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说:“别让多愁善感来折磨自己。快乐使人长寿,并使生活更有意义。人至老年,由于生活环境和自身生理条件等方面的变化,很容易产生孤寂和抑郁心理。有些人并不以此为然,觉得这是正常现象。实际上,这种心态与老年养生之道是相悖的,对健康长寿极为有害。只有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经常处于快乐之中,才能健康长寿。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面对外界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的新生活.有些老年人虽觉羡慕,可眼前就象隔层窗纸似的,有种可望而不可及之感。究竟怎样捅破这张薄纸,转变传统观念,跳出“清冷”的怪圈,投入到多姿多彩的新生活中去呢?
被人称为“赶时髦”的笔者的老伴倡导的最简捷之法,就是淡化“老正确’’的尊严,放下“自己为上”的架子,变换“我说了算”的位置.以甘当小学生的态度,拜子女为师,向他们求教。她认为。一是子女们的眼界开阔,是“快乐”的“导航灯”。与我们相比,子女们整天在外,他们接触的事物新,看到的景象新,听到的声音新,感受到的氛围新。因此,他们能给我们的昏花老眼里描绘新生活的图画,能给我们近于僵化的老脑筋中注入新鲜血液,让我们了解什么是现代生活的“亮点”,什么是“快乐”,对我们转变观念.弃旧图新,起到激发和导航灯的作用。
二是子女们的理解深,是“快乐”的“辅导员”。由于子女们勤于动脑,善于学习,他们不仅对新生活有较深的认识,而且对新旧生活方式的优劣对比,有更新于我们的理解。他们既能讲解生活上不己父母辈追求高品质生活的特殊性、必要性。我们可以从他们言谈中解疑释惑,增强生活信心。辈的思想、性格、喜好及家庭经济状况等,最为熟悉。所以,他们能使我们在仪表上既显高雅得体,又不至于轻浮夸张;在生活上既能舒适快乐;又不造成铺张浪费;在经济上既敢大胆花钱,又不担心时爱听子女们的“说教”,和孩子们讨论生活问题,在子女们的怂恿道和市里的老年人舞蹈、歌唱的培训和比赛,早晨去练健美操。坚“亲朋合凑、子女人股、单位借贷”的方式,买了新的住房.等等.整天生活在快乐之中,从不知什么叫“愁”。虽已年逾六旬,身患糖尿的经验,她说:“欲求欢乐快乐的子女,弃旧图新赶“时髦”,思想新潮心头喜,心宽身健寿自高。”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