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为一年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的到来意味着气象学上的春季真正到来了,开始逐渐进入温暖的春天。同时,今日起雨水开始逐渐增多,我国大部分地区都结束了下雪的季节。
基于以上节气特点,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四件事,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照顾自己的身体,预防和缓解多种春季和夏季常见病。
动起来吧
气温逐渐回升,万物开始复苏、萌芽,这是天地间阳气上升的迹象。人体也是个小宇宙,也会随着天地间气候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所以,春季人们应该注意阳气的生发之道。故而,《黄帝内经》中有“春夏养阳”之说。
所谓养阳,即是让自己的身体顺其自然的跟着大自然的节奏一起走,做一些让身体阳气生发的事情即为养阳。同样,动则为阳,静则为阴。《黄帝内经》中说道:“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因此,我们应该早睡早起,早晨到公园里、庭院里穿着宽松的衣服,去散步,跟太阳一起起床,并做一些伸展肢体的运动,以条畅我们的情志,这样有助于阳气的生发。
捂着点吧
雨水节气开始,气温虽然明显上升,但大部分地区仍有寒意。此时受寒则阳气容易郁闭,阳气得不到生发则会发生春季过敏。所以,“春捂”是预防春季过敏的重要环节。“捂”时的微微出汗与“动”时的微微出汗有同样的作用,都有利于阳气向外的生发。同时,捂着也可以防止春季风邪的伤害而发生过敏。
静下来吧
春季肝气实,风邪易盛。因此除了要适当的增加运动量,还要静下来。你一定被说晕了吧?其实,这是不矛盾的。这里说的静不是形体上的静,而是内心的静。跟第一条的“动”结合起来就是养生的至高境界——形动神静。形体的动,可以保证我们身体阳气的顺利生发,内心的静,则可以保证阳气不至于过亢。
正如《黄帝内经》中说的:“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这是说我们春季应该多播种、种植、奖赏,而避免杀生、惩罚。因为杀或罚时我们都是怒的、激烈的,这会令肝气实而变生中风等疾病,夏季也会因为春季阳气保养不利而发生寒证。这就是春季养阳,保证阳气生发的道理。
喝点水吧
说到这里,你是否觉得说错了?因为你可能听到不少关于雨水节气应该多健脾祛湿的说法。我可以肯定的回答你,没有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则记载:“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肝木若要生长顺利、旺盛还需要水的涵养,因为水能生木。从自然界来讲,春季万物复苏需要雨水的滋养才能完成阳气生发、成长的过程。所以,自然界会有一个自然的气候过程来完成这个让万物生发复苏的阶段,那就是雨水节气。这时的雨水对万物的生发有助其生长,同时防止春季风邪伤害的作用。换到人体也是同样道理,每日适当地少量多次饮水,可以平衡春季风邪的过亢。
当然,此时的南方如福建、海南等沿海地区潮湿非常严重,则需要另外对待,这时适当的健脾祛湿才是必要的。而大部分地区则是春季多风,“春雨贵如油”的季节,过于温燥、渗利的健脾祛湿药物则是不适宜的。相反,应适当饮水以使机体的津液气血达到平衡。
从临床数据来看,春季也的确是过敏、高血压、脑梗塞、脑出血、心肌梗塞等疾病的多发季节,更是风温、瘟疫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因此,明确了当前节气的特点,并进行相应的身心调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上四点是雨水季节我们应该重点注意的地方,你是否还有疑问呢?欢迎发评论来讨论哦!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