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承祯,号白云子,字子微,河南温县人,唐代著名的道士、养生家,活到89岁。司马承祯著作颇多,传至后世的有《修真秘旨》《天隐子》《修真养气诀》《服气精义论》等,其中以《坐忘论》最为著名,为其代表作,是研究其养生思想的最重要的材料。
司马承祯有一套完整的养生思想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他首先指出:“夫人之所贵者,生也。”“生者,天之大德也,地之大乐也,人之大福也。”意即是说生命是人最为宝贵的。接着,他进一步指出:“生之所贵者,道也。”“人之有道,如鱼之有水。”即若想长寿须讲究养生之道。因此,他告诫人们:故养生者,慎勿失道。”“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二者不相离,然后乃长久。”他还强调说:“我命在我,不属于天。修短在己,得非天与,失非人夺。”也就是说人的生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实行养生之道能否成功完全在于自己,这一具有唯物主义色彩的观点在当时也是很难得的。
既然行养生之道方可长寿,那么如何来实行呢?司马承祯在《坐忘论》中详细地阐述了他的养生之道。他的养生方法分为七个步骤:一是“信敬”。“信是修道之要,敬仰尊重,决定无疑者,加之勤行,得道必矣。”即养生者首先要在思想上相信,只要养生得法,必能长寿。二是“断缘”。“断缘者,为断有为俗事之缘也。”即断绝俗事的烦扰。三是“收心”。“夫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师。静则生慧,动则成昏。”故“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莫多思,多思则以知害恬。”即养生者须做到心无杂念,守静去欲。四是“简事”。他承认:“夫人之生也,必营于事。”然而“事非常则伤于智力,务过分则弊于形神”。所以“修道之人,要须断简事物,知其闲要,较量轻重,识其去取,非要非重,皆应绝之”。“于生无要用者,并须去之。”即养生忌做分外之事。五是“真观”。即养生者要善于观察、分析,不为外物所惑,做到“心舍诸欲”。六是“泰定”。要求养生者做到“形如槁木,心若死灰,无感无求,寂泊之至。”七是“得道”。“学道无心,神与道合,谓之得道。”“形神合同,故能长久。”即做到形神合一,神道合一。
司马承祯从自己的养生实践中总结出精髓理论,又糅合了道家的清静无为、儒家的正心诚意及前人的部分养生观点,自成一系,体系完备,在养生理论上达到了新的高度。他的清心寡欲的养生思想对后世养生理论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