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情志调摄 > 正文
  • 心情抑郁是妇科病的大敌

  • 来源:39健康网 作者: 时间:2008-02-15 09:38:46
  • 核心提示: 宋代妇科名家陈自明在《妇人良方大全》中指出:“凡医妇人,先须调经。”对月经病的调治原则是:调经先须调摄情志,究此理源于《内经》,因于妇女多郁。 《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
        宋代妇科名家陈自明在《妇人良方大全》中指出:“凡医妇人,先须调经。”对月经病的调治原则是:调经先须调摄情志,究此理源于《内经》,因于妇女多郁。

        《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古人对妇科疾病与七情内伤对脏腑相互之间的影响是很重视的,

    心情抑郁,不得疏泄,易导致月经不调,甚至经闭。

        调摄情志是陈氏调经学说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如在《室女经闭成劳证论》中指出:“盖忧愁思虑则伤心,而血遂竭,神色先散,月水先闭。且心病则不能养脾,故不嗜食。脾虚则金亏,故发嗽。肾水绝则木气不荣,而四肢干痿,故多怒,鬃发焦,筋骨痿。若五脏伤遍则死。自能改易心志,用药扶持,庶可保生。”强调青春期女子闭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积思宿虑损伤心脾或暴怒气逆所致,这是有一定见地的。因积思在心,思虑过度则损伤心脾,脾虚则化源不足,冲任失养,而致形体消瘦及闭经。从另一方面看,暴怒伤肝而导致气滞血瘀,冲任受阻,而成经闭。所以陈氏提出“调七情,保神气”的调经原则,对后世妇科调经治肝深有影响。

        明未清初妇科名家傅山亦非常重视情志对月经病和血崩的影响。如他在《傅青主女科·郁结血崩》中指出:“妇人有怀抱甚郁,口干舌渴,呕吐吞酸,而血下崩者,人皆以火治之,时而效,时而不效,其故何也?是不识为肝气之郁结也。夫肝主藏血,气结而血亦结,何以反至崩漏?盖肝之性急,气结则其急更甚,更急则血不能藏,故崩不免也。治法宜以开郁为主。”傅氏调经,无论经期或先或后,经量或多或少,其病责之肝肾。强调妇人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治血病注重调气机,治杂病重视调肝、脾、肾。

        清代名家叶天士调经本“女子以肝为先天”,对月经病多从肝论治。秦天一对叶氏调经理论有如下评语:“观叶氏先生案,奇经八脉故属重要,其次最重调肝,因此女子以肝为先天。”

        在临床中观察中发现,痛经患者中,肝郁气滞型占大多数;在闭经患者中,肝郁气滞型占三分之一以上;崩漏患者中肝郁化火占三分之一,其次是肝郁气滞血瘀;在月经先后无定期患者中,肝郁占三分之一以上。

        说明临床常见的月经病均与肝的情态调节失常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直接关系为情态失调、失血、外邪侵袭等,间接关系为脾病及肝、肾病及肝等。所以月经病以肝之失调为多见,治疗当以调肝为主,七情病因在妇科疾病病因学中占重要地位,其范围广,理应引起重视,故大力提倡妇女月经期、妊娠期、产后期及更年期的精神调护,对于预防和治疗妇科病有重要的意义。

        正是:调经先须调情志,未病先防畅气机。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