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时节,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开始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十分潮湿,天气异常湿热,各种衣物器具极易发霉,所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把这种天气叫做“黄梅天”。
芒种的养生重点要根据季节的气候特征,在精神调养上应该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忌恼怒忧郁,这样可使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在洗沐时如果采用药浴;则会达到更好的健身防病的目的。
在这个节气中,老年人不要贪凉而露天睡卧,不要大汗而裸体吹风、不要吃鸡、羊肉等生火助热的食物。饮食宜清淡,心情宜恬静,所谓“心静自然凉”。
暑天感冒俗称“热伤风”。夏季天气炎热,为了散发体内的热能,人体的表皮血管和汗腺孔扩张,出汗很多。入睡后易使身体受凉而发生感冒。暑天感冒的病情较轻的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病情较重的常有高热,而且出汗后热仍不退,并伴有头痛、沉重如裹、身体酸懒、倦怠无力、日干但不想喝水、小便黄赤、舌苔黄腻,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空调病其实也是属于热伤风一类的疾病。预防暑热天感冒,主要是锻炼身体,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使身体能够适应暑天的多变性。要随早晚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临床医学表明,某些冬季常发或特别严重的病,其致病因素往往产生于夏季,只是由于夏天天气炎热、气温过高没有立即发作而潜伏在体内,一旦到了冬季,天气寒冷时便会发作或转为严重。由此看来,从初夏开始,就必须处处注意与这些致病因素相关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以达到防病的目的。
各类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包括风湿性、类风湿性、外伤性之类的关节疼痛及感受风寒、湿气所致的肢体麻木)的病症,往往天气寒冷时发作,天热时消失。因此,在夏季不要洗冷水浴或游泳,不要夜间在室外露宿,禁止睡地板,最好不穿短衣裤与裙子,以免风寒湿气伏积于经络之中。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患者一般有冬发夏止的现象。这类患者在夏季应注意风寒,除注意并做到以上禁忌事项外,还要少食甚至禁食冷饮。
慢性愎泻及虚寒性胃痛患者,如慢性腹泻,如肠炎、结肠炎、肠功能紊乱等症,常在受寒后腹痛腹泻,冬天尤其严重。胃痛与各种腹痛患者中也有不少属虚寒型的。往往夏季病情稳定深秋后发作,故夏季除注意上述禁忌外,还须忌过度食用各类瓜果及冷饮冷食,免伤脾胃之阳气。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