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二十四节气养生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二十四节气养生经 > 小暑 > 正文
  • 小暑养生

  • 来源:《二十节气养生经》 作者: 时间:2007-02-07 13:17:20
  • 核心提示:小暑时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度,时值公田7月7日前后。此时天气已热,尚未达到极点,所以称作“小暑”。时至小暑,已是绿树浓荫。炎热之感渐渐袭上来,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小暑是全年降水最多的一个节气,并会出现大暴雨、雷击

    小暑时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度,时值公田77前后。此时天气已热,尚未达到极点,所以称作“小暑”。时至小暑,已是绿树浓荫。炎热之感渐渐袭上来,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小暑是全年降水最多的一个节气,并会出现大暴雨、雷击和冰雹,  大暑小暑,灌死老鼠。的农谚,便是说这段时间雨量很大。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多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由于这段时间雨量集中,也正是防洪的紧张时期。

        农谚说:小暑一生雷,翻转倒黄梅。又说:“小暑之中逢酷热,五谷田禾多不结。”这是说小暑这天如果有雨,会使天气转为黄梅雨天,或者如果正是雨水充沛的小暑节气中遇到干旱酷热的天气,都会对农业的丰收不利。如此看来,小暑时的气候.对农业的丰收极其重要。

        小暑:三候为: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意思是说一到小暑节气,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凤巾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听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也就是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此时天气炎热,所以蟋蟀离开炎热的田野,到庭院的墙角卜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天空中可以看到老鹰飞翔在练习搏击的方法,也就是说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俗活说热在三伏,此时也正是将进入伏天的开始,我国民间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定为初伏的开始,过十天后的庚日为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一般情况下伏天共三十天,如果人伏日早,伏天便会有四十天,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过伏天的习俗在我国春秋时便已有记载,汉朝以后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伏”即伏藏的意思,小暑过后.天气炎热,蟋蟀到墙角避暑气,老鹰在高空避暑气,所以人也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所以我国一直有“歇暑”的习俗,古代帝王都有专为避暑而建造的宫殿。如宋朝在汴梁建造了碧玉壶、风泉馆及万荷庄,清代的圆明园、颐和园和避暑山庄等,都是很著名的帝王避暑场所。

        民间渡过三伏天的办法,要吃很多清凉消暑的食品。此时瓜果正好成熟,所以古人便将瓜果浸在刚刚从井中打上来的水中,等浸得很凉了再吃,由于瓜类比水轻往往漂在水面上,而李子等果品因比水沉则会沉人水底,所以名日“浮瓜沉李”。每到这一时节,家家户户浮瓜沉李,却为一件赏心乐事。三伏天民间的饮食很有特色,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除了排汗的食俗,我国还有“三伏天吃狗肉”的进补风俗。也有的地方以羊肉进补的。

        六月是荷花盛开的季节,炎炎夏日,池边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荷香飘远,赏荷是夏日消暑的雅事。农历六月初四是民间传说的荷花生日,古人往往剪桃笺为莲花瓣的样子,散人池中以为庆祝。荷花在佛教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佛教的极乐世界里,众生皆为莲花的化身,并且莲花还是宣告佛陀诞生而开放的花朵。

        此时,南方的两季稻已经成熟,所以南方亦有六月食新的风俗。所谓食新就是尝新米,具体日期城乡各地不一定相同。一般是小暑过后,逢卯日食新。在乡间,将割下的稻谷碾成米,做好饭先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请帮忙割禾的人一同吃尝新酒。在城市则一般买少许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以新上市蔬菜和酒肉,也谓之吃新。供品主要有苦瓜、丝瓜、茄子。俗谓苦瓜保佑大家,茄子保佑老婆。

        农历六月初一,在豫东和豫南,都有六月初一过小年的说法。特别是农村,更为重视。人们把这天当作庆祝丰收、祀求丰年的节日。这时,麦子刚刚打下不久,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农民的心头和眉稍。人们在屋中、院内、麦场里摆上供桌,放上馍、枣山(馍的一种)和桃、李等五种瓜果,用斗盛满新收的小麦,斗上贴红色的“福”字,然后焚香燃炮,祈求秋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后,人们高高兴兴地吃上一顿用肉、青菜、粉条、海带做成的“杂烩菜”。大人们在麦场里猜拳行令,孩子们边吃边耍,十分尽兴。

        农历六月初一过后,接着六月初六又是一个大节。所以,有的人家干脆把六月初六的活动揉到六月初一来进行。六月初六,民间称“炒面节”、“望夏节”、“闺女节”等,往往是相隔十里(5公里)八里(4公里),风俗就不大一样。不管怎样,节日就是吃、玩、走亲戚。而且这些节日都与出嫁的姑娘有关。农村的各家各户,在六月初一至初六其间,都要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款待后再送回婆家。俗语有:“六月六,请姑姑。”“六月六,挂锄勾,叫了大姑叫小姑。”

        六月六古称天贶节。在古代朝中要放假一天,以供大家回家去洗衣晒衣,朝庭也在这天晒龙袍及仪仗物品。在明代,“浣濯什器、沐发、浴猫犬。”俗传这天是太阳生日。凡阴暗的角落,都要去污选垢。人们把书籍、棉被、毛皮等放在日光下曝晒。相传此日曝晒可使衣服“经年不蠢”。这天妇女们还取木槿花和叶研汁以濯发去垢,俗叫“洗垢龊”。洗后又以各色绸结人物形簪于髻。同时,民间还有洗猫狗的习俗,因此有俗谚说:“六月六,洗狗畜”。据说这天猫狗洗了浴,今后不会到处拉屎。旧时,各寺庙还有晒经的风俗。憎尼集老妇,把收藏经卷翻晒一遍。所以民间还称六月六为“晒经日”。后来,人们认为这天的日光有苦味,能够杀菌消毒,经过翻晒的衣物、书藉,不怕腐烂虫蛀,就又把六月六叫做“晒霉日”,一直沿袭到如今。

      六月六,请姑姑的风俗便是这天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关于这一风俗还有一段典故。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宰相叫狐偃。他是保护和跟随文公重耳流亡到列国的功臣,封相后勤理朝政,十分精明能干。晋国上下对他都很敬重。每逢六月初六狐偃过生日的时候,总有无数的人给他拜寿送礼。就这样狐偃慢慢地骄傲起来。时间一长,人们对他不满了。但狐偃权高势重,人们都对他敢怒不敢言。

        狐偃的女儿亲家是当时的功臣赵衰。他对狐偃的作为很反感,就直言相劝.但狐偃听不进苦口良言,当众责骂亲家。赵衰年老体弱,不久因气而死。他的儿子恨岳父不讲仁义,决心为父报仇。   

        第二年,晋国夏粮遭灾,狐偃出京放粮,临走时说,六月初六一定赶回来过生日。狐偃的女婿得到这个消息,决定六月初六大闹寿筵,杀狐偃,报父仇.狐偃的女婿见到妻子。问她:“像我岳父那样的人,天下的老百姓恨不恨?”狐偃的女儿对父亲的作为也很生气,顺口答道:“连你我都恨他,还用说别人?”他丈夫就把计划说出来。他妻子听了,脸一红一白,说:“我是你家的人,顾不得娘家了,你看着办吧!”   

        从此以后,狐偃的女儿整天心惊肉跳,她恨父亲狂妄自大,对亲家绝情。但转念想起父亲的好,亲生女儿不能见死不救。她最后在六月初五跑回娘家告诉母亲丈夫的计划。母亲大惊,急忙连夜给狐偃送信。狐偃的女婿见妻子逃跑了,知道机密败露,闷在家里等狐偃来收拾自己。   

        六月初六早晨,狐偃亲自来到亲家府上,狐偃见了女婿就像没事一样,翁婿二人并马回相府去了。那年拜寿筵上,狐偃说:“老夫今年放粮,亲见百姓疾苦,深知我近年来做事有错。今天贤婿设计害我,虽然过于狠毒,但事没办成,他是为民除害,为父报仇,老夫决不怪罪。女儿救父危机,尽了大孝,理当受我一拜。并望贤婿看在我面上,不计仇恨,两相和好!”从此以后,狐偃真心改过,翁婿比以前更加亲近。为了永远记取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六都要请回闺女、女婿团聚一番。这件事情张扬出去,老百姓各个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接回闺女,应个消仇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利。

     

    小暑养生  居 )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荀子则进一步指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生有知亦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素问·保命全行论》亦云:“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道教经典《太平经》也反复论及重命养身、乐生恶死的主张。指出:“人居天地之间,人人得一生,不得重生也”,所以要珍惜生命。“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为此提出了“自爱自好”的养生学说,即“人欲去凶而远害,得长寿者,本当保知自爱自好自亲,以此自养,乃可无凶害也”。说明,只有通过自我养护和积极锻炼,才能得到长寿之躯。

        时当小暑之季,已进人伏天,此时气候炎热,人易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灵枢·百病始生》上说:“喜怒不节则伤脏”,这是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其一定规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它脏腑。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我国的气功中,讲究运气调息,要求气息出入于鼻端绵绵若无,其实本意并非在控制呼吸,而是通过呼吸调整心律,因为当人的心神不安静,心律便会不正常,心律不正常时,人的呼吸也就无法做到平缓,从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的养生术中,虽然主要宗旨是提高肾脏的机能,而其入门的基础,却是从调心开始的。在炎热的伏天,人体内的血流加快,心脏负荷大,所以保持心情的平静与愉乐便显得极其重要。

        在高温天气中,人们最应警惕的便是心力衰竭。对上海市民的一项专题调查

    小暑养生(起居

    显示,患心衰的人数连续上升,而且发病率已达19%,两年间的死亡率达到 37%,六年的死亡率高达82%。进入高温天气,内心脆弱者更会面临着突然心衰的可能。因此,医生提醒,高温天气一定要养好自己的“心”。据有关专家介绍说,心衰通常是由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进入高温天气,由于心脏排血量明显下降,各脏器的供氧能力明显减低,不少“内心脆弱”者就会引发心衰,患者最初可表现为活动后气短;此后随着病情的加重,对活动的耐受力也越来越差;到晚期,病人只能卧床休息。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易疲劳、食欲减退等症状。所以说,进入高温天气一定要注意养“心”。

        要想预防心力衰竭,平时就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要戒烟、少喝酒、适当控制体重、改善饮食习惯。对已确诊为心衰的病人,除应坚持药物的终身治疗外,病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需要做一系列的调整和改变,比如,饮食要低盐、控制水分的摄人、进食不可过饱,多食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品,多吃蔬菜以及适当运动,并保证充足的睡眠。

        在炎热的伏天,最易发生的季节病就是中暑。中暑主要是因为气温高,而环境通风差,使体热不能及时向外发散造成的。此时外出,应调整时间,避免中午高温时外出。有些老人在此季节中常感到烦躁,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甚至头晕、胸闷、恶心等这些症状中医讲是“暑伤气”,民间则说是“苦夏”。对此,可适当进补,以补充身体中气之不足。并且要保证睡眠的充足,并利用午睡时间,以弥补夜晚睡眠之不足。对于冷饮不可多吃。夏季适量吃冷饮可防暑降温,但冷饮吃得太多,则有害无益。胃肠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就会加快蠕动,缩短食物在胃肠里的停留时间,直接影响人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同时,由于夏季气温高,体内的热量不易散发,胃肠内的温度也比较高,如果骤然受到大量的冷刺激.有可能导致胃肠痉挛,引起腹痛。对于瓜果也不能过量食用。夏季瓜果对维持人体内酸碱度平衡有很好的作用。但是,过量食用,会增加肠胃负担,重则会造成腹泻。这是由于此节气中,阴气已生,所以生、冷、硬的食物便会对肠胃有所伤害。

        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此节气中,气温高、湿度大。木头,尤其是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如果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所以在此节气中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另外,此节气中很多人喜欢在室外露宿,这种习惯是不好的。因为当人睡着以后,身上的汗腺仍不断向外分泌汗液,整个肌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下降。而夜间气温下降,气温与体温之差逐渐增大,很容易导致头痛、腹痛、关节不适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

        总的来说,一年中最热的天气来了,而阴气也在这时候开始生长,所以不能过于贪凉,而应当适当使身体排汗降温,这样还可以排出体内的一些毒素,对身体是有好处的。而由于新陈代泄加快,所以饮食上,要注意营养,适当进行清补。并且要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及本人的生活习惯,将神补、药补、食补三者有机配合,灵活运用。

        古人说冬炼三九,夏炼三伏,是古代长期养生修炼的经验总结,现代科学证明,在炎热的高温天气中,人体内会产生出一种应急蛋白,可抵抗暑气对人体的伤害。由此可见人体本身有着适应不同环境生存的能力,在大寒大暑中锻炼身体,可提高身体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所以古人认为养生修炼得道的人可以“不避寒暑,百毒不侵。”而有些人由于身体虚弱,或长时间生存于适宜温度环境的人和孩子,其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较低,所以这些人在伏天中还是伏避暑气为妙,当然也不能躲在有空调的家里不出门,因为那样会使身体的适应能力更加下降。应当适当走出家门,做些适当的运动为好。如游泳,练太极拳或到避暑胜地去旅游等,都会使盛夏生活过得很充实而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小暑养生(运  动)

         一、小暑六月节坐功。

        《遵生八笺》中原文如下:运主少阳三气。时配手太阴脾湿土。坐功:每日丑寅时,两手据地,屈压一足,直伸一足,用力掣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治病:腿膝腰髀风湿,肺胀满,嗌干,喘咳,缺盆中痛,善嚏,哜右小腹胀引腹痛,手挛急,身体重,半身不遂,偏风,健忘,哮喘,脱肛,腕无力,喜怒无常。”

        小暑正值初伏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气候炎热,万物繁荣。本法以“小暑”命名,正是根据这一时令特点而制定的练功方法,适宜于小暑时节锻炼,可于小暑时开始,至大暑为止。夏多心病,暑又属火,火气亢盛,就会乘金,故肺病亦多见。坚持采用本法锻炼,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具体方法:每日凌晨三至七点时,双手按地,一腿弯曲,一腿伸直,用力活动三至五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津液咽人丹田九次。可治:腰膝腿部风温、肺胀、喉干涩、咳喘、坐骨酸痛、打喷嚏、右小腹涨痛、手抽搐、体重乏力、半身不遂、中风、健忘、哮喘、脱肛、腕无力,喜怒无常等症。

        二、失眠诱导功

        适应病症:失眠症

        具体方法:此坐功、卧练均可,严重失眠患者以练卧功为宜。(1)端坐于椅子上,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大腿与小腿呈90度角,躯干伸直,全身放松,下颌向内微收。全身放松。两眼轻闭,静坐23分钟后,意念想头顶百会穴,大约1分钟想肩井穴、膻中穴、中丹田、

    会阴穴、大腿内侧血海穴、阴陵交、内髁下照海穴、涌泉穴、大脚趾、二脚趾、三脚趾、四脚趾、小脚趾、涌泉穴,想两涌泉穴以泡在水里,然后想外髁的申脉穴、悬钟穴、阳陵泉、风市穴、环跳穴、会阴穴、命门、中丹田、血海穴、阴陵穴、三阴穴、涌泉穴;两涌泉泡在水里,以上为一遍。最严重的失眠,三遍也可完全人睡,意念穴位。(2)卧式,仰卧与侧卧均可,以舒适为度,意念穴位与坐式同,每个穴位想半分钟至一分钟,不要太快,病情重

    者,也可由家属坐在病人床边,小声念上述各穴位,念到何处病人应想到何处,声音逐渐放低,音调要平,不可忽高忽低,忽快忽慢。   

        二、失眠诱导功   

        适应病症:内分泌紊乱。   

        具体方法:双腿并拢站立,双臂自然垂下,两掌心贴近股骨外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却除心中杂念。两掌在身前,两掌相合,大指向上,两臂要伸直,左掌转向上,左肘向后撤,两掌向左侧划圆弧,至右前臂,紧贴左肋为止。大指转向上,两掌随腰转回正中,两臂伸直,然后右掌翻转向上,右肘向后撤,两掌向右侧划圆弧,至左前臂紧贴右肋为止。向左划圆弧再向右划圆弧为1次,共做12次。   

        四、吸气退烧功

        适应病症:退高热及内伤发热。

        具体方法:端坐于床上,两手向后撑按床上,头向后仰,面朝天,用嘴做深细匀长之吸气,随吸随咽下,稍闭气后,再慢慢的呼出来,一吸一呼为一次。共做64次动作。

        五、搓腹意守功

        适应病症:阴茎痛,睾丸炎。  

        具体方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膊,提肛,净除心中杂念。全身放松,两手掌相互摩擦至热两手内劳宫紧贴肚脐下四寸,腹股沟上两侧,摩擦64(一上一下为一次)。然后全身放松,垂手站立,意守归来穴处五分处20分钟。每晚临睡前做一次。

        六、搓灸腹部功

        适应病症:多汗症。

        具体方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全身放松,两手掌相互摩擦至热,搓肚脐两侧,一上一下为一次,共摩擦108次。用艾卷灸肚脐两侧各三寸五分处,灸20分钟,每天1次。

    小暑养生(  食)

    夏季饮食不洁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元凶,如痢疾、寄生虫等疾病,若进食腐败变质的有毒食物,还可导致食物中毒,引起腹痛、吐泻,重者出现昏迷或死亡。饮食偏嗜则会造成营养不良。饮食偏嗜有过寒过热之偏,五味之偏。多食生冷寒凉,可损伤脾胃阳气,因寒

    湿内生发生腹痛泄泻,偏食辛温燥热,可使胃肠积热,出现口渴,腹满胀痛,便秘最终酿为痔疮;五味之偏是说人的精神气血都由五味滋生,五味对应五脏,如酸人肝,苦人心,甘人脾,成人肾。若长期嗜好某种食物,就会使脏腑机能偏盛偏衰,久而久之可损伤内脏而发生

    疾病。如偏食咸味,会使血脉凝滞,面色无华;多食苦味,会使皮肤干燥而毫毛脱落;多食辛味,会使筋脉拘急而爪甲枯槁;多食酸味。会使皮肉坚厚皱缩,口唇干薄而掀起;多食甘味的食物,则骨骼疼痛头发易脱落。重要的是由于嗜好偏过,不但会导致营养不良,而且还能伤及脾胃以及其它脏腑,而导致脚气病、夜盲症和瘿瘤等疾病。所以在食疗养生中,饮食五味(酸、苦、甘、辛、咸)要适宜,平时饮食不偏食,病时饮食讲禁忌。如《千金要方·养性序》所说:  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人在大饥大渴时,最容易过饮过食,急食暴饮。所以在饥渴难耐之时,亦应缓缓进食,另外在没有食欲的情况下,也不能勉强进食,过分强食,梁代医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指出:“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   

        人们都知道冬令进补,对夏天可否进补,如何进补却不太了解,其实此节气中正是夏季进补的时机。例如,老人们冬天老发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此时这些病正好缓解,正是进补的好时机。夏领进补得好,冬季就可少发病或不发病。夏令进补对肺肾阴虚的可选用百合10、莲心10、香薷10、佩兰10、熟地10、当归12、甘草6水蒸服,有去暑健脾养阴润燥的作用。   

        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哮喘、肺阴虚的老人,可取猪肺一只,反复灌洗清洁,至汽锅中蒸,取其汁服用,一只猪肺可蒸2—3次,淡食。猪肺有滋阴益肺,润燥的功用。久食猪肺汤对上述疾病有很好防治作用。   

        对冠心病、高血压、肥胖症或胆固醇、甘油三脂高者可用鸭肉作滋阴清虚热,补血解毒之用。熟鸭肉与西瓜里皮切成细丝至于盘内加入适量盐、味精、麻油、蒜末即可食用。西瓜皮有清热降火,利尿消暑的功用,二者合服是老人夏令进补消暑的佳品。   

        当气温高时,人体消化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食欲神经受到抑制,饮食营养的调理和水分的补充至关重要。膳食应多样化。从营养学观点出发,煮沸后自然冷却的凉开水最容易透过细胞膜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促进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习惯于喝白开水的人,体内脱氢酶活性高,肌肉内乳酸堆积少,不易产生疲劳。纯净的白开水容易解渴。为了健康,不渴时也要主动喝点水。此外,夏天喝绿豆汤可以解热毒、止烦渴。茶叶水防癌,荷叶粥、薄荷粥、百合粥、菊花粥等对风热感冒者、高血压患者及患有眼科炎症者均较适宜。另外,一些新鲜凉拌莱,加些蒜泥、姜末、醋及辛辣调味品,既可

    增进食欲,又能防肠道传染病,吃时切忌一次过量和过凉,同时还要注意吃新鲜瓜果、蔬菜、豆制品及瘦肉、鱼和蛋,这样既保持钾、钠平衡,又补充水分,又能保持对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的需要。

       

    小暑养生(食疗方)

        1.炒绿豆芽

        配料:新鲜绿豆芽500,花椒少许几粒,植物油、白醋、食盐、味精适量。

        做法:豆芽洗净水淋干,油锅烧热,花椒入锅,烹出香味,将豆芽下锅爆炒几下,倒入白醋继续翻炒数分钟,起锅时放入食盐、味精,装盘即可。

        此方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可疗疮疡诸疾。

        2.素炒豆皮

        配料:豆皮二张,植物油、食盐、葱、味精各适量。

        做法:豆皮切丝,葱洗净切丝。油锅烧至6成热,葱丝下锅,烹出香味,将豆皮丝入锅翻炒,随后加食盐,炒数分钟后,加味精,淋上香油搅匀起锅。

        此方具有补虚,止汗之功效。适合多汗、自汗、盗汗者食用。

        3.素烩面筋

        配料:水面筋500,葱、姜、食盐、淀粉、植物油、味精个适量。

        做法:水面筋切薄片,葱、姜洗净切丝备用。油锅烧热,将水面筋入锅,煸炒至焦黄,加葱、姜煸炒数分钟,兑水一碗,加食盐,待面筋熟透后。放入味精,再用淀粉勾芡,汤汁明透即可。

        此方具有解热、除烦、止渴之功效。

        4.蚕豆炖牛肉

        配料:鲜蚕豆或水发蚕豆120,瘦牛肉250,食盐少许,味精、香油适量。

        做法:牛肉切小块,先在水锅内汆一下,捞出淋水,将沙锅内放入适量的水,待水温时,牛肉入锅,炖至六成熟。将蚕豆入锅,开锅后改文火,放盐煨炖至肉、豆熟透,加味精、香油,出锅即可。

        此方具有健脾利湿,补虚强体之功效。

        5.糖渍龙眼

        配料:鲜龙眼500,白糖50

        做法:将鲜龙眼去皮和核,放入碗中,加白糖,上笼蒸、晾三次,使色泽变黑,将变黑的龙眼拌白糖,装入瓶中即成。每日服龙眼四粒,日服2次。

        此方可治疗心力衰竭。

        6.莲子百合煨猪肉

        配料:莲子50,百合50,猪肉200

        做法:将猪肉切成小块,把莲子、百合放入锅内加水,再加入调料,用旺火煮沸后,转用文火炖1小时即成,食莲子、百合、猪肉、喝汤。

        此方清心利肺,对心力衰竭有疗效。

        7.猪肉黄花汤

        配料:黄鳝1条,猪肉100,黄花25

        做法:将黄鳝去内脏,切段,同其它两味共煮,去药食用。

        此方可改善营养,防止心力衰竭。

        8.猪心炖大枣   

        配料:猪心1个,大枣15枚。

        做法:将猪心剖开洗净,放入大枣,置碗内加水,蒸熟食用。   

        此方滋补心血。主治心力衰竭。

      

        9.葡萄汁  

        配料:鲜葡萄汁1500毫升。   

        做法:葡萄汁以文火煎熬,浓缩至稠粘如膏,加蜂蜜1倍,至沸停火,冷却装瓶备用,每次1汤匙,沸水冲化代茶饮。   

        此方润肺治虚,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有很好的疗效。

        10.橘皮红枣茶

        配料:鲜橘皮10,大红枣lO枚。   

        做法:橘皮与红枣用锅炒焦。放入保温杯内,以沸水浸泡10分钟,饭前代茶频饮。

        主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11.粟米山药糊

        配料:粟米20,山药10

        做法:上述二味研细末,加水煮成糊1白糖适量调味服食。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

        12.萝卜炒豆腐皮

        配料:豆腐皮1张,白萝卜100,素油、盐、葱适量。

        做法.:清水泡发豆腐皮后切成细丝,白萝卜洗净切丝,共用素油煸炒后加葱、盐等调味品佐餐,每日1剂。

        主治:小儿乳食积滞,消化不良。

        13.萝卜葱白汁

        配抖:白萝卜、葱白等量。

        做法:共打汁,多量饮服。

        主治:小儿食物积滞。

        14.盐萝卜汤

        配料:胡萝卜250,盐3

    做法:在胡萝卜中加盐,并煮烂、去渣取汁,一天分3次服完,连服两天。

        按注:一方单用胡萝卜加水煎汤也可。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疳积。

        15.大枣高粱粉

        配抖:红高梁50,大枣10枚。

        做法:将大枣去核炒焦,高梁炒黄,共研细末,2岁小孩每次服103-5岁小孩每次服15,每天服2次。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

         16.栗子糊

         配料:栗子710枚。

         做法:将栗子去壳捣烂,加清水适量煮成糊状,再加白糖适量调味喂服。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

         17.龙眼橘饼糖

         配料:龙眼肉100,橘饼100,白糖500

         做法:将白糖入锅,加适量水,用小火熬稠,加入龙眼肉、橘饼,搅匀,再熬至锅铲挑起成丝状时停火,倒入涂有熟菜油的盘内,推平,稍冷,用刀切成小块食用,每日50~100,常食。

    注:一方不用桔饼而用鸽蛋。

         主治:不寐,健忘。

         18.小米枣仁粥

         配抖:小米100,枣仁面儿10,蜂蜜30

    做法:小米煮粥候熟,入枣仁面儿,搅匀,食时加蜂蜜,日服2次。

    主治:失眠。

    19.小麦胚牙口服油

    配料:小麦胚芽油300毫克。  

    做法:每日口服小麦胚芽油适量,可以改善脑细胞功能,从而提高记忆力和集中能力。

         主治:健忘,失眠。

         20.盐莲子菜

         配抖:莲子心30个,盐少许。

         做法:将莲子心用水煎之,放入盐,每晚临睡前服用。

         按注:一方无盐,一方以莲子加粳米煮粥食。

         主治:失眠多梦。

         21.醋方

         配料:食醋适量。

         用法:临睡前倒l杯冷开水.加一汤匙醋喝下,可较快入睡。

         主治:失眠。

         22.牛奶方

         配料:热牛奶l杯。

         用法:每天临睡前饮用,可使人酣睡。

         主治:失眠症。

         23.鸡黄杞枣汤

         配料:鸡子黄l枚,大红枣15枚,杞子15

         用法:将大红枣,杞子煎汤冲鸡子黄,睡前温服。

         按注:一方以龙眼肉易红枣杞子。

         主治:入睡困难,睡而易醒。

         24.洋葱

         配料:洋葱头1个。

         用法:横切成数片,睡前放于枕边,只要闻其气味。便很快入睡。

         主治:失眠。

         25.黑豆汤

         配料:黑豆50100

         用法:水煮黑豆,一次服完,每天2~3次。

         主治:神经衰弱。

         26.枣豆桂圆汤

         配料:大枣50,桂圆肉15,乌豆50

         用法:加1500毫升水煎至1000毫升左右。分早晚两次服用。

          主治:血虚心悸,阴虚盗汗、肾虚腰痛、须发早白、脾虚足肿。   

         27.健脑粥

         配料:粳米100,核桃仁25,干百合10,黑芝麻20,冰糖少许。

         用法:将前四者洗净同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及少许冰糖。文火炖熟煮透即可。

         主治:健忘智衰。

         28.猪脑黑木耳汤

        配料:猪脑1个,黑木耳15,植物油、细盐、黄酒、香葱、味精适量。

        用法:猪脑挑去血筋,洗净。黑木耳冷水泡胀,洗净。去杂质。仍浸泡在冷水中备用。起油锅,放植物油1匙,中火烧热,倒入木耳,翻炒3分钟,加黄酒1匙,细盐半匙,冷水少许。焖3分钟,猪脑放入,加冷水l碗半,小火慢炖半小时后,加香葱、味精少许,盛碗佐餐。

        主治:健忘。

        29.麦枣草汤

        配料:麦仁60,大枣15枚,甘草15

        用法:上品加水三碗煎至一碗,睡前半小时,一次饮服。

        主治:失眠。

        30.桑椹蜜膏

        配料:鲜桑椹1000。蜂蜜30C克。

        用法:先将桑椹洗净,放入砂锅内,加水煎熬2次,过滤去渣。用文火浓缩后,再加蜂蜜收膏,冷却后,装瓶备用。每次1匙,日2次,沸水冲服。

    注:一方用酸枣仁.无蜂蜜。

        主治:适用于肝肾阴虚,失眠健忘,遗精耳鸣,须发早白。

        31.龙眼莲子粥

        配料:龙眼肉15,莲子15,红枣20,江米50,白糖适量。

        用法:莲子去皮、芯,与红枣、江米一同煮至粥,将熟时,加入龙眼肉,继续煮至粥成,加白糖搅匀服用。

        按注;一方用龙眼肉、大枣,一方用莲子、江米加瘦猪肉。

        主治:失眠,健忘。

        32.粟子桂圆粥

        配料:栗子10个,桂圆肉15,粳米50

        用法:栗子去壳,切碎。与桂圆肉、粳米同煮粥,熟烂后,加白糖,每次l剂,早晚温热食。

        主治:失眠健忘。

        33.龟肉百合红枣汤

        配料:龟肉250。百合50,红枣30

        用法:将龟肉和用温水洗净的百合、红枣,加水适量,先用武水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煮至龟肉熟透即可。

        主治:阴血虚少之失眠。

        34.百合鸡子黄汤   

        配料:百合45,鸡蛋l枚。 

        用法:百合浸一宿,出白沫.去其水,要以清水适量,煮约20分钟,去百合,加鸡蛋黄搅匀,再煮,放白糖少许调味即可。   

        主治:心肺阴液耗伤之失眠。注:还可治癔病、惊悸。一方以瘦猪肉易鸡蛋,一方以干贝易百合,或干贝再加瘦猪肉均可。一方用百合、枣仁。一方用百合、蜂蜜。   

        35.山药杞子猪肉煲 

        配料:猪肉250,淮山药15,杞子30   

        用法:猪肉、山药加杞子,同煲食用。

        主治:失眠。

        36.葡萄酒饮

        配料:葡萄酒一杯。

        用法:每天晚上喝一杯葡萄酒。

        主治:失眠。

        37.芝麻核桃肉

        配料:黑芝麻15,核桃肉15

        用法:将白糖适量地加入黑芝麻与棱桃肉中,每日一次,连续吃半个月。

        主治:神经衰弱。

        38.蜂蜜枣仁饮

        配料:蜂蜜30,炒枣仁15

        用法:蜂蜜枣仁分2次冲水服。

        主治:神经衰弱。注:如加入五味于9。胡桃仁9。还可增强记忆力,改善健忘。

        39.猴头菇汤

        配料:猴头菇75

        用法:猴头菇放水适量煮汤服食。

        主治:神经衰弱、失眠。

        40.枣杞蛋汤.

        配料:红枣lO枚,枸杞子30.鸡蛋2只。

        用法:加水煎煮。鸡蛋熟后去壳取蛋再煮片刻。食蛋饮汤,每日或隔天1次,连服35次。

        主治: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心悸眩晕。

        41.鲜奶玉液

        配料:粳米60,炸胡桃仁80,生胡桃仁45。牛奶200。白砂糖12

        用法:粳米洗净后,滤干水分和生胡桃仁、炸胡桃仁、牛奶、清水拌匀磨细,烧沸,加入白糖全溶化后,过滤去渣再烧沸,搅匀即成。

        主治:神经衰弱。

        42.百合莲子炖蛋肉

        配料:百合50。莲子50。瘦猪肉30,鸡蛋3个,冰糖适量。

        用法:上品入锅,文火隔开水炖6080分钟,即可食用。早、晚各吃1次。

        主治:心烦不寐。

        43.牛乳麻油芝麻膏

        配料:鲜牛乳、麻油、芝麻、冰糖、蜂蜜、胡桃仁各120,大小茴香各12

        用法:将芝麻、胡桃、大小茴香研未,然后加入牛乳、蜂蜜等。置文火上炖约2小时左右,使之成膏,冷后装瓶内备用,为一料,每次服一汤匙,日服三次。连服2~3料。

        主治:阴血不足,血不养心所致的心悸、失眠、咽干口燥、神经衰弱等症。

        44.山药猪脑栗子汤

        配料:山药30,栗子10,猪脑1只。

        用法:将山药、栗子与猪脑加入适量水炖汤。

        主治:神经衰弱。

        45.八宝粥

        配料:莲肉、山药、红枣、桂圆肉、百合、扁豆、米仁、芡实各6。粳米100

        用法:将前八味加水适量,煮40分钟,再入粳米煮成粥分顿加糖服食。

        按注:另一方为桂圆肉加糖、米煮粥。

        主治:神经衰弱。

     

    小暑养生(  品)

        三伏天湿热难忍,身体虚弱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中成药进补,气虚者可选用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玉屏风散等;气阴两虚者可选用西洋参蜂王浆、人参银品、生脉饮等。

        防止老人中暑方

        配方:党参10、茯苓10、白扁豆10、麦冬lO克、玄参10、金银花10、加水共煎服。可健脾理气,增强体质,防止老人中署。

        治小儿消化不良偏方

        1.山楂炭4,青皮6。共研极细末,混匀,用水60毫升(4汤匙)调成浆水状,加红糖适量,隔水蒸20分钟,每次服15毫升(1汤匙),每日4次,连服6日。一般12剂即能见效。

        2.茶叶10。水浓煎成100毫升,15岁,每次服1520毫升;5lO岁,每次服2030毫升;1015岁,每次服3040毫升。

        功能性消化不良

        ()西医

        1.胃肠运动功能障碍者,给予促动力药吗丁啉和西沙比利。

        2.胃酸分泌过多者,给予抑酸剂泰胃美、雷尼替丁、法莫替丁,或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奥英拉唑、兰索拉唑等。亦可给予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胶体铋等。

        3.因精神因素影响消化功能者,除帮病人去除精神负担,建议患者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还可给予镇静剂或抗焦虑药。

        ㈡中医

        1.脾胃虚弱为主者,采用健脾益气,理气降逆法,方选六君子汤加味(党参12,白术9,茯苓9,甘草5,陈皮9,半夏9,生姜6,大枣6,紫苏梗9,旋复花6,焦三仙20)

     

        2.肝郁气滞为主者,以疏肝解郁,理气降逆法,方选四逆散加味(甘草10,白芍10,枳实10,柴胡10,元胡6,郁金10,麦芽10,鸡内金6)

        3.外感时邪,以寒邪为主者,可用解表散邪,和中消食法,方选香苏散加味(制香附12、紫苏梗12、陈皮6,甘草5,连翘9,白术12,厚朴9,神曲12,麦芽12)

        4.以寒湿为主者,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15,紫苏叶、白芷、大腹皮、茯苓各6,白术、半夏曲、陈皮、厚朴、桔梗各10,甘草10,焦三仙20)

        5、以饮食不节(饮食积滞)为主者,可用消食导滞,和胃降逆的保和丸(山楂18,神曲15,半夏9,茯苓9,陈皮10,连翘10,枳实6。白术10。莱菔子10)

      

    小暑养生(  事)

        夫妇性生活的和谐,与正确的性交姿势与体位也有很大关系,关于这一点。古代房室养生家有很多论述。早在长沙马王堆汉墓竹简《养生方》中就已有详细记载,名日十节十节即夫妇交合时采用的十种不同的姿态和体位。一日虎游.即如虎之游走;二日蝉附,即如蝉之附背;三日尺蠖,即如尺蠖之屈伸;四日困桶,为类似捆鹞鹊的交尾;五日蝗磔,如凤凰的翔交;六日猿捕,即似猿猴之捕搏;七日蟾蜍,如蛤膜的交合;八日兔骛,如兔之奔突;九日蜻蜒,即似蜡岭之尾交;十日鱼嘬,如鱼之嘬口吞物。

        上述十种性交姿势,是古代仿生学在房事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可见古人研究房中术既要使其科学化,又要使其艺术化。其目的在于防止交合时的单一呆板姿势,如一般人认为,夫妇交合只能采取女仰男俯的平卧位,并认为这是夫妇同房时的惟一合理的体位。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夫妇同房采用不同于往常的合宜的姿态,既可以避免损伤身体,又能增进夫妇之间的感情。   

        性交姿势除十节外,另外在《素女经》中亦有介绍,名日九法。具体内容是一为龙翻,即如龙交时的翻腾,取女下仰,男上伏位,弱人强出,动而不泄.此能防百病;二为虎步,即如虎走时的交合,女取胸膝卧位,男跪其詹交。可百病不生,男体益盛;三为猿搏,即如猿交合时搏戏,女仰卧,男担其股膝使臀背俱举而交,女可动摇,男不施泻,女快而止,云可使百病自愈;四为蝉附,女伏卧直躯,男伏其后,深交。女快止。可使内伤之病消除;五为龟腾,即如龟鳖交合之展腾,女仰卧屈膝,推其足至胸,交合深浅适度,女快止,男不泄精,久可使精力百倍充盛;六为风翔,即如凤凰飞翔之交合,女仰卧举脚,男跪其问,深交,女快即止,此亦可防百病之生;七为兔吮毫,即如兔交时吮取毫毛之状.男下仰卧伸脚,女跨其上,据席俯头,女情欣喜,神形皆乐而男不泄,则可百病不生;八为鱼接鳞.即如鱼交时之鳞相接,男下仰卧,女垮其上,两股向前,浅人勿深,如婴含乳,持久使女快即止,云可治各种结聚病症;九为鹤交颈,即如鹤交合时抱颈而动,男正坐,女跨其腿上一手抱男颈,男抱女臀,女自动摇,感快即止,云可使七伤之病自愈。

        这里所说九法,亦是仿生学在房中术中的运用,使房室生活艺术化,且与医疗学结合起来,应该说是有一定意义的。但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封建社会剥削阶级淫妇取乐的东

    西,是海淫之说。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性生活是人的正常需要,并非某一部分人的专利。并且古代的房室养生理论中,对奸淫放纵也是不赞成的。古代养生家彭祖曾说:奸淫所以使人不寿者,非是鬼神所为也。直由用意谷猥,精动'欲泄,务副彼心,竭力无厌,不以相生,反以相害,或惊狂消渴,或癫痴恶疮,为失精之故。但河车导引,以补其处,不尔,血脉髓脑日损.风湿犯之,则生疾病,由俗人不知补泻之宜故也。’’文中告诫人们奸淫损寿,只有节制房事控制泄精才会对身体有益。

        古人总结的性交姿势,其中有的是针对不同体质的,有的是针对不同体形的,有的是针对不同环境的,正确合理的性交姿势,可以夫妇双方达到性和谐,产生性快感,对男女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在此炎热的夏天,之所以我向大家介绍这些知识,其目的便是希望读者们能够明白性交姿势的重要性,根据自己的体质、体形及环境,适当选择适合自己的姿势,不但可以增添性生活的情趣,同时也对身体可起到保健的作甩。比如夏天,应该选择运动量小的性交姿势,比如侧体位中的一些姿势及女上式等等,不但可以使女方快速达到性高潮,同时也可以避免体能的过分消耗。当然,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对姿势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   

        古代论述性交姿势的书籍很多,姿势也不下于几百种。不过只要明白了性交姿势的道理,便用不着去买书刻意地学习各种性交姿势,因为人是富有创造性的高级动物,这方面应该是一点就透的。炎炎的夏日,综合前面所讲的内容。结合这里所讲的姿势,相信会使你的夏日生活会更美好。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