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养生(风俗)
大暑时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度,时值公历
《管子》中说:“大暑至,万物荣华”。此时节正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大暑的气温高本是正常的气候现象,但过高的气温,农作物反而受到抑制。因此,也要注意防止高温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农谚说:“大暑若不逢酷热,定是三冬多雨雪。”由此可见,大署时节的气候反常。会对冬天的气候有所影响。
大署三候为: “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红楼梦》中最短的一个迷语便是“花”,答案为“萤”,即取其“草化为萤”之意。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农历六月二十三日相传为火神的诞辰。火一直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各地都有火神庙或供奉火神祭祠的习俗。火神的来历有人认为来源于炎帝神农氏,也有人认为来源于灶神,古人曾有夏至祭灶的说法,后来才将祭灶风俗改至除夕。民间传说的火神有祝融与回禄二人,他们都是远古时代传说中的人物。所以人们将火灾也称作祝融之灾或回禄之灾。火在五行中方位属南,夏末农历六月二十三的火神祭,正是符合了“南天正位”火德星君的身份。十二地支中巳、午属火,所以一般火神诞仪式便从巳时开始,称之为午敬,除了供奉鲜花、水果、素馔外,还有寿金金纸和一同放在桌上的大桶清水,以便信徙将水取回后洒在屋角,据说可防火灾。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关帝圣君的诞辰。这一天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过火把节的日子。六月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哈尼、拉祜、普米等少数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间,一至三天不等.节日活动内容因民族而不尽相同.但点火把则无一列外。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族的新年。火把节的主要活动在夜晚,人们或点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烧起篝火,兴行盛大的歌舞娱乐活动。火把节期间,还要举行传统的摔跤、斗牛、赛马等活动。这些活动,来源于一个有关英雄战胜魔王(或天神)的传说,相传远古时候,人间丰衣足食,天王对此不满,于是派大力神下凡逞威,毁坏庄稼田园,打死牛马牲畜,英雄朵阿惹挺身与大力神摔跤搏斗,战胜了他,大力神恼羞成怒,撒下香炉灰,变成各种害虫,人们便点火来烧,保护了村寨和庄稼。为纪念这一事件,以年每年火把节,都要象征性地复演传说中的故事,渐渐成为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
我国莆田人在大暑节那天,有吃荔枝、羊肉和米槽的习俗,叫做“过大暑”。荔枝是莆田特产,其中如宋家香、状元红、十八娘红等是优良品种,古今驰名。在大暑节前后,荔枝已是满树流丹、飘香十里的成熟时候了。荔枝含有多量的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宋比玉的《荔枝食谱》中载:“采摘荔枝要含露采摘,并浸在冷泉中,食时最好盛在白色的瓷盆上,红白相映.更能衬出荔枝色彩的娇艳;晚间,浴罢,新月照人,是啖荔枝的最好时间。”蒲田人在大暑节那天。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节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这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于是,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
温汤羊肉是莆田独特的风味菜肴之一。把羊宰后,去毛卸脏,整只放进滚汤的锅里翻烫。捞起放人大陶缸中,再把锅内的滚汤注入,泡浸一定时间后取出土市。吃时,把羊肉切成片片,肉肥脆嫩,味鲜可口。羊肉性温补,食用、药用威宜。大暑节那天早晨,羊肉上市,供不应求。
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埘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据说可以“大补元气”。蒲田人在大暑节那天,也要以荔枝、羊肉为互赠亲友之间的礼品。
大暑养生(起 居)
此节气中,炎热的程度到达高峰。中暑人数明显增多,当出现持继六天以上最高气温大于37~(2时,中暑人数急剧增加。天气太热,我们要以预防为主.多收听当地天气预报是十分有益的,在家也好,外出活动也好,应巧妙地避开最高气温段。
中暑的诱发因素很复杂,但主要矛盾还是气温。当相对湿度大于85%,气温在30一
发现中署者时,应立刻进行急救。首先要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然后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也可将患者躯体呈45度浸在
此节气还要预防阴暑伤人。由于酷暑难当,人们常常喜欢晚上到庭院或溪流河边纳凉休息,或当劳动、运动出汗后立刻用凉水洗澡,有的则大量喝冷饮,更有甚者干脆在室外铺上凉席睡觉。一觉醒来后。却出现恶寒头痛或伴沉重感、鼻塞流涕、喉痛咽干、四肢酸痛、肌肤发热而无汗,或伴有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等,这就是患了伤暑症,是中暑的一种,中医学称之为阴暑。
人们在夏季对中暑的预防较为重视,但对阴暑证往往认识不足,正如《时病论》所说:“暑热逼人者,畏而可避,可避者犯之者少。阴寒袭人者。快而莫知。莫知则犯之者多,故病暑者。阴暑居其八九。”时于阴暑。祖国医学是这样论述的,“静而得之”,“避暑乘凉得之”。意思指在夏天酷暑之时,人们往往贪凉,露宿太过,或久卧空调房间,或饮用生冷、瓜果、甜腻之品无度而患此病症。
阴暑的致病原因不单纯是暑邪,而兼有寒和湿,所以阴暑不像中暑那样明朗化和发病急骤。阴暑病程比较长,湿邪缠绵,治疗不对路,患者也是极为苦恼的。现代医学认为,发生阴暑的原因是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体内新陈代谢旺盛,体力消耗大,抵抗力减弱,当遇到气候突然转凉或突然受到寒冷刺激后,病原微生物就会乘虚而人,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或呕吐腹泻,甚至造成口眼歪斜,诱发中风及半身瘫痪等病症。预防阴暑的发病,切不能过于贪凉,露宿或通宵达旦地使用电扇、空调,还要节制生冷饮食和大汗之后冷水淋浴。
此节气也是心血管疾病、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一大危险关头。所以心脏病、糖尿病和前列腺等患者,在此节气中要分外小心。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身体的保养。情绪上一定要保持乐观、愉快,切不可急躁或大怒;饮食上要注意清淡而富有营养,不可过食太成的食品;睡眠要充足,不可在过于困乏时才睡,应当在微感乏累便开始入睡,并且睡眠前不可做剧烈的运动,睡时要先睡眼,再睡心,逐渐进入深层睡眠。不可露宿,室温要适宜,不可过凉或过热,房中也不可有时流的空气,即所谓的“穿堂风”。早晨醒来,要先醒心,再醒眼,并在床上先做一些保健的气功。如熨眼、叩齿、鸣天鼓等,苒下床。早晨可到室外进行一些健身活动,但运动量不可过大,以身体微汗为度,当然,最好选择散步或静气功为宜。气温高的中午不要外出,而居室温度亦不可太低。不但要做好午睡,白天只要微感困乏,即可小睡片刻。一天也不能无所事事,应当有意地进行一些活动。如下棋、练书法、绘画、观看演出等,但嗜好不可太深,应适可而止。对于有公务在身的患者,要把工作安排得井然有条,并且工作量不宜过大。
对于身体健康的人们,在加强饮水、合理饮食及睡眠充足的前提下,是可以多做些运动,让身体发发汗,对身体也是有益的。只是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运动量亦应有所差异。一般来说,身体健康的人,在做一些较大的运动后.大量的出汗会使身体有一种舒服的畅快感,运动量应该以此为度。值得注意的是,停止运动后,不可用冷水给身体降温,也不能过量地喝冷饮,最好喝些热茶或绿豆汤等防暑饮品,刚刚做完较剧烈的运动也不可马上卧床休息,并且也不能立刻用餐。当然,如果你不怕脏,运动后躺在地上伸几个懒腰再站起来,对身体是不会有什么害处的。
按照中国的八卦五行理论,此节气人体正处于脾脏的旺盛期。所以此时人体的消化功能很旺盛。顺应四时的养生原则应多做些体育运动,并可适当进行轻补。此时肝肾处于衰弱状态中,所以应注意加强时肝肾的保养。调养情志,保持心情的愉乐,惜精啬神,节制房事,对身体会有很大好处。
大暑养生(运 动)
一、大暑六月中坐功
《遵生八笺》中原文如下:“运主太阴四气。时配手太阴肺湿土(手太阴肺当是燥金,而非湿土,有误)。坐功:每日丑、寅时,双拳踞地,返首向肩引,作虎视,左右各t五度,叩齿,吐纳,咽津。治病:头项胸背风毒,咳嗽上气,喘渴烦心,胸膈满,臑臂痛,掌中热,脐上或肩背痛,风寒,多汗,中风,小便数欠,淹泄,皮肤痛,及健忘,心情郁结,风温寒热。”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通常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湿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各种植物大都开花结果了,展示了自然界万物繁荣季丽的景象。本法以“大暑”命名,正是针对这一时令特点而制定的气功锻炼方法,适宜于大暑时节锻炼,可于大暑时开始,至立秋为止。本功法动作简单,仅要求“双拳距地,返首向户引作虎视。”“作虎视”即如猛虎窥视。《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发病疟,少气咳喘,血溢血泄注下,嗌燥耳聋,中热肩背热,上应荧惑星。甚则胸中痛,胁支满胁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身热骨痛而浸淫……痛反谵妄狂越,咳喘息鸣,下甚血溢泄不已……。”炎夏以火热为特点,从人体五脏来说以心病为多见。火本克金,火太过就会乘金伤肺,而使肺金受邪,出现肺的病变。文中所述本法的主治病症,大多属于肺经病变,采用本功法锻炼,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具体方法:每日凌晨三至七点时,双拳按地,头颈向肩部方位扭动、运视,左右方向各三至五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津液咽人丹田九次。可治:头项胸背风毒,咳嗽上气,喘渴烦心,胸膈满,臑臂痛,掌中热,脐上或肩背痛,风寒,多汗,中风,尿急尿频,皮肤痛,及健忘,心情郁结,风温寒热诸证。
二、意照胆囊功
适应病症:胆囊炎症。
具体方法:双腿并拢站立,双臂自然垂下,两掌心贴近股骨外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却除心中杂念。两掌心相搓2分钟。两掌心照患处,距离身体约10厘米,每1次照10—20分钟,默念消炎止痛,胆囊畅通。
三、章门观想功
适应病症:腹泻、消化不良、腰背疼痛。
具体方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全身放松,意念观想侧腹部。第十一浮肋游离端之下方,章门穴可疏通足蕨阴肝经.每次练功观想20分钟以上,每日早晚各练功1次。
四、胆俞导引功
适应病症:口苦。
具体方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全身放松,两手掌相互摩擦至热,搓背后第十与第十一胸椎棘之问.两旁之胆前穴,一上一下为一次,搓64次。舌上卷。有唾液产生勿吐出,可分数咽下,舌尽量保持在上卷状态。
五、揉腹搓足功
适应病症:舌酸、食道痉挛。
具体方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全身放松,两手大指与大指、食指与食指相接,两手内劳宫紧贴小腹部,意念想小腹内有团热流,两手在外,外导内引做顺时针旋转36圈,再逆时针旋转36圈。搓足跟,一上一下为一次,各搓108次,使足跟达到热胀为好。
六、按天心穴功
适应病症:治高热昏迷。
具体方法:用大指按揉手掌之小天心穴,两手各按揉36次,按时要用力。小天心穴位置位于手掌侧,太鱼际和小鱼际交接之中点,左右手各一穴。
七、丹田呼吸功
适应病症:前列腺炎、痔疮等。
具体方法:端坐于椅子上,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大腿与小腿呈90度角。躯干伸直,全身放松,下颌向内微收。左手劳宫正对肚脐,右手内劳宫贴在左手外劳宫处,吸气收小腹,使小腹贴命门,肛门自动内收。呼气命门催肚脐。一吸一呼为一次。做108次,收功时,自然恢复至刚开始练功的姿势。
大暑养生(饮 食)
大暑节气是大热天,民俗中人们往往吃狗肉、羊肉等属于热性的食物。据医家称:大暑节气是在梅雨季节刚过后不久的月份,此时天气虽热,但署主阴,人体容易为暑、湿、邪所侵,甚至发病。吃了这些食物,能增强机体抗病的能力,以驱除暑湿。由此可见民俗中的这种饮食方法是科学的。
暑天,运用饮食的营养作用养生益寿。是减少疾病,防止衰老的有效保证。夏季的饮食调养是以暑天的气候特点为基础,由于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黄帝内经》有“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点。著名医家李时珍尤其推崇药粥养生,他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所以,古人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医药六书》赞:“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可见粥养对人之重要。药粥虽说对人体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据每人的不同体质、疾病,选用适当的药物,配制成粥方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盛夏阳热下降,纲蕴熏蒸。水气上腾,湿气充斥,故在此季节,感受湿邪者较多。在中医学中,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粘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故食疗药膳以清热解暑和温热升阳为宜。
食疗方:
1.清拌茄子
配料:嫩茄子
做法:茄子洗净削皮。切成小片。放入碗内。撒上少许盐,再投如凉水中,泡去茄褐色,捞出放蒸锅内蒸熟,取出晾凉。蒜捣末,将炒锅置于火上烧热,加入香油,下花椒炸出香味后,连油一同倒入小碗内,加入酱油、白糖、米醋、精盐、味精、蒜末,调成汁,浇在茄片上;香菜洗净切段,撒在茄片上。即成。
此方具有清热通窍,消肿利尿,健脾和胃之功效。
2.炝拌什锦
配料:豆腐l块,嫩豆角
做法:将豆腐、豆角、西红柿、木耳均切成丁。锅内加水烧开,将豆腐、豆角、西红柿、木耳分别焯透(西红柿略烫即可),捞出淋干水分,装盘备用。旁锅烧热,入植物油,把花椒下锅,炝出香味,再将葱末、盐、西红柿、味精同入锅内,搅拌均匀,倒在烫过的豆腐、豆角、木耳上,淋上香油搅匀即可。
此方具有生津止渴,健脾清暑,解毒化湿之功效。
3.绿豆番瓜汤
配料:绿豆
做法:绿豆清水洗净,趁水气未干时加入食盐少许(
此方中绿豆甘凉,清暑、解毒、利尿;配以番瓜生津益气。可说是夏季防暑最佳膳食。
4.苦瓜菊花粥
配料:苦瓜
做法:将苦瓜洗净去瓤,切成小块备用。粳米洗净,菊花漂洗,二者同入锅中,倒入适量的清水,置于武火上煮,待水煮沸后,将苦瓜、冰糖放入锅中。改用文火继卖煮至米开花时即可。
此方具有清利暑热,止痢解毒之功效。适用于中暑顷渴、痢疾等症。
注意:喝此粥时,忌食一切温燥、麻辣、厚腻之物。
5.西瓜花生汤
配料:西瓜皮
做法:合在一起,煮成汤汁饮用。
此方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
6.焦麦茶
配料:大麦
做法:将大麦炒焦,再加1500~2000毫升水煮开。晾凉后饮用。
此茶非常可口又能降温防暑。
7.藿香降温茶
配料:藿香和决明子适量。
做法:将两种药材用沸水冲泡,晾凉后饮用。
此茶具有防暑降温,清肝明目的作用。
8.菊花竹叶茶
配料:白菊花、橘皮、山楂、鲜竹叶各5—
做法:用500~1000毫升沸水冲泡后饮用。
此茶清热祛湿,开胃健脾。
9.西瓜皮炒毛豆
主治:中暑。
配方:西瓜皮适量,毛豆
做法:将西瓜皮去外面青绿硬皮、内部红瓤,然后用盐腌渍一夜,去水分,稍晾干,切成细条,与毛豆同炒,加糖少许,佐餐。
10.绿豆猪肘
主治:中暑。
配方:去骨猪肘
做法:将猪肘刮洗干净,加水放入锅中,下绿豆和白矾适量,用微火煮至用筷子一扎即透时取出放凉,然后把煮透的肘子皮朝下放在大碗内,上面放葱、姜、盐,再倒入原汤, (不要绿豆),用旺火上锅蒸烂,取出再晾凉。将连汤的肘子放在冰箱,待凝结成冻时取出切片.即可食用.
11.海带冬瓜蚕豆汤
主治:中暑。
配方:水发海带
做法:将海带洗净切成条块状。和蚕豆一起下锅,用香油煸炒,然后加500毫升清水,加盖烧煮,待蚕豆将熟时,再把切成块状的冬瓜和盐一并放入,继续绕至冬瓜熟,即可食用。
12.食盐生姜汤
主治:中暑。
配方:食盐
做法:食盐、生姜同炒,加水煎服,或以盐一小撮,揉擦病人两手腕、两足心、两胁、前后背等处,以出红点及觉有轻松感时为度。
13.扁豆荷叶粥
主治:中暑。
配方:扁豆
做法:将扁豆入锅内烧焦,水沸后,入粳米,待扁豆粘软,放入冰糖及洗净的荷叶,再煮20分钟即成。
14.杨梅甜酒
主治:预防中暑、治疗腹泻。
配方:鲜杨梅
做法:共同捣烂放入瓷罐中。自然发酵一周成酒。用纱布滤汁。即为12度杨梅甜酒。如甜度不够可加适量白糖,再置锅中煮沸,停火待冷装瓶,密闭保存,陈久为良。夏季佐餐随量饮用。
15。西瓜蕃匣茄汁
主治:暑热及温病发热。
配方:西瓜1个,蕃茄
做法:西瓜取瓤,去子,蕃茄用沸水冲烫,去皮及种子,用洁净纱布绞取汁液饮用。
16.菠萝汁
主治:中暑发热烦渴。
配方:菠萝】只。
做法:捣烂挤汁,凉开水冲服。
17.麦芽茶
主治:中暑(起预防作用)。
配方:麦芽适量。
做法:炒黄,配鲜蒿放茶中。对高温劳动者尤宜。
18.西瓜鸡丁汤
主治:中暑。
配方:西瓜1个,鸡肉适量。
做法:西瓜去瓤,留完整瓜壳,鸡肉切丁放入瓜壳内,加适量清水,隔水炖至鸡肉熟。
19.清暑扁豆粥
主治:中暑。
配方:扁豆
做法:上诸味慢火煮粥,以豆熟透为度,每日2次服用。
20.四色粥
主治:中暑。
配方:绿豆、赤小豆、麦片、黑芝麻等份,白糖或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4味加水共煮粥。侯熟.将白糖调入,空腹温服。
21.瓜豆茶
主治:中暑烦渴。
配方:绿豆衣
用法:煎水饮服。
22.蜜枣荠菜汤
主治:暑热伤胃,鼻衄。
配方:荠菜
做法:将鲜荠菜、蜜枣加水1500毫升煎至500毫升,去渣留汤服用。
23.西瓜露
主治:暑热不退,烦渴。
配方:西瓜2—3公斤,蜂蜜
做法:挑选一个2—3公斤重的西瓜,切开一个小口,把中间西瓜肉挖出来,留瓜瓤3厘米厚左右。然后放入
24.杞米鱼番茄子
主治:暑热。
配方:茄子
做法:茄子洗净,切去头尾。切成条块状。咸鱼切成小块状。将茄子与咸鱼在油中炒一下盛起,放砂锅中。加杞子、米仁及酱油、糖、酒、姜、蒜泥及适量水。用文火煲熟即成。
25.莲蓉凉糕
主治:暑热不解。
配方:莲子
做法:莲子做成蓉(泥状),琼脂加适量水加热熔化。将荸荠粉、莲蓉、糖加琼脂液混和放在模中蒸熟即可。
26.酸梅绿豆汤
主治:暑热。
配方:酸梅
做法:先将绿豆加水烧开后再加入酸梅,煮至豆化梅烂,再加入白糖和匀即成。
27.糖醋嫩藕
主治:暑热烦渴。
配方:嫩藕
做法:先将嫩藕洗净去皮,对切成两半,再切成片状放入盆内,用沸水连泡两次使发软,然后倒去开水,加入醋、白糖、精盐调拌,腌渍3小时即成。
28.绿豆海蜇汤
主治:暑热,降血压,咳喘。
配方:绿豆
做法:加水熬成汤。
29.草菇冬瓜
主治:体虚易感冒气者。
配方:干草菇
做法:1.将草菇用温水泡开,洗净。冬瓜去皮瓤后洗干净,切成3厘米长、2厘米宽的长方块,在底部打斜十字花刀,用开水氽五成熟,用凉水泡上待用。2.锅置火上,加入鸡油、鸡汤和料酒、精盐、白糖等调料,再放入草菇、冬瓜,烧4分钟左右,捞出草菇、冬瓜放在盆内。原汁加湿淀粉勾芡,浇在上面即成。
30.绿豆南瓜汤
主治:易感暑气者。
配方:干绿豆
做法:干绿豆洗净,滤去水,趁水未干时加入食盐少许(约
31.菠菜银耳煎
主治:消渴(糖尿病)。
配方:鲜菠菜
用法:上述二味水煎调味服。注:一方用菠菜根更好。
32.牛乳山药饮
主治:口燥咽干,消渴,反胃吐酸等症。
配方:牛乳500毫升,山药
用法:将山药炒黄研末,牛乳煮沸后调入山药粉,拌匀服用,每日l剂。
33.淮山百合炖兔肉
主治:消渴虚劳。
配方:淮山、百合各
用法:前三味用文火隔开水。点入精盐、味精调味,稍炖片刻,即可以离火。佐膳随量饮汤食肉。
34.蚌肉汤
主治:糖尿病。
配方:蚌肉连水
用法:蚌肉加温,煮熟服之。
35.羊肚
主治:消渴。
配方:羊肚适量。
用法:羊肚烂煮,空心食之。
36.酒煮蚕蛹汤
主治:消渴。
配方:蚕蛹
用法:上述各品同煎取汁约一盅服之。
37.果仁苡米汤
主治:糖尿病。
配方:去壳白果仁10粒。苡米
用法:去壳白果仁、苡米加适量水煮熟,放入冰糖或白糖调味食用。
38.桑椹煎
主治:消渴。
配方:桑椹
用法:桑椹加水煎服,或服桑椹膏,每次
39.苦瓜炒肉片
主治:阴虚燥热之糖尿病。
配方:苦瓜
用法:苦瓜与瘦肉同炒佐餐。
40.清炖兔肉
主治:气阴两虚之糖尿病。
配方:兔肉
用法:兔肉清炖食用。如加山药
41.猪髓篮
主治:消渴。
配方:猪髓
用法:先将莲子去心,洗净,红枣洗净;木香、甘草洗净、装入纱布袋内,连同猪髓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再将锅置武火上烧沸,再改用文火熬煮至汤农,莲子酥烂即成。
42.煮豌豆
主治:糖尿病。
配方:青豌豆或豌豆苗适量。
用法:青豌豆煮熟淡吃,或豌豆苗煮食。
43.玉米须方
主治:糖尿病。
配方:玉米须
用法:煎成l碗,分2次1天服完,连服10日,常用有效。
44.冬瓜单方
主治:糖尿病。
配方:冬瓜1个。
用法:先去皮,埋在湿地中1个月取出,破开,取清汁饮之。坚持常服,定有收益。
45.鸡醋汤
主治:糖尿病。
配方:大白公鸡1只,陈醋
用法:将鸡杀掉洗净,内加陈醋
46.黑豆单方
主治:糖尿病。
配方:黑豆适量。
用法:用水煮熟,每次嚼
47.蜗牛单方
主治:消渴。
配方:蜗牛15只。
用法:放密器中浸一宿,取水饮之。
48.南瓜汤
主治:糖尿病。
配方:南瓜
用法:煮汤,饮汤食瓜,早晚各1次,连食1个月。
49.冬瓜皮蚕豆汤
主治:糖尿病。
配方:冬瓜皮
用法:清水三碗,煎至一碗,去渣饮用。
50.薏米杏仁粥
主治:糖尿病。
配方:薏米
用法:加水适量煮粥,冰糖调味,每日一次,宜常服。
51.胡萝卜粥
主治:糖尿病。
配方:粳米
用法:胡萝卜绞取汁,用汁加水煮粥食之。
52.泥鳅荷叶粉
主治:糖尿病。
配方:泥鳅10条,干荷叶3张。
用法:将泥鳅阴干,去头尾,烧灰,研为细末,干荷叶也研末,等量混匀。每次
53.杞子炖兔肉
主治:糖尿病。
配方:枸杞子
用法:将上两味放入砂锅内炖热,加油、盐适量。喝汤吃肉,隔日一次,常食。
54.田螺水
主治:糖尿病。
配方:田螺适量。
用法:将田螺养于清水中去污水和泥秽,换清水再浸一夜,取其水煮沸饮服,或将田螺带壳煮熟,饮服煮田螺的水。
55.蚕蛹汤
主治:糖尿病。
配方:带蛹蚕茧10个,枸札子
用法:将3味共加适量水。煎煮至熟。吃肉喝汤,每日1剂,常食。
56.乌龟玉米汤
主治:糖尿病。
配方:乌龟一只,玉米须60—
用法:将乌龟洗净,除去内脏及头爪,加入玉米须和水。文火煎煮,饮汤吃肉。
57.韭黄煮蛤肉
主治:糖尿病,肺结核。
配方:韭黄(韭菜也可)150~
用法:韭黄拣洗干净,同蛤蜊肉加水适量并加入少许料酒煮熟即成。服食时加盐及味精调味。
58.清蒸茶鲫鱼
主治:糖尿病。
配方:鲫鱼
用法:鲫鱼去鳃、肠、肉脏,留下鱼鳞,腹内装满绿茶,清蒸熟透即可。淡食鱼肉。
59.猪脊羹
主治:糖尿病。
配方:猪脊骨
用法:一起加水适量,小火炖煮4小时。以喝汤为主,并可吃肉、枣和莲子。
预防糖尿病类食谱
1.清蒸茶鲫鱼
配抖:鲫鱼
做法:将鲫鱼去腮、内脏,留下鱼鳞,腹内装满绿茶,然后放入盘中,上蒸锅清蒸熟透即可。淡食鱼肉,每日1次。
此方可预防糖尿病。
2.山药炖猪肚
配料:猪肚、山药各适量。
做法:将猪肚煮熟,再与山药同炖至烂。稍加盐调味,空腹食用。每日1次。
此方可预防糠尿病。
3.五香兔肉
配抖:兔肉(或野兔肉)
做法:1.将兔肉洗净,切成4块。把盐、葱、姜、大料、花椒和桂皮用少量水熬成五香水。然后倒入兔肉里腌一夜,下锅前用红酱油拌匀;2.锅加油用大火烧至冒白烟,下兔肉炸至金黄色时捞起;3.把兔肉放入沙锅中,加清汤(以淹过兔肉为度),再加红酱油、糖、盐、大料、花椒、葱、姜、酒,先置大火上煮。煮沸后改用小火炖约l小时,加入味精,置中火上收汤。淋少量香油,起锅切小块装盘即成。
此方可预防糠尿病。
4.酸辣田螺
配料:田螺肉
做法:1.先将田螺肉洗净,人沸水锅中伞透,反复用凉水冲洗干净,鸡肉洗净切丝,泡酸辣椒切丝;2.锅内注入肉汤,放入鸡肉丝、胡萝卜丝、火腿丝、蛋黄丝、辣椒丝煮沸,再放入田螺肉和各种佐料。煮入味后盛入盘中即可。
此方可预防糠尿病。
大暑养生(药 品)
“冬病夏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具体方法:内服温肾壮阳的金匮肾气丸、左归丸等,每日二次,每次一九,连服一个月。外敷药可选用白介子
阴暑症治疗
阴暑症治疗宜用辛温解表之法,可选,用中成药六一散、藿香正气丸(水)内服;或用中药香薷、桔梗、杏仁、陈皮、藿香、淡豆豉,水煎温服,1日2次:或选用香薷、厚朴、扁豆花、苏叶、佩兰、陈皮、茯苓,水煎温服,1日2次。头重如裹者,可加羌活、蔓荆子;寒邪犯胃,致胃气当降不降,腹部胀满,纳食不香者,可加草豆蔻、法半夏、神曲。
附阴暑症验方:荆芥
中暑治疗
1.荷花茶
配方:鲜荷花6朵。
用法:将鲜荷花放入砂锅内,加水500毫升,煎沸3分钟,取汁倒入茶杯,冷凉代茶饮用。每日1~2剂,频频饮服,一般连服3日可痊愈。
功效:清暑利温,升阳止血。
2.青蒿薄荷茶
配方:青蒿
用法:上药放入茶杯内,冲入开水,加盖闷泡15分钟,待冷后代茶饮用。每日l剂,分数次饮服,一般连服3日可痊愈。
功效:清虚热,解暑。
糖尿病
糖尿病为一种全身代谢障碍性疾病。可分为胰岛素依赖型(I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糖尿病)。以多食、易饥(食欲亢进),多尿.多饮.消瘦(体重减轻)为主要症状,并有乏力,皮肤瘙痒、妇女外阴瘙痒,月经紊乱等。并发症较多,如心脑血管病、肾脏病变、眼部病变等。
(一)西药治疗;
1.优降糖2.5~5毫克,每日2~3次口服;达荚康80~160毫克,每日2~3次口服。适用于Ⅱ型糖尿病。
2.双呱类:降糖灵25~50毫克,每日2—3次;降糖片250毫克,每日2~3次。适用于症状轻,体形肥胖的11型糖尿病人。
㈡中药治疗:
1.黄芪
2.消渴煎:花粉、玉竹、芦根各
3.降糖饮:黄芪、熟地、花粉各
4.玉米须薏苡仁茶:玉米须
5.瓜蒌根冬瓜茶:瓜萎根(天花粉)
大暑养生(房 事)
由于此节气正是糖尿病的多发期,所以在此我向大家谈一谈糖尿病人的房室养生。
糖尿病,中医称消渴症。是由胰岛素分泌及糖代谢障碍引起的疾病。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调查推算。我国约有100多万糖尿病人,其中90%以上是中老年人。糖尿病人的阳痿发生率可高达40%~60%,50岁以上的糖尿病人阳痿发生率更高,老年人还常伴有明显的动脉硬化。
糖尿病人引起性功能障碍的病因,主要是糖尿病所产生的代谢紊乱和退行性变,不断损害周围神经、植物神经和小血管所引起。95%的糖尿病人具有阴茎动脉阻塞的证据,糖尿病血管性病变是进行性的,当糖尿病累及海绵体小血管时,即可引起阴茎勃起障碍。糖尿病是慢性病。病人由于长期服药,限制饮食,体力减退。有的病人由于工作压力、婚姻冲突、经济困难、情绪焦躁等因素,均可增加阳痿的发生。逆行射精,也是糖尿病的常见性功能障碍。
女性糖尿病人的性功能障碍没有男性明显,这是因为女性在性行为中大多处于被动地位.心理压力较男性轻。有个别女性糖尿病人认为糖尿病可因性接触传染,这是不科学的。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绝不会因为性接触传染,正是这种错误认识导致了一些人性功能障碍,降低了对性的需求。女性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阴道炎,尿路感染,异常气味和性交疼痛,加上糖尿病人的阴道润滑性降低,自主神经损害,使阴道敏感性降低,阻碍了性高潮的产生。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脾肾亏虚,气阴受损所致,必然影响性功能。古代养生家彭祖说:“奸淫所以使人不寿者,非是鬼神所为也。直由用意谷猥,精动欲泄,务副彼心,竭力无厌,不以相生,反以相害,或惊狂消渴,或癫痴恶疮,为失精之故。”由此可知过度的奸淫纵欲,。也是诱发糖尿病的原因之一。所以糖尿病人一方面要服用补肾滋阴的药食,治疗糖尿病,提高性欲,增强性功能;另一方面要节制房事。以免进一步耗伤肾精,加重病情。糖尿病人的房室养生,要控制饮食,使用适当的药物治疗。使血糖恢复正常水平。同时进行自我保健,消除心理障碍,去除精神因素。通过这些养生方法,糖尿病早期能取得较好疗效,控制血糖,能使性功能得到改善。古代养学家认为“凡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若孤独而
思交接者,损人寿,生百病,鬼魅因之共交。换精而一当百。”理道理同样适用于糖尿病患者.所以糖尿病患者应与妻子或丈夫互相安慰和鼓励。生活上要互相体贴,在减少性交次数的基础上,过好精神生活,这对病情的恢复很有帮助。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