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情志调摄 > 正文
  • 情志失调与糖尿病

  • 来源: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08-03-15 15:58:48
  • 核心提示: 消渴病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糖尿病,传统中医观点认为:消渴病与情志失调关系十分密切,不可忽视。长期的过度精神刺激,情志不舒,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郁化火,可上灼畸胃阴津,下灼肾阴;或思虑过度,心气郁结,郁而化坐:心火亢盛,可损耗

     

    消渴病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糖尿病,传统中医观点认为:消渴病与情志失调关系十分密切,不可忽视。长期的过度精神刺激,情志不舒,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郁化火,可上灼畸胃阴津,下灼肾阴;或思虑过度,心气郁结,郁而化坐:心火亢盛,可损耗心脾精血,灼伤胃肾阴液从而导致消渴病的发生。

    现代研究证明,情绪不稳定,神经内分泌功能誊调,可使肾上腺素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功能

    使胰升血糖素分泌增月口仰磊发或加重糖尿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型糖尿病垄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毽粤素包括严重或长期的精神紧张、营养过剩、肥胖及警少体育运动。精神紧暑长屠医情志致病的范畴。近年来我在临床上观察发现,3040岁的中年人糖尿病发生较10年前明显增多,且以脑力劳动者多见。这与他们人到中年,积极参与社会竞争,工作、生活、学习、家庭各方面压力较大是密不可分的;另外还发现糖尿病患者有半数左右的入在发病前有情志失调病史。

        情志失调可加重消渴病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精神神经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是近数十年来中外学者所公认的。因伴随着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心理压力,会引起某些应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如生长激素、去!肾上腺素、胰升血糖素及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这些激素都是升高血糖肇激素,也是胰岛素的对抗激素,这些激素的增加,势必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祖国医学亦认为,消渴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熳性疾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根治的方法。因此罹患此病者由于病魔缠身而忧愁不安,以致肝气不疏,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上灼肺胃,则见口鼻干燥,烦渴多饮等上消症状。甚则肺阴亏耗,阴虚火旺,肺失宣降可见痨咳;气郁化火,燔灼中土,可见多食易饥,便秘.久则气血化生乏源而见消瘦乏力,四肢痿软,重则成痿证;气郁化火,下动节阴,使肾之封藏失职而见多尿,重则如膏如脂,目久则肝肾精血大亏,不能上荣于头则见眩晕耳鸣,视力F降,或见阳痿、早泄、肾功能减退等。情志失调可导致气血正常运行失调,怒则气E.气血上冲于头,轻则发为中风而致半身不遂,言语不利(中经络);重则昏迷不省人事(中脏腑)。气滞血瘀,络脉瘀阻形成胸痹心痛证;瘀阻肢端而发为糖尿病足。总之消渴病是多脏腑、多器官受累,症状错综复杂的拿身病变,而情志失调,气机紊乱,气血津液输强代邕奉常贯穿了该病的培终,是本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调理情志防治消渴病

        鉴于情志失调可引起哨渴病的发生与发展,因此I凋理情志对于消渴病的防治就有重要意义。中医学坠l为,肝主疏泄,调节气血津I液的代谢。肝失疏泄,则气盂津液代谢失常,而使消渴病情加重。所以,消渴病患善应心情舒畅。临床上理察,许多患者在发病前都蔓不同程度的精神创伤,发病后又忧心忡忡,每使病势加I剧,或迁延难愈。因此疏旺调理情志实乃扭转病势,笙短病程的一个契机。现代医学也认为,心理治疗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原则,其内容l主要是解除患者疑虑、担1心、害怕的心理。研究表日月.,不良情绪可引起神经内分泌紊乱而导致血糖升高,从而加重糖尿病。因此糖尿病的防治原则由“三驾马等:’增至现在的“五驾马车”,其中增加的就有心理疗法。应教育糖尿病患者王确对待疾病,“既来之,则安之”,针对每个患者的病情和心理、性格特点,循循善诱,耐心开导,使病情得以好转。消渴病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糖尿病,传统中医观点认为:消渴病与情志失调关系十分密切,不可忽视。长期的过度精神刺激,,情志不舒,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郁化火,可上灼肺胃阴津,下灼肾阴;或思虑过度,心气郁结,郁而化火:心火亢盛,可损耗心脾精血,灼伤胃肾阴液从而导致消渴病的发生。

        现代研究证明,情绪不稳定,神经内分泌功能誊调,可使肾上腺素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功能亢进,抑制胰岛素分泌,或使胰升血糖素分泌增加而诱发或加重糖尿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型糖尿病发病是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包括严重或长期的精神紧张、营养过剩、肥胖及缺少体育运动。精神紧张属中医情志致病的范畴。近年来我在临床上观察发现,3040岁的中年人糖尿病发生较10年前明显增多,且以脑力劳动者多见。这与他们人到中年,积极参与社会竞争,工作、生活、学习、家庭各方面压力较大是密不可分的;另外还发现糖尿病患者有半数左右的人在发病前有情志失调病史。

        调理情志防治消渴病鉴于情志失调可引起消渴病的发生与发展,因此调理情志对于消渴病的防治就有重要意义。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调节气血津液的代谢。肝失疏泄,则气血津液代谢失常,而使消渴病情加重。所以,消渴病患者应心情舒畅。临床上理察,许多患者在发病前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创伤,发病后又忧心忡忡,每使病势加剧,或迁延难愈。因此疏旺调理情志实乃扭转病势,缩短病程的一个契机。现代医学也认为,心理治疗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原则,其内容主要是解除患者疑虑、担心、害怕的心理。研究表明,不良情绪可引起神经内分泌紊乱而导致血糖升高,从而加重糖尿病。因此糖尿病的防治原则由“三驾马车:’增至现在的“五驾马车”,其中增加的就有心理疗法。应教育糖尿病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既来之,则安之”,针对每个患者的病情和心理、性格特点,循循善诱,耐心开导,使病情得以好转。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