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带来的压力
王先生是一家设计公司的员工,将近年底,任务堆成了小山,为了在放假前把任务赶出来,公司每天都要加班,将近一个星期了,王先生午夜2点前都没有睡过觉。一天,当妻子关心地将一杯热牛奶放到王先生面前时,王先生却冲妻子大发雷霆,说妻子婆婆妈妈打断了他的思路,妻子委屈地哭了起来,王先生更加心烦,深更半夜夺门而出……两人矛盾就此升级,王先生竟然提出了离婚,在朋友的劝说下,夫妻俩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在咨询师的引导下,王先生夫妇终于认识到,王先生的怒气实际上并不是由妻子引发的,只不过王先生长期积累的负面情绪,需要找一个“借口”来宣泄,而妻子成了替罪羊。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有类似于喷泉的特点。对于那些负面情绪,如果我们能够从多个出口将其宣泄出去,每股情绪流的强度都不会很大,但是,如果坏情绪得不到宣泄,压抑的结果,很可能是一次失控的爆发。临近春节,很多公司的工作任务增多、工作压力加大、生活规律被破坏,这些都是焦虑情绪和愤怒情绪产生的温床,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主动及时地调整这些情绪的意识。由工作引发的负面情绪除了来自工作任务本身外,年底的福利、奖金也是让很多人产生压力的重要原因。很多时候,不仅仅是没有得到奖金的人会产生失落、愤怒的情绪,一些拿到年终奖的人依然逃不掉负面情绪的困惑。张女士是一家外企职员,她的困惑是为什么同样工作,她的一个同事却比自己拿的奖金要高,从而引发了她一系列负面的思考———“老板是不是对自己不满?”“为什么偏偏自己受到这样不公平的待遇?”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曾提出一个“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对于公平的感觉,不仅仅受绝对报酬(即实际收入)的影响,而且还要受相对报酬(即与他人相比较的相对收入)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付出的劳动与所得报酬和周围的人作比较,如果觉得这种报酬不合理,就会产生不公平感与不稳定感,进而产生很多负面情绪。另外,临近春节,也是各家公司改制和裁员的时间,对未来的不可预测,使得很多员工陷入不安和焦虑中。
生活规律改变带来的压力
除了工作对情绪的影响外,临近春节,生活中很多其他的事情也会对我们的心理产生影响。比如说,高频率的经济支出,便是使很多人心理失衡的一大原因。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架奇妙的“支出天平”,用来衡量我们的情感、经济等方面的支出。如果我们的实际支出小于我们的预算,我们的心理便会产生“值得”的满足感,反之则会产生心理压力。佳节临近,是经济消费的高峰期,出门旅游、走亲访友、添置新衣用品,这些事物使人陷入花钱如流水的状态,常常使支出超过预算,有些人还会因此陷入经济危机,这无疑会给佳节增添焦虑的色彩。对于中国人来讲,春节期间走亲访友,请客聚会是联络感情的必备项目,但是,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聚会对于一些人来讲,也会造成不小的压力。比如,很多人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别人薪水比自己高;别人工作比自己风光;别人……总之,越比越失衡,越比越郁闷,本来欢乐的聚会,却成了负面情绪的摇篮。曾有一位大学毕业不久的同学打电话来,诉说自己的烦恼:“过年的时候,我肯定要见到那些同学了,我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他们,他们工作都很好,好像只有我一个人还飘摇不定……”一旦以这样一种心态去看待聚会,那聚会必定是一种心理负担。所以,认识到聚会的真正价值和真正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