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情志调摄 > 正文
  • 梅核气 须“心药”医

  • 来源:健康报 作者: 时间:2008-03-08 14:35:14
  • 核心提示: 近年来,老王时觉咽部有东西梗堵,忽畅忽塞,胸中窒闷。每遇工作生活不顺心,则梗堵感加重,咯吐不能出,而一旦聚精会神,工作忙碌之际,则喉部异物感消失,呼吸舒畅。看西医,诊断为咽部神经官能症。服药数月,始终不见好转。又投中医
        近年来,老王时觉咽部有东西梗堵,忽畅忽塞,胸中窒闷。每遇工作生活不顺心,则梗堵感加重,咯吐不能出,而一旦聚精会神,工作忙碌之际,则喉部异物感消失,呼吸舒畅。看西医,诊断为咽部神经官能症。服药数月,始终不见好转。又投中医,中医说是“梅核气”,由气而生,并无良药可治,最好的疗法是清心养性。

      梅核气指咽喉中有异常感觉,如梅之核阻于喉部,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故名之。此病以妇女为多见,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咽部神经官能症、癔球、咽异感症。

      中医认为,梅核气的发病原因,是由于精神情志刺激,以致气机不利,肝郁脾滞,运化失司,津液不得输布,积聚成痰,痰气互结于咽喉而致。此病患者常有多愁善感,性情抑郁,好生疑心,特别注重自身某些细小变化等性格特点。患者的喉部异物梗阻感,常常在遭受某种精神刺激或心境不良时出现,且每因情绪波动或过度疲劳而明显加重。发病时,患者做空咽动作常觉梗阻明显,然而却不妨碍进食。当患者处于紧张工作状态或专心欣赏文娱节目,或心情舒畅时,可全然不觉梗阻。更年期妇女因体内激素的变化,更易罹患此疾。

      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对梅核气的治疗,必须注重心理疏导,用语言等消除或减缓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清代名医叶桂在《临症指南医案》中,便一再提及“惟怡悦开爽,内起郁热可平”,“各宜怡悦开怀,莫令郁痹绵延”,“必得开爽,冀有向安,服药以草木功能,恐不能令其欢悦”等。叶氏施治时强调“务以宽怀解释”,消除其心因。

      培养琴棋书画、钓鱼养花、游玩饲鸟等兴趣爱好,被称为情趣疗法,这是治疗梅核气的有效手段之一。它有利于转移患者对咽部的过分注意,陶冶人的性情,使之在不良社会或心理因素刺激时,能够较快地借助多种兴趣途径来转移自己的思想,尽快从不良心理状态中摆脱出来,从而达到心理的平衡。

      此外,气功、太极拳、生物反馈疗法和情志相胜疗法等,对于梅核气的防治均有积极意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