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果留意会发现经常有人“没病闹病”。所谓“没病”,是说经医生检查确实没有什么躯体疾病,所谓“闹病”,是说当事人诉说并且表现出这样那样的躯体症状。就是这样没病却要闹病,您说怪也不怪?本文结合心理咨询个案,谈谈几种这样奇怪的病症。
疑病症:总是疑心自己身体有病的女工
“我今年25岁,技校毕业后在一个纺织厂里上班。我有很多毛病,最大的一个毛病,就是做什么事情我的手总是发抖。上班之后,我总是不开心,许多事情总是不顺。一个普通工人,和体力劳动差不多的一种工作,让我很不满意,我时刻期待着以后会转变,比如当会计,因为现在我正在进修会计专业。我对自己要求又比较高,虽然实际上自己也不是多么差,可我总是感觉我还很不成功,很不成熟,这让人感到特别失望。我周围的人都有男朋友了,有的都结婚了,可我至今还没有男朋友。其实我的条件也算可以,但总是没有满意的,谈了几个老是不成功。这让我越来越封闭自己,经常一个人胡思乱想。我感觉身体的毛病越来越多,除了感觉手抖外,头晕脑胀,胃口不好,失眠健忘……我和别人说起自己的毛病,别人说我是多疑。到医院查过好多次,医生都说没有什么毛病。可我就是不相信,总是怀疑身体这里有病,
那里有病。为此我疑虑重重,我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
当人感到身体不适,忧虑自己的身体情况,时时顾虑自己身体有毛病,甚至怀疑自己患了什么不治之症,常向别人申诉,也常找医生做检查,虽然查不出病来,却总是怀疑自己有毛病时,这就是“疑病症”了。疑病症患者在诉述病史时,常以迫切心情详细描述症状,连一点细节也不遗漏。他们表现出对自己身心健康的过度关注,对健康估计过坏,有时稍有一点不适,便表现出高度的敏感、关注、紧张和恐慌,并反复思考是否患上了某种疾病,有时还将一些道听途说的情况联系起来变成自己的症状,从而使自己经常处在对疾病持续而强烈的恐惧之中。有些患者把病史背得滚瓜烂熟,而且熟练地应用医学词汇,绘声绘色地表述自己如何不适。他们的思想和言语完全集中在症状上。当医生经检查得出否定的诊断时,患者常常断定医生的诊断是不可靠的,因此无法消除和摆脱内心对疾病的疑虑和恐惧。其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地去换医陨检查,以寻求所谓“更好”、“更可靠”的诊断和治疗。
人为什么出现疑病症呢?主要缘于心理因素,如来自生活的压力,在躯体疾病以后通过自我暗示或联想也可出现,这样的人往往具有敏感、多疑、固执、过分追求完美等个性心理理特征,有些是因为对医学知识的误解等,最重要的是心理防卫机制出了问题。疑病症状是由于个人无法应付困难而产生的退缩行为。患者对健康和疾病的过分关注和烦恼疑虑,实际上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转移,是逃避现实压力的一种方法,以便把生活中遭遇到的一切不顺心的事,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挫折和失败归咎于某种或某几种“病”。这样,可以减少心理上的压力和焦虑,从而面对麻烦的生活境遇能够有
一份心安理得。可见,疑病症是“不幸”的避难所,是心理上的一种自我保护。这个女孩就是在自己多疑、过分追求完美等个性基础上又遇到了工作、恋爱等压力,便出现疑病症来逃避压力了。
体化症:恋爱受挫一病不起的少妇
“我的病最重的时候是在结婚前,那时20多岁吧。我那会儿病得很重,浑身没劲,心虚出汗,神经衰弱,睡眠好,有时候整夜整夜地睡不好觉,时常头疼得厉害,上班也坚持不住了,就在家里养病。记得那时我正谈第一个男友,是别人介绍的。他高高的个子,人长得也不错。父母说挺好,说小伙子人挺老实,家里挺本分,我父母就同意了。我那时什么也不懂,也就听父母的,父母说好就好呗。我们那个地方比较保守,我们的接触很少,来往几次我总也没有找到现在女孩们说的那种心动的感觉。他的确不坏,但是,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对我的心思,我一点没有想见他的欲望。那时候我不知道什么叫谈恋爱,以为人挺老实,听父母的就是了。再加上我是个心特别软的人,我也就没和父母说不同意。可是,我心里的感觉告诉我,他不对我的心思,和他在一起一点没有那种感觉,不愿意见到他。就是在那段日子前后,我慢慢就病倒了。家里看我病成那样子,于是就退婚了。退婚后家里真没敢往好处想,做了最坏的打算。可是事情真怪,不久,我的病竟慢慢地好了。病好了,别人就介绍了第二个男友,这个人我一见面就对心思,他就是我现在的丈夫。”
假如一个人患有许多身体不适的症状,如头疼、头晕、耳鸣、胃口欠佳、恶心、心跳、胸前闷痛、腰酸、背痛、四肢无力、消化不良、拉肚子、便秘、阳痿、月经不调等等,长年感到这些不适,而身体检查却查不出特别的躯体毛病,可能与心情有关时,就可能属于“体化症”了。“体化症”又称“躯体化障碍”,指一个人在遭遇挫折或心理上出现问题后,出现的对挫折的反应的“躯体化”主要以身体的症状呈现。这些身体症状通常与自律神经系统或内分泌系统有关,因长久的心理紧张或颓丧,这些系统出现障碍。我们平时所说的“神经衰弱”就是体化症。由于所谓“体化症”的躯体症状,与内科性质的各种躯体疾患不易于区别,所以,假如我们患有许多种躯体症状时,最好先请医生做内科检查。确认没有内科性质的躯体毛病,而且有各种迹象显示与心理因素有关,再以“体化症”来进行心理治疗。
这位女士的病就是体化症,是心病跑到了身体上。面对男友不能接受又不能拒绝,这是多么激烈的内心冲突?这是多么强大的内心压力?人的心灵世界总要给冲突和压力找一条出路。于是,身体有病了而且病得很重,于是,退婚顺理成章了,于是,此后病症就逐渐消退了。
转化症:双腿突然不能站立的女孩
小喻是一位17岁的女中学生,平时怕上体育课,又胆小爱面子。在一次
当一个人遭遇到剧烈的心理打击或挫折,身体上忽然发生运动系统的障碍,如肌肉麻痹或抽动,或出现感觉系统的毛病,如失掉视力而看不到,听觉发生障碍而听不到,等等,等到心理挫折消失后,这些躯体障碍也就很快消失而复愈,这种情况就属于“转化症”。这个女孩双腿麻痹不能活动,就是心理压力突然导致的转化症。转化症也称转换性障碍,是歇斯底里症(或叫癔症)的一种状况。这种障碍的特点是急性发作,所呈现的身体障碍都属于随意肌肉及感觉器官所管的功能,是功能上一时性的障碍,容易恢复。另一特点是病人自己对这些障碍的发生并没有紧张或操心,甚至有点漠不关心的倾向。因是心理打击而发病,要就心理的挫折进行心理治疗。医疗得当,病情会好转,也会完全恢复的。
嫌形症:感觉自己长得很丑的男孩
“我是一名重点高中的男孩,从高一第二学期开始,我慢慢开始注意起自己的容貌,经常围着镜子转,从此我的心情也变得郁郁寡欢了。今年,我无意间发现自己长得很丑,特别觉得鼻子长得不美观,便对它实行了‘残酷’的手段。其实,我的鼻子挺好的,爸爸的鼻梁挺高的,我很像爸爸。可是人有时就是那么愚蠢。我整天对着镜子照,想法整治鼻子,比如用小夹子夹住鼻翼,想用人工的方法使其更高些。最近,我感觉鼻翼时高时低,软软的,骨头好像消失了似的,鼻梁也时高时低。这下我很担心,我的鼻梁是不是断了?已经过去两个月了,我的鼻子没有好转的迹象。现在,我很烦,特烦,我不知道我的面容以后会怎样,很后悔当初的举动。我非常想知道,我的鼻梁能恢复吗?我的鼻子会出现大毛病吗?”
有一些人心理上缺少信心,过分关注自己身体外貌,认为自己的身体某部分丑陋难看或不理想,并且总是想办法去纠正,不顾医生的劝阻盲目要求治疗甚至手术整形。这种身体上的丑陋或缺陷不是真实的,而是当事人心理上对自己的不满或嫌恶,是心理的问题。可是,因为把注意力过分放在自己身体的有关部分,也就总是认为自己的躯体或面容有问题。这叫作“体形嫌恶症”,简称“嫌形症”。最常见的例子是,男性嫌自己的鼻子不高、不正,个子不高,等等;女性嫌自己嘴巴不好看,没有双眼皮,脸上有斑点,乳房不大,等等。这个男孩是典型的嫌形症。之所以嫌恶这一部位或那一部位的原因,往往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比如,鼻子作为突起的器官,往往象征男性性器官,因而嫌恶自己的鼻子不好看的男性,往往是对自己作为男性的整体自信的缺乏。再如,嘴巴往往象征了女性性器官,因而嫌恶自己的嘴巴不好看的女性,往往是对自己作为女性的整体自信的不足。总之,这些人的问题关键是心理上缺乏自信,有较重的自卑感,却投射到自己的身体外貌上来,从而导致心情压抑,不敢与人交往,严重影响社交活动。因此,关键是帮助当事人建立自信。如果不能重建自信,什么办法都是白白浪费钱财精力。上面的男孩就是经过心理咨询,重建了自信,学会了接纳自己,也就不再为容貌而烦恼了。
读过上面的故事,不要嘲笑他们。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这样,明明是遭遇了心理上的困难与挫折,却表现为躯体的症状。所以,当我们身体有许多不适的现象时,先要找医生诊断。排除了身体疾病之后,就要从心理方面重新考虑问题,积极地进行心灵的自我救助,或者求助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进行心理调节,化解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状况,寻求心理平衡,从而使躯体症状不治而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