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做生意、炒股票亏了钱便自杀,有的人为了几十块钱便心理崩溃而杀人越货,这些都是心理素质不好的表现。如果将意外事件、挫折比作细菌或病毒的话,那么,人的心理素质便是机体的免疫力。
研究证明,七情伤害会引起许多神经递质或神经介质(包括生长激素、胰岛素、血管紧张素、加压素、睾酮、催乳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内啡肽等)含量的变化,进而影响免疫系统。因此,心理免疫力差的人,不但面对意外事件的处理能力差,社会交往能力偏低,连健康状态也可能受到影响。
心理免疫对于疾病的防治是至关重要的。人在罹患疾病时,如能建立战胜疾病的“心理防线”,便能有效地调动机体内部的免疫力量,促进早日康复。生物学意义上的免疫系统自己无法察觉,更不能发布命令加以改变。细菌一旦冲破防线,只好抱病求医。而心理免疫力是人的一种精神,靠的是病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促使心身变化向良性方面转化,恢复身体健康。若在病魔面前,心、理防线崩溃,则会成为疾病的牺牲品。这也是许多癌症病人得知诊断后像掉了线的风筝一样,马上从空中坠落下来的原因。
心理免疫力的作用,除了精神方面外,对疾病的防治也有着重大的作用。英国皇家学院的研究人员曾对475名癌症手术后的患者进行观察,发现其中注意精神调节、相信自己能战胜疾病的人,生存期远远超过那些精神颓废的人。研究人员还进一步发现,积极的心理状态能调节内分泌系统,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而病中精神颓废的人,可反馈性地使得血液中的T淋巴细咆减少,且抑制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作用,从而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精神因素与人体内在的免疫功能潜力的密切相关,说明心理免疫是有其物质基础的。
不良情绪是否伤害身心,主要取决于人的本身因素。如对于引起不良心境的负性情绪,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积极的和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来加以化解,保持心理平衡、情绪稳定,使之不受其伤害。“心理防卫”还可通过人体一系列生理反应,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因此,消极的心理因素有引起心身疾病的致病作用,积极的心理因素能起到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指挥机体战胜疾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