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心理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不能控制,事后又容易自责,还有神经质、固执、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头痛、记忆力下降等类神经症症状。临床上称之为“更年期综合征”。严重者可似精神病表现,出现“更年期抑郁”、“更年期偏执”。这些精神症状的发生机制,与体内的5一羟色胺、内啡呔等神经递质有关,也与个体的性格、职业和文化背景等有关。更年期阶段出现的心理障碍大致可分为三种:
围绝经期神经官能症
主要由内分泌紊乱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成。可有头痛、失眠、心动过速、血压不稳定、潮热或畏寒、胸闷、敏感多疑、烦躁不安、易激动等症状,也可有癔病发作。临床上比较多见。
还有些人出现咽喉部异物感,俗称“梅核气”,患者咽喉部似有异物堵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查无体征,久治无效,与精神状态有关,实质是一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咽喉部肌肉收缩异常。
围绝经期抑郁
可表现为情绪低落,心灰意懒,对什么都没兴趣,高兴不起来,对生活态度悲观消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失去信心,随着绝经,生育能力的丧失,有种“完成了女人的历史使命,步入老年”的感叹和悲哀;性角色意识淡化,认为自己已经没有了女性的魅力,不再能吸引丈夫了,对性生活失去兴趣,性欲减退,充满自卑;想到的都是一些不好的事情,自我苛求和自我责备,即使是一些很成功的职业女性也会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很失败。严重的抑郁可有自杀想法,认为活着没有意思,不如死了好。还有的中年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因抑郁焦虑而出现烦躁不安,变得挑剔而难于相处,她们挑剔正值青春反抗期的儿女,强化了儿女的反抗意识,破坏了过去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对丈夫也是百般挑剔,整日在家唠唠叨叨使家庭关系紧张恶化,自己和家人都很痛苦。
围绝经期偏执状态
常见到的是嫉妒妄想和关系妄想,患者变得敏感多疑,怀疑丈夫移情别恋,怀疑同事或周围的人跟自己过不去等等,妄想的内容比较固定,与现实环境联系密切,妄想对象多为亲属和周围的人。患者对妄想内容坚信不移,无法说服。
心理障碍的发生主要与三方面因素有关:
1)心理社会因素:随着绝经而来的生殖生命的结束,对妇女是生理和精神上的应激;
2)素质因素:具有神经质倾向和情绪不稳者容易发生;
3)躯体因素:各种原因引起的过早绝经,营养不良者亦容易发生。为了预防更年期的心理障碍应该做到:
①科学地安排日常生活。如坚持锻炼,保持生活规律化,对数十年的好习惯,不要轻易改变,因改变生活习惯会造成应激,对身心健康不利。
②劳动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源泉。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大脑的衰老和身体其他器官的衰老一样,取决于健康状况。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以锻炼脑力,不仅可以改善脑血流的运行状态,推迟脑细胞的萎缩,而且可以了解社会的各种变化,学习到最新知识,使自己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心胸更加开阔。
③发掘内在才能。很多女人年轻时,因忙于工作照顾家庭孩子,没有时间去发掘自己内在的天资和才能。当她们进入更年期以后,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向着新的人生目标发展、再去学习一门新的学问或技术。以使自己精神充实愉快,顺利度过多事之秋。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