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精气神实为一体,互相呼应,相生相克伴随人一生。养神才能保精固气,精气足了方能神采奕奕;正气足则邪不可入。先贤还有许多精神养生法的技巧,先贤对此多有心得,略加引述如下:
心态要年轻
孔子日:“智者寿”。只有懂得养生道理和技巧的人。才能获得长寿。心态要年轻
曹操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激励老年人人老心态不要老,要不服老,更要壮心不已.发挥夕阳的光和热。
孔子日:“哀莫大于心死”。警示人们防止心理早衰。强调心理健康。我认为,生活上人的物质空间越小,精神上人的空间越大。反之人的物质空间越大,人的精神空间越小。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要弘扬在困难面前(来自生活和事业上的)不屈不挠的坚韧毅力。要有进取心。要有事业心,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才能成为生而无愧。孔子日:“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情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养生要做得好的话,讲求七情要有节制,不可太过。
中年应需调节
明代名医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说:“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中医讲:“人至中年阴气自半”。所以强调入至中年需要进行调理.是十分必要的。
劳逸有度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强调的是劳动要掌握适度。不可太过。“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简而言之,起居有节,方能保持旺盛的活力,保持健康的体魄。俗语说:“凡事有度,过犹不及。”此之谓也。心态要平和
放下心来
李清照说:“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讲的是心态不容易放下。遇事要有担当,要有一定的承受力,方能干事情,做文章。拿得起放得下的是举重:拿得起放不下的是负重。世界上的事情自有其一定规律,应有良好的心态对之。另一方面讲达到完全放得下的境界,需要终生修炼。
做事要量力而为
明代养生家吕坤《呻吟语》:“事从容有余味,人从容有余年。”从容做事有趣味。厚积薄发,游刃有余。从容做事,心境轻松、快乐、有自信、有尊严,“也欣欣”。生存靠毅力,价值靠,自信,成功靠善德。
知耻知止
《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俗话说:‘知止常止终身不耻’。一个有一定知识的人要有荣辱观,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习惯,无论在小环境或大环境都要为人师表,不要善小而不为,不要因恶小而为之。
知足而知不足
知足常乐。在生活上要知足,追求奢侈,只能是给自己带来烦恼,俗话讲;“人心不足蛇吞象.蛇心不足吞月亮。”在学习与事业上要奋发向上,不断精进、不断攻克难关。
助人为乐
俗语讲;“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助人为乐,获得心理上的愉悦,使人健康。善于助人.人长寿。颂诗以陶冶情操
中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尤其是古诗确实是中国文学最精华、最优秀的部分。每天朗读古诗,就是与古人对话,会感到神清气爽,心情舒畅,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态。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