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情志调摄 > 正文
  • 知足常乐 享受安康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1-08 21:02:24
  • 核心提示: “知足常乐”是人们的一种处世哲学。其实,也是人生之宏旨、做人的准则。乐,是悦情绪的表现,故而有成语“喜形于色”。人欲求常乐,莫过于知足。在漫漫的人生长河中,人无时无刻不在追求自己欲望的满足,倘使欲望无限,那就难于

     

    知足常乐是人们的一种处世哲学。其实,也是人生之宏旨、做人的准则。乐,是悦情绪的表现,故而有成语喜形于色。人欲求常乐,莫过于知足。在漫漫的人生长河中,人无时无刻不在追求自己欲望的满足,倘使欲望无限,那就难于满足。于是,人生中的乐趣便自会离他远去。甚至是产生腐败与犯罪的温床。有一篇童话,是说有一位深山寻宝者,得知此山内有很多金银珠宝,他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在山之穹坳发现了灿烂夺目的宝物,探宝者喜出望外,无限地索取,他肩背手提,返回的途中,因过量负重,而累死于山路旁。人之所以对欲望不能满足,症结在于一个字。结局往往与背道而驰。因为是一种身心陶冶灵魂释脱精神升华生命洗礼;而并非是肉体抚慰无限占有物欲横流人生负重。乐,应是向内心输送活力和热忱,使身心经常处于安稳平衡的良好状态。世人不妨以巴基斯坦罕萨人的生活理念做一面镜子,对照一下自己,发现差异,自我矫正,觅寻欢乐,求得安康。

     

    从传媒得知,罕萨是一个美丽的山谷,极目远望,天地失去了边界。这里位于巴基斯坦东北部古丝绸之路,喀喇昆仑山、兴都库什山和喜马拉雅山汇合处,是荒凉的雪峰与陡峭悬崖之间,银白世界里突兀的一抹绿地,风光至美。世人誉称罕萨为巴基斯坦的香格里拉。据考察,这里很有可能就是詹姆斯.希尔顿在他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所描述的地方,也就是传说中香格里拉的原型。是一块田园牧歌式的净土,让人永葆年轻的地方。罕萨的地域不大,长161公里,宽5公里,约有土著居民4~5万人。鸡犬之声相闻,邻里长相往来。这里风景如画,恬静如诗。天地相连,视野开阔,顺应自然,超凡绝俗。

     

    罕萨距离我国新疆仅30余公里,位于海拔24 38米公尺高山上,包容在崇山峻岭之中,这里很久以来始终保持着人口平衡,难能可贵的是几个世纪以来从没有一个人因患流行病而死亡。现有年逾百岁的寿星40多人,90岁以上的老者多达数百人。如果说世外桃源是我国田园诗人陶渊明的理想和追求;而罕萨就宛如童话世界中精心描绘的世外雪源了。

     

    外界人说,罕萨的空气清新,颇有深山灵气;也有人说,罕萨有磁化神水,极具防病功效;还有人说,罕萨的饮食清淡,营养结构合理;更有人说,罕萨人经常活动,勤于劳作锻炼。但是,唯有最最重要的一点,却被人们忽略了,就是罕萨人具有独特的健康心理,他们对待人之生计,就是知足常乐。当然,这里的土著,似乎是与世隔绝,极少被世俗的功名利禄、尔虞我诈所污染,世代保持着心灵中那片童贞的晶莹。然而,他们的神思境界,并不比常人狭隘,罕萨人的民风纯朴,豁达大度,心情舒畅,精神愉悦,热情友好,平等和谐。他们之间,没有权势利益的纠纷,极少占有私欲的豪夺,更无名利争斗的倾轧,心平气和地安然度日,象是生活在充满爱的大家庭。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人与人之间彼此互助,过着清静纯朴的生活,能够使机体的神经及内分泌调整至最佳状态,抵御疾病的能力增强而有利于身心健康。罕萨人世世代代是乐天派,大都受过较高的教育,心地善良,年长者备受人们尊重。

     

    2003年,美国生命学家雷内·泰勒写出他在罕萨为时4年的考察报告((罕萨人健康秘诀),他引用了过去当地长老领袖弥尔的一句话,称这里是一方知足长乐之地

     

         于此,我记起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里有过这样一段话:无私无畏者,从心所欲;从心所欲者,其乐无穷;其乐无穷者,踌躇满志;踌躇满志者,无所奢求;一旦到了无所奢求的时候,人也就超脱万物了。这时,人才能清醒地看到自身的价值和生命的真谛。现代社会提倡致富,每逢新年人们都以恭喜发财为良好祝愿。然而,致富发财从来就没有量化的概念。就成了一些人追逐的“猎物。而今,甚至有人让失去了作为“货币”的真意。但是并非是现代发明,古已有之。人类社会自从远古结束了以物易物,出现了货币,,之后,就产生了私有,由此进一步发展为占有。于是,有人为钱而舍弃生命。地球人都知道生命之于人只有一次,延长生命时限,更是人们早已达成的共识。人为财死恐怕并非世人的初衷;不然,就不会人之初,性本善的古训了。这也是随着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建立的差异而演绎形成的。一句话“事在人为。西方有一则寓言:商人问:生命和金钱哪个重?,学者答:不同类相不能相比。’”知足,就是让人们在的追逐进程中,釜底抽薪,不是增加财富,而是克制人欲。知足之于欲念,有如藓苔之于树枝,有限制其生长的作用。 

     

         现代人讲养生,还有什么比知足更能给人以快乐的呢?清心寡欲,其乐无比。可能是,做平民比当官吏更容易知足,所以,古往今来寿星群体从来不接纳贪官。对于今天的富人说来,倘能换一种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来看养生,会感觉‘‘乐天知命者更富有。因为他已经拥有了所企盼的一切,而尚缺少的正是关爱生命。记得我的一位小学老师在我毕业时曾经写给我一句话:如果我们得不到我们所喜爱的,我们就必须喜爱我们所得到的。几十年来,我一直把它作为至理名言,镌刻在心扉。因为,它能让我享受快乐,并能将烦恼化作快乐,而且从不把烦恼施加于人。当然,知不足同样是人的长处、美德,但那指的是学识;而不是猎物。但愿人长久,知足享安康。

      摘自《现代养生》文/汪宝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