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情志调摄 > 正文
  • 仁者多寿-三位前贤的养生观

  • 来源:东方药膳 作者:杨子才 时间:2008-03-21 09:03:46
  • 核心提示: 从古至今,以仁术仁心为人生宗旨的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心胸豁达。他们对百姓心怀大爱,生命充实,健康快乐,且能长寿。举三例略作介绍。 徐光启是明代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他官居翰林院庶吉士,却虚心向利玛窦学习

        从古至今,以仁术仁心为人生宗

    旨的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心胸

    豁达。他们对百姓心怀大爱,生命充

    实,健康快乐,且能长寿。举三例略

    作介绍。

        徐光启是明代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他官居翰林院庶吉士,却虚心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科技,用功40年,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书。他还撰著《农政全书》,集中国古代农业科学之大成。那时常发生灾荒、饥疫,百姓大量饿死。为救助百姓,徐光启大力推广将红薯由南向北移植,并与百姓一道试验成功越冬育苗的关键技术。这种高产抗旱作物一经推广,有了灾荒,百姓便不再大量饿死。就中国人口的增长而言,徐光启的功德前无古人。他官位很高,却生活朴素,“食服俭约,不殊寒士,终生不蓄妾媵”。他活了72岁,在那平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的年代,已经是长寿了。“与世无争淡泊身,一生只解忧黎民。食服俭约如寒素,不似高官显宦人’。

    这就是徐光启。

      李时珍(15181593)

      李时珍自幼好学,曾“读书十年,不出户庭”。他家世代以医为业。当时疫病流行,农村常是“万户萧疏鬼唱歌”。为救百姓,他立志为普及医药贡献一生。在群众协助下,他上山采药,广泛向农民、渔民、樵夫、药农请教,同时潜心研究,参考历代医药典籍800余种,又踏遍万水千山,逐一验看并尝试实物。经历28年,三易其稿,著成《本草纲目》,收录药物1942(他新增的为374)。李时珍对百姓大仁大爱,一生勤劳,艰苦备尝,却延年益寿,至老犹健。75岁时,临终前他留下遗书,要儿子将他用毕生心血写成的《本草纲目》献给朝庭。此书随后流行天下,大大普及了中医中药,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为此,笔者在《萤窗咏史诗》中,曾以七言古风一首颂扬他:“三月野蔬充饿肠,始知春光属豪门。穷黎一夕病相缠,呼天不应泪涟涟。为解四海苍生困,愿尝百草广药源。采药踏遍

    万山岭,戴月披星甘八年。撰著《本草》播天下,千载悬壶一圣人。”

        孙思邈(581-682)

        孙思邈由隋入唐,也是医药学家,精通老庄,兼好佛学。幼年家贫,生病屡屡求医,倾家荡产,深知穷人活命太难。从此他潜心医道,四方求师,终成一代良医。他还将平生经验所得,撰著《备急千金要方》30卷。他淡泊利禄,隋文帝征他做国子博士,不就,唐太宗召他做谏仪大夫,又固辞。他心怀仁慈,“务行阴德,济物为功”,到处济困扶贫,广施医药,活人无数,被称为“孙真人’。他善炼气养神,精通养生之道,年过百岁,视听不衰。

        综上所述,仁者爱人,豁达快乐,心无偏私,因而人益寿延年。这大约是古今不易的一条规律。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