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情志调摄 > 正文
  • 忍一时风平浪静 退一步海阔天空

  • 来源:生命时报 作者: 时间:2007-12-21 08:00:39
  • 核心提示: 忍字心头一把刀,可见做到容忍何其不易,有时甚至要承受锥心之痛。西汉名将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终成大器;孙膑装疯卖傻,最后收拾了庞涓……在国人心目中,忍耐是一种美德。在英雄的感召下,“忍”已经融入到国人的性格之中。
        忍字心头一把刀,可见做到容忍何其不易,有时甚至要承受锥心之痛。西汉名将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终成大器;孙膑装疯卖傻,最后收拾了庞涓……在国人心目中,忍耐是一种美德。在英雄的感召下,“忍”已经融入到国人的性格之中。

      凡事主张“和为贵”

      说到中国人的忍耐,就不得不提到儒、释、道合流造成的影响。首先,儒家中心思想之一就是“和为贵”。孟子曾提出“五伦”之说,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就教导国人,人与人的交往要遵从既定的原则,不可乱了章法。道家也强调“忍”和“避让”,在为人处事上,提倡打太极似的回旋策略;化解矛盾冲突时,经常强调退一步海阔天空。至于佛教,更是强调忍耐、宽恕,主张“慈悲为怀”,只要放下屠刀,即可立地成佛。

      在这些思想的感召下,忍耐在百姓中间扎下了根,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可以发现忍耐的精神。唐肃宗年间有位宰相,家中百口合住一处,看起来其乐融融。皇帝纳闷地问:“家有百口,矛盾不少,你怎么处理得这么好?”宰相答道:“全靠一个忍字。”

      善解人意者能忍

      香港城市大学曾对国人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西方人会通过四种方式解决矛盾,即对抗、回避、妥协和顺其自然。相比之下,遇到矛盾时,大多数中国人更愿意选择“妥协”。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中国人更容易和别人产生“共情”的缘故。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阿兹·凯萨尔的研究为此提供了进一步的解释。国人强调集体主义,相互依存程度较高。大家都希望通过人际关系明确自己的位置,所以更善解人意。

      这种能力不仅表现在“和平时期”,也表现在与他人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从小被教育,一旦发生了矛盾,应该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就会产生“共情”,对于他人的冒犯也更能容忍。

      忍耐就是大智慧

      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可见,孔夫子把“忍”看作人生智慧。至于越王勾践,更是“忍一时之气,争千秋之利”的典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之后,依谋臣范蠡之计向对手求和,并且入质吴国受尽屈辱。勾践归国后,卧薪尝胆,最终灭了吴国。这个故事教育国人,忍耐的过程也是磨练心志的过程,善于忍耐的人具有大智慧,更善于把握长远的生活。

      虽然忍耐是种美德,但需要提醒的是,忍耐也应有底线,如果你无论何时都一味地退让,那就不是忍耐,而是不折不扣的怯懦了。所以,面对别人无理要求时,你要勇敢地维护自己的权利。另外,忍耐也不是彻底放弃,而是好汉不吃眼前亏,韬光养晦再想长久之计。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