动,对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和防止胃下垂大有裨益。通过开心的笑,人的面部、臂部、腿部肌肉得以松弛,消除了紧张心理,降低心理压力,缓和内心冲突,排除情绪抑郁,使人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所以说,笑是身心健康的法宝。
笑声一般都是人们所喜欢的,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朋友愁眉苦脸。最新的医学研究发现,笑口常开可以防止传染病、头痛、高血压,可以减轻过度的精神压力,因为欢笑可以增加血液中的养分,并刺激体内免疫物质的分泌,对抵御病菌的侵袭大有帮助。无论是“哈哈”的开怀大笑,“吃吃”的抿嘴偷笑,抱着胳膊会心的笑,对于改善和治疗情绪压抑等心理疾病都是必要的。而不笑的人,患病几率较高,一旦生病,也常是重病。一位外国学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五百分之一的奇迹》一本书,书中写道:“如果消极情绪能引起肉体的化学反应,那么积极向上的情绪就可引起积极的化学反应。爱、希望、信仰、笑、信赖、对生的渴望等,也具有医疗价值。”因此得出结论,笑是治病的良方,健康的朋友。
但凡事都有度,高兴过度就会伤“心”。祖国医学认为“心主神明”,心是情志思维活动的中枢,超乎常态的“喜”,会促使心神不安,甚至语无伦次,举止失常。如《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故事,就是讲他数十年寒窗不得志,一旦中举,高兴得手足发狂,疯癫而目不识人。这就是中医所谓“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的原因。另外,过度喜悦能引起心跳加快,头目眩晕而不能自控。某些冠心病人亦可因过度兴奋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喜乐当适度。喜则意和气畅,营卫舒调,过度则会走向反面。
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生理反应,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直接致人于病的。七情中的“喜”,是心情愉快的表现。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有高兴的事可使人精神焕发。但是,倘若情志活动剧烈、过度,超越人体能够承受的限度,并持久不得平静,那就必然影响脏腑气血功能,导致全身气血紊乱。如《素问·举痛论》所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又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都说明了七情的过度偏激对人体的气血、脏腑均有一定的损害。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