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并非通常所说的心力衰竭,而是心理衰老的简称。据专家分析: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人到老年生理不断衰老,心理衰老也就随之而来。再加之他们从多年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心理也会随之出现许多不利健康的特征。因此,专家们指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其表现形式有:
自卑
往往沉默寡言、性格孤僻、胆小怕事、不爱交际,缺乏生活热情,更无创造力和事业心可言;生活简单随便,常有消极厌世的念头。
多疑
固执刻板、因循守旧、疑虑缠身,常以许多莫须有的清规戒律来自我约束。有的则突出表现为恐惧,怕有飞来横祸殃及自身,尤其对自己的疾病所忧更甚,常将普通疾病疑为癌肿等。
敏感
心胸狭隘,嫉妒心重。他们常因一些小事而与人争吵不休,或因自己看不惯的人和事而耿耿于怀。唯我独尊是其特性。
作为老人,怎样才能延缓和预防心理衰老呢?
老年人退休后仍应该在社会活动中去领受各种信息和生活情趣,使思维不断变化,脑细胞活力和脑功能维持在一定水平,能防止自卑感和痴呆病的出现。与人为善也是预防心理衰老的重要措施,与身边的人应尽力和睦相处,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这会使自己的心情无限欢愉。对家庭成员和邻里的过错不必过分指责,对他人所取得的成绩无须嫉妒。这便是“仁者寿”的道理。
除此之外,还应该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如打太极拳、练健身气功、散步等,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和家务劳动等。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听听音乐,看看戏剧,习书作画,种花养鱼等。另外,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睦的家庭,友好的邻里关系是健康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它可以使老年人的心理得到某种满足,从而使他们感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国外人口寿命调查统计资料表明,长期单身的未婚者和离婚者,平均寿命要比有和睦家庭者缩短五年左右。据我国人口调查资料表明,大多数长寿老人都有和睦的家庭生活。此外,要正确对待疾病。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往往体弱多病,因而容易引起焦虑烦躁、忧心忡忡等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会加速疾病的蔓延。因此,正确对待疾病是老年人心理卫生的一个重要方面,乐观主义和坚强的意志,是老年人战胜病魔的最宝贵的心理要素。
总之,老年人不仅要注意生理卫生,更要讲究心理卫生,做到遇事不躁不怒,心境从容坦荡,悠闲乐观,精神生活丰富,切不可独困斗室,无所事事,懒散无聊,唉声叹气。另外,家庭和社会也要关心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以使每位老年人都能健康长寿,愉快地欢度晚年。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