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情志调摄 > 正文
  • 身静·心静·清静

  • 来源:中药网 作者: 时间:2007-12-30 08:48:45
  • 核心提示: 古代哲学家老聃在《老子》中有句养生名言:“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是谓复命。“这句话译成现代汉语是说:生机蓬勃的万物,最终都要回归到其初始状态;返回到自己的初始状态的过程,就叫“静”,亦叫返回自然。

       古代哲学家老聃在《老子》中有句养生名言:“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是谓复命。“这句话译成现代汉语是说:生机蓬勃的万物,最终都要回归到其初始状态;返回到自己的初始状态的过程,就叫“静”,亦叫返回自然。    

        被传统养生保健奉为经典的《黄帝内经》,对此亦有极其精辟的论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什么意思呢?唐代注家王冰的解释是:“恬淡虚无,静也。法道清静,精气内持,故其气从,邪不能为害。“这就是说,一个人只要恬淡虚无,虚极静笃,其体内精气就会内持而不耗散,从而使得外邪无可乘之机.病无从生。

        有鉴于此,历代养生学者都特别强调“静里乾坤“。怎样“静”?综合专家意见,应从身静、心静与清静入手:

        身静   身静是生理的静,与动构成一对辩证的对立统一。流水不腐,户枢不蠢,生命在于运动,然而,动必有节。唐代名医孙思邈精辟地指出:“养就是说,一个人的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务必量力而行,切忌“硬撑“,千万不可当拼命三郎;务必劳逸结合,确保有效的休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体力劳动者的有效休息是读书看报之类的脑力活,脑力劳动者的有效休息是诸如打球、做操之类的体力活。

       心静   心静是心理的静,与躁构成一对辩证的对立统一。《淮南子·原道训》说:“夫精神气志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为老。“所谓静为躁君,静者寿,躁者夭。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静后大脑会分泌一种快乐物质—脑啡呔,使人产生愉悦感,进而促进健康。那么,一个人如何方得心静?稽康《养生论》指出:“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息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不顾,非食而后抑也。

       清静   清静指环境而言。人是以家庭为单位而立于社会之林;所以,清静主要囊括家庭环境内外的清静。前者,是家庭成员的同舟共济,把家庭经营成为成员休养生息的港湾,生命活力的补给源泉;后者是街坊邻里的和睦共处,同舟共济。

        家庭内环境的清静与家庭外环境的清静,都是以“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合金,臻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身静、心静、清静互为制约,互为促进,其中以心静为轴心。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