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平衡就是要正视现实,明鉴自我,通过自我的不断充实以适应现实的境遇,在努力进取中获取有益于身心的和谐发展与满足。可以说,心理平衡是身心健康的基本要素。
老年人由于自然衰老,会有不同程度的感知障碍,即味、视、触、痛感的减退,容易产生孤独和抑郁感。此外,由于老年人对最近发生事情的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所以,老年人一般喜欢回忆往事。但是,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的生活也会不断注入新的内容。老年人更应用发展的眼光,融人生活,不能沉溺在过去。不能只是回顾过去曾叱咤风云而叹息现在耳聋目昏老朽无力,从而对生活灰心丧气。
人的心理平衡与健康长寿的关系十分密切。有些老年人由于人格结构的缺陷,过分的内向,杜绝与社会交往,疑窦丛生,意志消沉;或过分的外向,发生攻击性中动,在社会上招惹麻烦和是非,成为社会治安处罚的对象。特别要提出的是:老年人更应该以悠闲、放松为主。这是因为如果老年人长期处于神经紧张状态,不断有应激事件的刺激,将会导致高血压、中风、哮喘和过敏反应的发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寿命不断增加,老年人的数量也不断增加。他们曾经是社会的主力军,是科学文化知识的“蕴藏库”和“传授者”。所以说,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与否,对家庭对社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如果老年人的心理失衡,就会给家庭带来负担,甚至在社会上造成不良的影Ⅱ向。老年人心理失衡表现为:
(1)无端猜疑、心境恶劣,常以微不足道的琐事与亲友吵闹不休,成为使人厌烦、无人照顾的怪人。常见于独居老人。
(2)有的老人成为“人生彻悟者”,认为行将就木,与其空手而归,不如先顾眼前。于是今日有酒今日醉,不管明日任何事。纵然身无分文,也不惜借债,直至无人理睬,过着饥一餐饱一餐的生活。
(3)部分人成为“老年性隐逸者”。他们衣着褴褛,污秽不堪。直到死后,人们才意外地发现他们家藏巨金,极其富有。
(4)有的老人则成为逆来顺受者。他们意志消沉,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只好听天由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甘愿承受所有是非,不敢吐露任何不满,终日愁眉苦脸,唉声叹气。
老年人长寿的秘诀,除了注重饮食起居方面的一般规律外,有关心理平衡的自我调节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长寿老人在心理上都是豁达乐观,杜绝暴怒狂欢的。消极的失衡心态会促进机体的衰老过程。人的衰老通常从心(精神)衰老开始,然后波及全身,带来生理体力和躯体功能的衰退。如过度的情绪紧张,内心的矛盾冲突,长期的忧郁焦虑,或身心处于持续的疲劳状态,都可能导致某种疾病的发生,还会加速衰老的过程。那么,老年人应采取何种措施,提高自身的控制能力,学会保持心理平衡呢?下面介绍老年人保持心理平衡的五个方面。
(1)老年人要认老,但应不服老。应该老有所为,有远大的生活目标。不要对自己苛求,要把目标和追求定在自己能力所达到的范围内。对社会进程中某些不良现象要正确对待,相信问题会得到解决。要树立长寿的信心,学习、生活要有计划、有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去做,使离退休生活充实而有趣。
(2)离退休后,在有生之年,继续发挥余热,充分享受继续奉献的乐趣。生活中要助人为乐。乐于助人可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更可获得珍贵的友谊。不要处处与人竞争,与人相处“以和为贵”。
(3)对子女和他人的期望不要过高。否则,期望变成失望,会带来不必耍的痛苦。对子女的事不要什么都管,要顺其自然,时刻牢记“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的至理名言。
(4)遇到烦恼要向家人或亲朋好友倾诉,以沟通信息,获得帮助。如聊天、外出旅游,都可以充分获得快乐和人间真情。沟通是理解的桥梁,容易赢得心灵的贴近。
(5)平衡心理的关键在于自控能力。遇事一定要冷静,即使是不顺心的事,也要保持冷静。生活经验证明,冷静自控,保持良好心态,平日不生气,心中不上火,这是保持心理平衡的最佳法宝。另外,学会放松,养成有益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打打门球,听听音乐或下下象棋,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心情自然舒畅。一句话,“放松”对保持老年人的心理平衡十分有益。
老年人的健康和长寿需要不断获得自我心理平衡。维护这个平衡的具体方法是:任何时候都不让自己因“烦恼”而过分紧张、悲伤、焦虑、愤怒和忧愁。这样可望防止许多身心疾病的发生,有益于健康长寿。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