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情志调摄 > 正文
  • 老人如何克服多疑心理

  • 来源:现代养生 作者: 时间:2008-05-13 08:45:35
  • 核心提示:老人如何克服多疑理猜疑理个性,表现为极度的神经过敏,遇事好疑神疑鬼。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猜疑是一种不符合事实的主观想象,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有猜疑心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假定某一看法,然后把许多毫无联系的现象通过所

    老人如何克服多疑理

    猜疑理个性,表现为极度的神经过敏,遇事好疑神疑鬼。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猜疑是一种不符合事实的主观想象,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有猜疑心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假定某一看法,然后把许多毫无联系的现象通过所谓的“合理想象”拉扯在一起,用来证明自己看法的正确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甚至能无中生有地制造出一些现象,就像俗话所说的:“疑鬼就有鬼”,“疑心多见鬼”。((列子·说符))里有一则疑邻窃斧的寓言:有个人丢了把斧头,心里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于是看他走路的姿态,像是偷斧头的;脸上的表情,也像偷斧头的;听他说话,还是像偷斧头的。总之,他的一举一动,没有一处不像偷斧头的样子。不久,这个人到山沟里掘地,找到了斧头。隔了两天,又看见邻居的儿子,看看他的言行举止,又一点儿也不像偷斧头的了。这则寓言说明了不能带着事先形成的偏见来看问题的道理,也形象地揭示了猜疑心理形成的机制。

       多疑老人,即猜疑心重、常常被疑心困扰的老年人。老年人的多疑,往往是由耳不聪、目不明、记忆力衰退、过分敏感或轻信所致,从而对周围人和事不能有客观的认识。有些老年人感觉器官不敏锐,对捕风捉影、似是而非的事却往往很认真,疑虑缠身,常把听错、看错的事当作对他的伤害而感到伤心不已。这种心态大多产生在一些长期缺乏与他人沟通和来往的老人身上。

        老年人的多疑常表现在:怀疑自己的能力下降,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对自己身体上某些不适之处,喜欢没病找病,“对号入座”,总认为自己得了什么病:或常将普通疾病疑为重症,怀疑所患疾病病情恶化;似乎感到自己一定是别人注意的中心人物,相信别人总在议论自己;怀疑别人在算计自己,对别人的关怀和帮助常常会怀疑其是对自己不怀好意;感觉别人好像在做不利于自己的事,做有损自己名誉的事;怀疑子女贪财欺老甚至用心不良等等。这种怀疑往往都是从老人常打碎东西做错事情,或感觉身体某部位有不明症状或不适,或常见邻居或子女聚在一块闲聊却又不清楚议论的内容等等情况累积而起。这一心理一经形成,可使老人疑虑越积越深而不能自拔。多疑老人总是在自寻烦恼中苦熬,他们整天多愁多虑、心烦意乱、忧心忡忡惶惶不安。若不注意这方面心理工生,及时调适,很容易诱发疾病,危害身体健康。

      克服多疑心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保持清醒头脑

        现实生活中,许多猜疑戳穿芝之后是很可笑的,但在戳穿之前,由于消极的自我暗示心理作祟,猜疑者却觉得事情顺理成章。所以,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是消除猜疑的途径之一。要注意在观察时放弃假定,以防止先入为主的假定产生心理定势。

    注意调查研究

      有了猜疑之后,要注意加强调查研究。设想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听风就是雨,要以眼见的事实为依据。况且,有时眼见的也未必是实,这就得花费一定时间和功夫,找出实质性的东西。

    向朋友求助

      结交知音,经常谈心。人们常说:朋友是最好的心理医生。老年人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常对知音好友宣泄郁闷,互相安慰,交流怀古,有助于心情舒畅,能

    对保持心理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遇到自己解不开的疑心疙瘩,找自己信得过的好朋友说说你的心病,让他们启发、开导你,帮助你消除一些荒唐可笑的疑心。

    多参加一些积极向

    上的活动

        老年人退休后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或社会活动,能走出个人的狭隘天地,使精神生活充实,从而少生一些无谓的闲愁、无聊的疑虑。人越是清闲无聊,越容易生心病。

    及时开诚布公

        猜疑往往是彼此缺乏交流、人为设置心理屏障的结果,也可能是误会或别人搬弄口舌的结果。明白此理,就应当通过适当的方式,同被疑者进行开诚布公、推心置腹的交谈。在这个问题上,死要面子是毫无意义的。相反,如果你能诚恳相告,对方未必认为这是你对他的不信任,他甚至能从你的一片诚意中,进一步看出你对他的信赖,从而冰释前嫌,越发敬重你。而你如果把疑心紧锁胸中,则只会加深矛盾,恶化相互间的感情。

    坚持宽以待人

        猜疑心重的人,大多对自己要求不高,对别人倒多少有些苛求,

    许多猜疑正是对别人的过高要求所致。正因为如此,坚持宽以待人,也是克服猜疑的一条途径。

    坚持锻炼身体

        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提高抗病能力,而且能增进心理健康。正如一句名言所说: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

    有病及时就医

        六十岁前人找病,六十岁后病找人。人上了年纪,身体机能衰退,多种疾病都会找上门来,这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因此要想得开些,随遇而安,主动体检,有病及时医治。

    不与人较真

        疑心生暗鬼,不听自然无。”“哪个背后无人讲,哪个背后不讲人。要加强自身修养,开阔胸怀,豁达大度,放宽心,释闲愁,任它去,不较真。

    培养情趣爱好

        例如养鱼、种花等可使精神有所寄托,从而忘记忧愁与烦恼。老年人对书法、音乐、绘画等艺术的爱好,能够陶冶情操,使情绪平静,有益于身心健康。自寻其乐,乐在中,在充满乐趣的生活中颐养天年。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